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小农田”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初探

时间:2024-07-06

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 关柳愉

本校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重要论述作为教育依据,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真抓实干,以此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我们因地制宜开发与建设校园“小农田”,为孩子们创建一处身边的劳动实践小基地,提升孩子们的劳动素养。

一、建阵地,供保障

我们对学校的植物园进行重新规划,改造为一、二年级的小农田,每个班分得一块自留地,自给自足。另外,我们也充分利用学校天台空间,经过防漏、增加泥土等工程,将天台规划出三个区域:爬藤区、种植体验区、成品展示区。天台农场的建起,为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展种植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片小天地。

二、劳动促成长,劳动促学习

(一)班班有阵地,人人可劳动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综合实践老师和班主任有限度介入,共同做好劳动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校给每个班划分了小农田种植区域,一、二年级负责自留地,三至六年级负责四楼天台的小农田,每个班级对自己的小农田实行四包:包种植、包培育、包管理、包收获,让学生体验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小农田建设初期,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理等问题都摆在孩子们的面前。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头商量种植什么植物,再在班级中分享。组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收集资料、养护植物、日常记录等。自行淋水、施肥、拔草,养成劳动的习惯,掌握种植的技能。目前,两个小农田都种满农作物,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家校携手,共育未来

为提升教师对学生种植技术指导的能力,学校提出每班邀请家长做种植技术员,为孩子、老师开展蔬菜种植基本知识进行家校联合培训,从蔬菜的浇水方法、施肥原则、施肥方法、使用肥料的种类,不同蔬菜的施肥技术、施肥的误区、植物缺营养后的病态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让有心、有智、有能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为家校协同发展,共同育人取得可见成效。

(三)学习见成长,评比显优秀

我校积极推进各班“小农田”建设良性竞争,激发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开展在期末对各班的“小农田”进行评比,每班选派代表用3 分钟进行“说说我们的‘小农田’”展示分享会,评委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担任,通过无记名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评分,评选出18 个“小农田”优秀建设班集体。让孩子们在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也学习了别人的优秀方法,不断提升劳动技能与积极性,培养孩子们学会从他人的劳动成果中发现劳动之美的能力,学习如何创造美的技能。

三、劳动有成效,收获在其中

1.劳动光荣,享受成果。学校小农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学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班级把自己亲手种植的鲜花摆在课室里,孩子们每天享受着劳动成果创造的美好环境,懂得“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农田”实行班级管理制,学生自己自足,共享劳动成果。一个番茄、一棵菜对于他们来说都特别珍贵、特别好吃,这样管理既提高了劳动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领悟到果实是来自于辛勤劳动、科学种植,所有的收获都是来自于付出的道理。

3.小农田,大科学。“小农田”的建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我校坚持的重要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小农田”服务学科教学,如数学老师带领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统计知识制作成长记录表、统计表、分析数据,查找原因,既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又实践了数学理论;英语老师带领学生到“小农田”,用英语为农作物命名,用英语翻译作物的特点,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们在“小农田”的劳动中,掌握科学种植的规律,学科学、用科学。

生活即教育,“小农田”本身就是活教材,把“小农田”还给孩子,把劳动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从而为未来优雅地生活埋下种子,生根发芽,健康成长,这正是我们教育者的追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