时间:2024-07-06
文/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 潘 虹
STEAM教育目标是幼儿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并运用综合的、联系的思维去思考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完整的、具有创新素养和综合素养且可持续发展的人。本文借助STEAM教育理念与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探讨教师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把握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
STEAM教育强调问题与项目来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因此,教师需仔细观察,敏锐发现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兴趣点,及时捕捉有教育价值的时机,注重幼儿的探究体验。例如,在案例“追光的孩子”中,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着,影子随着孩子们奔跑的方向在和煦的阳光中千形万状,于是乎他们玩起了光影游戏,和影子一起在太阳下追逐,这引发幼儿关于光,太阳、阴影的讨论:“影子会跟着我跑”“我的影子会变小”“我好像怎么也摸不到我影子的头”“他的影子只有头!脚不见了”。教师及时观察和捕捉幼儿对影子的兴趣点,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幼儿的思考与疑问,和幼儿一起带着疑问发起了关于光影的探究活动。
为了更持续地激发幼儿兴趣与挖掘教育活动的价值性,教师需要梳理探究活动中所具备的STEAM元素,然后明确幼儿需要在此活动中需要获得的核心经验与核心素养,做到心中有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支持的程度与进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囊括STEAM中的五个元素,每个活动都有其侧重发展的元素。
例如,在“桥的构建”探究活动中,恰好囊括了S、T、E、A、M五个方面的元素。科学方面包括了解支撑的稳固性、力的作用、环境因素;技术方面主要考虑搭建桥使用的工具;工程方面包含如何将前期了解的知识运用到搭建真实的桥上面;艺术方面主要考虑如何设计心目中桥的造型、美观性等;数学方面主要考虑测量、数量、几何,具体来讲,测量有尺寸的比较,如果幼儿选择用积木搭建桥,则需比较不同积木的尺寸来决定如何放置积木;几何有桥梁的形状,如幼儿会发现三角形状的桥梁很稳固,决定在容易坍塌的地方使用三角形作为支柱;数量有材料之间的等量代换,用积木搭建桥的时候,有不同厚度的积木,两块薄板与一块厚板进行替换。
教师对幼儿探究学习支架的构建,从兴趣的诱发开始,一直到探究活动的结束,只有有效的支架,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物质环境的支架,让幼儿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进行建构与互动,诱发其好奇心,使其产生探索的兴趣。其次,幼儿产生探究兴趣之后,教师需要强化与维持幼儿的探究兴趣,那么就需要有效的提问,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维持其好奇心,同时将探究逐渐引导至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逐步走向深度学习。再者,需要发挥同伴支架功能,帮助幼儿学习相互分享与共同合作,从问题探讨,吸收同伴的观点,到问题的解决,借助同伴的力量,发掘幼儿不同方面的多元智能与学习潜能,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幼儿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项目学习指专题探究、主体探索等,指幼儿对真实生活世界进行深入探究的活动,强调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探究内容都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包括构想、验证、完善、制造,幼儿被鼓励去预测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收集数据、实验的方式去检测答案,最后完善预测的答案,整个探究过程非常注重幼儿大胆猜测、推理论证的思维。例如,在“过滤水”探究活动中,幼儿探讨如何将脏水过滤成干净的水,幼儿们讨论可以使用什么过滤材料,猜测可能有效的过滤材料,包括沙子、活性炭、布等,并用绘画方式进行记录,随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验证猜测,最后把实践经验作为完善最初假设的依据,进行价值选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