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翰中学
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有些物理知识,教师应将课堂演示实验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其变得丰富有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动手做实验,让物理能够真正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本文从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蜡烛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蜡烛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热容是初中阶段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较难理解。课本用质量相同的水和油做实验,先用天平称出质量相同的水和油,再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此实验器材多、操作难、步骤烦,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可视性不高。如果把实验改为只用蜡烛和气球就变得操作简单和方便,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可视性又高。
将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左边的气球中用注射器灌入少量水,右边的气球中充入空气。取一支起的横杆,用细绳把他们挂起来。点燃蜡烛,放到气球的底部。令人惊奇的现象出现了:右边的气球“啪”的一声立即爆破,而左边的气球即使加热很长时间,也会安然无恙。事实是这样的,当蜡烛对左边的气球加热时,火焰通过加热点附近的气球皮把热量传递给其中的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一定的热量时,温度的升高较小,因此气球胶皮不易达到溶化破裂的程度。而右边的气球内空气的质量比较小,依靠对流从加热点附近带走的热量较小,加热点附近的气球胶皮受火焰直接加热,温度上升很快,因此在气球内气体压强作用下,很快达到气球破裂的程度。
该实验采用对比法,用两个气球作为比较,可用于“比热”部分的教学,用精彩的、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不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和分析。
器材:蜡烛若干、2只相同的铁锅(圆底)、铁架台2只、光具座(带4~5个支座)、火柴、田径比赛用得着发令枪。
制作及实验方法:
(1)取两只铁锅和两只铁架台,分别把铁锅装在铁架上。使两锅在同一高度。
(2)在两只锅之间放一光具座,在光具座上放4至5个支座,调节各支座之间的距离,并保证第一个支座在焦点上。
(3)在各支座上分别放一根蜡烛并调节其烛焰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与焦点在同一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4)点燃蜡烛,把发令枪放在一锅的焦点上,让枪口对准锅底。
(5)“啪”,随着枪响第一根蜡烛熄灭了。
实验原理:我们知道平行光通过凹面镜会聚成一点,根据光路可逆,从这点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将平行射出。而声音的传播规律与光类似。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在传递过程中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的。让发令枪在其中一个铁锅的中间发声,声音经锅面反射后平行射出,蜡烛的火焰就被空气的振动而扑灭。
在学习物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时,学生很难接受物体密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个勺子在常温下是勺子,在高温下还是这种材料,密度怎么会变呢?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一知识,根据心理学研究,只有当学生对于学习充满积极主动的情绪时,其各种智力因素才能实现更充分的发挥。所以,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名:水中燃烧的蜡烛
器材:一根蜡烛;一个杯子;一瓶凉水;一个铁夹子。
(1)将蜡烛固定在杯子中并将蜡烛点燃;(2)在杯子中注入适量的水,随着燃烧,蜡烛熔化后有部分流到水面上并漂浮着;(3)过一会儿发现,尽管水面上的蜡烛已经渐渐燃尽,蜡烛周围由于水的冷却作用一直没有融化,构成了一层很薄的外壁,将水和火焰隔离开来,这样火焰没有遇到水就不会熄灭,而是继续燃烧。本实验探究了物体密度和温度有关,蜡烛周围靠近水的部分不会融化,而中间的蜡烛不断向下燃烧,熔化的液体浮在水面上,蜡烛周围由于水的冷却作用一直没有融化,构成了一层很薄的外壁,将水和火焰隔离开来,这样火焰没有遇到水就不会熄灭,而是继续燃烧。
此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简单易操作,颠覆了常理,使物理产生神秘感,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蜡烛的妙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把一支削得尖且细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圆圈。小孔的直径约三毫米,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当白纸离蜡烛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蜡烛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你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与孔之间相距几厘米。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无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
说明: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器具进行实验,让他们多尝试、多思考,打破书本的局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研究。这样的课堂探究更为开放、灵活,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探究者,成为课堂的主体。本小实验可辅以“光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有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和实用性,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蜡烛的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却给物理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能留心观察并加以应用,就能培养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后小制作、小发明。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增强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