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4-07-06

文/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 彭晓妹

数学思维作为数学素养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与数学知识本身有着根本的区别。部分教师由于对分数的过度看重,导致教学内容和课后训练更多体现在对知识点的反复学习和对解题技巧的不断强化上,使数学教学忽略了对思维能力的扩展。随着社会竞争逐步多元化,学校开始意识到学科素养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开始以贯彻数学思维为主,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重点培养,以此体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 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

数学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来帮助学生学习吸收数学知识。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认知建立的时刻,而数学又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且知识点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为了实现效率最大化,学生通常是依靠教师准备好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探究,这造成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一再弱化,使得学生在数学观的形成上迟迟得不到正确培养。若教师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串联,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间的规律性、联系性,有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转变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思考角度,在数学问题的认识上对学生“授之以渔”,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思维作为思考能力的一部分体现,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数学能力的灵活运用,奠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并且从社会人才需求走向的角度来看,仅能在卷面上取得高分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逐渐被摒弃在高素质人才队伍之外,而拥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素质的人才正备受追捧。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社会发展需求的正向导向,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关键。

(三)能够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

受过去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数学教学理念严重功利化,在“育人”的教学宗旨上出现了很大的偏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只能在试卷上取得高分,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是对过去错误教学理念的摒弃,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在初中阶段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引导,将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拉回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在价值建设和思想启迪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体现教书育人中的“育”字,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数学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学生思维角度的引导

教学设计是上课前教师对本堂课整体走向和具体环节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的重要手段,在内容上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思路等等,是教学流程的概括,它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对教学节奏把握的判断标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想做好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首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数学思维的培养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常会导致他们在精神上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数学又是较为抽象难懂且各部分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学科,稍有走神就会使学习节奏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数学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

例如解方程式在整个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难度较大的一个板块,在进行这部分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一个历史典故即鸡兔同笼的故事,在典故中孙子面临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对鸡和兔子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假设,由此计算出了几个不同的情况,而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孙子具体思路的讲解引导学生利用算式的表达方式将孙子的思路表示出来,这就引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种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也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透彻的理解,锻炼了学生在问题探索上的多元化和逻辑化能力。

(二)在问题探索中做好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传统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落后,学生在思维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面临问题进行探索解决时,对效率的盲目追求也导致学生在思路上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给出的模板进行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的极大打压,对于人才培养也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其次数学知识拥有较强的逻辑体系,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映射,如果一味促使学生在固定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索,就会丧失数学这一学科的最大魅力。因此数学思维在初中课堂中的渗透也必须在问题探索解决方面进行贯彻,具体表现在教师采用思维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

例如函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二次函数进行学习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有一根绳长固定的绳子,将其分别围成圆形和矩形,试问围成的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二次函数的构造,将圆形的面积公式和矩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已知的条件即固定绳长进行计算,引导学生从绳长固定可以联想到围成的不论任何图形其周长都一定是相等的,再结合图形特点进行联立计算,最终将问题解决。这种问题设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理解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数学中的图形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上进步。

(三)在课堂练习中做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练习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当堂课程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最佳方式,也是每堂课都必备的教学环节,课堂练习会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待改进的地方。数学的学科特点表现为有较强的逻辑性,初中数学问题答案的唯一性并不意味着其思考路径和解题步骤的单一性,不同的思考方式得出相同的答案,“殊途同归”的情况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并不少见。而过去教师受限于课堂时间和课堂管理效率,常常会让学生按照同一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这种量产化的培养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几何图形的证明题作为初中数学中最基础也是最典型的一类问题,其解题思路具有多样性,是对学生一项全面的考察,也是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一项基本数学知识。学生在这类题目的解题上容易出错,且过程中常用到各种公理定理,各种图形特点的互相结合能衍生出众多解题思路。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教师要避免过早将自己的思路展示给学生,应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点学生可以通过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推出哪些隐藏条件,同时看到图形联想到和该图形有关的几种定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在示范时还可以通过故意犯错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找出错误的根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对图形以及其他数学问题的敏感度,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引发在解题方式上的创新,继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考习惯,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在数学综合素质能力上的提高。

三、结语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贯彻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能力培养上的重视,也是推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而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提升。数学教师更要明确认识到数学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来加强对数学思维培养的贯彻落实,为打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