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政治以问题导学建构有温度的课堂

时间:2024-07-06

文/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广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江志明

新时代的课堂是以学为中心,依据学生的智力层次和情感认知水平,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和建立价值认同,即着力于以问题导学构建有温度的课堂。

一、内涵阐释

国内已有不少文章对问题导学进行研究,主要关注操作的基本流程,旨在提高课堂效率。以问题导学建构有温度的课堂不局限于对模式本身的研究,而是基于学科素养,突出情感目标,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与情感的温度内在统一;教学关系既不能以教代学,也不能以学代教,应该导学相长,是辩证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所谓温度,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从内心去爱每一个孩子,课堂是情感交汇的课堂,是认知情感交流的地方;二是注重育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堂目标的第一位,挖掘知识背后的意义,注重知识的情感内化。以问题导学建构有温度的课堂,是以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为导向,以问题驱动为抓手,以学习为中心,回归育人,在导中学,在学中导,导为学服务,通过设计课堂导问支架,师生有效“导学”,学生能自主建构学科知识和获得政治认同感,把“导”与“学”及“深度”与“温度”有机统一起来,使得课堂的思维深度与情感温度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生成、生长。

二、建构策略

(一)目标驱动,三维整合

知识与技能目标实质是“学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实质是“怎么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实质是“学得怎样”,亦即学生学习的生命状态或情感体验。这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情感、割裂三维目标的现状,应对“三维”目标整体融合,立意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高中《政治生活》“民主管理”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围绕“由于车位紧张,很多车辆随意停放在村里的运动场,影响了村民的体育锻炼,村民很有意见”,以此为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2.以学校周边村委会的管理为例,分析国家机关的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区别,基层群众自治有何优越性。3.村民(或居民)具体参与基层群众自治有哪些途径,并针对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样的问题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罗列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而是把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议题的参与过程中,并落实到学科素养的培育上。

(二)学为中心,在导中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重视教师的“导”,而忽略学生的学;教师往往只关注教什么和教得怎样,而忽略学生学到了什么和学得怎样。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和“习”是如何动态生成的思维过程,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出发。“先学后教”其实是把预习环节前置,不能为了保证学生的学而片面限制教师的“导”,应把“导”与“学”统一起来。

例如,高中《政治生活》的“民主管理”,在课前提出“因为车辆的乱停乱放导致运动场变成了停车场”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进行走访调查,到所在村委会了解村民自治的程序与方式,把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再围绕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运动场随意停车是谁的责任?”“此问题能否直接由政府解决?”“有什么合理的途径恢复运动场原有功能?”“请为完善该村(社区)的基层群众自治提出更多宝贵意见”等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讨论的方式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原则。通过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育了学生的公民参与以及对基层民主的政治认同等学科素养。

(三)活用教材,链接生活

“在对教育进行构想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尝试设想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中哪些对学生的生活有价值。”课堂教给什么知识才最有价值,让学生从知识中学到什么才有意义,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情感认知,从学生的角度,“蹲下来”看学生会怎么思考,创设教学情境应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内心体验。

例如,高中《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通过链接社会生活中2018年年初高端显卡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第九次上调、大蒜只有1元钱一斤等商品真实价格的变动状况,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从消费者、企业经营者、政府等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案,把经济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不仅让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能增进学生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认同感。

(四)问题主线,自主建构

通常,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但今天的课堂已经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域,而是思考、发现、探究以及认知建构的地方。教材已经不是等待学习的内容,而是动态的内容,是与学生经验发生、发展相关联的。通过课堂获得的经验,学生会超越经典教材的限制。经典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共同成为链接知识与经验的桥梁,共同成为课堂活动的载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自我建构,而不是碎片化的单纯识记,在自主建构过程中调动和应用知识,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政治生活》“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分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内容,为落实十九大精神,新增加了“民主协商”的参与途径。如果把这五个参与方式逐一讲解,就会导致知识的碎片化灌输。为克服知识的碎片化,以“如何有效加强对流溪河的综合治理和防止污染”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构建“公民的政治参与”相关知识体系,如何通过上述五种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贯彻国家“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的管理。如此以问题为主线,克服了知识碎片化,教师也在“导”的过程中体现了育人的温度。

(五)基于经验,课堂对话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其经验能够得到发生与发展。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从学生的经验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等。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有经验和未来可能发生发展的经验,改变“只盯着教材”而忽略学生的习惯,有助于老师关注学生经验。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学生充分地获得知识,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把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知识建构中。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到教学设计中去,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内在思维过程,使这种过程与其经验建立联系,在课堂对话中生成、生长。

例如,《经济模块》“价格变动的影响”,通过以下课堂对话,让学生层层思考。

师:价格变动了一点,为何影响那么大呢?

生:利益驱动。

师:作为经济学者,我们应该最关注谁的利益?

生:老百姓。

师:价格变动的确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所以,价格由政府定好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呢?

生: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如果政府定价就违背了价值规律。

师:再想想看,身边有没有政府定价的产品呢?

生:公交、地铁。

师:的确是,既然价格由市场定,为何政府又要干预价格甚至定价呢?

生:政府干预价格的都是公共产品,定价是为了稳定宏观的经济环境。

用以上课堂对话的方式,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导”向深度思维,引起学生反思,从学生的主动回答能看出温度在学生的心中升起,政治认同的价值观逐渐显现。

三、实践思考

教学过程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生活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以问题导学建构有温度的课堂,不能只讲温度,而忽略了深度;也不能因为强调学习思维的深度而忽略了学习的温度。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注重育人,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放在课堂目标的第一位,挖掘知识背后的意义,注重对知识的情感内化;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课堂不能表面热闹,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符号层面;从学生的“学”来说,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重构与探究问题的过程,更是打通书本与生活的融合,综合应用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过程。

以问题导学建构有温度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两点:一是要因学生个性差异而变化,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设计不同的问题与活动,才能导出预想的温度;二是要持续巩固政治认同的培育不是一节课完成即停止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有不断上升的过程。【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强师工程)课题“问题导学:培育政治认同素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016)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