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校本教研 提升教师素养

时间:2024-07-06

文/河源市第二小学

赵 莉

校本教研怎样才能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怎样才能重实际、讲实效,使校本教研实用而科学化?我校作了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一、制定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依据发展现状,制定了“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意见”。意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强化理论支撑,创新研修形式,提高教研实效为重点,以三级教研网络为载体,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本校教师研修的新途径,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

1.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建设学习型组织。(2)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机构,同伴互助机制。(3)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构建教研共同体,推进教研工作。(4)强化三级教研(教研室、教研组、实验班)联动效应,探索适应本校教育的教师教、研、修一体化研修模式。(5)加强专业引领,深化校本教研工作,建设一支本校的专业引领力量。

2.具体措施十六条。(1)落实校本教研制度。(2)学习校本教研理论。(3)制定本组教研计划。(4)建设队伍。(5)构建平台,拓宽渠道。(6)开展研讨活动。(7)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8)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9)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论坛或沙龙活动。(10)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11)倡导非组织型(松散型)教研。(12)继续抓好“五个一”教学研究要求。(1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4)开展同上一节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教师对话、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交流、教学新星献课、讲教育故事、校长课改讲坛、校长沙龙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15)抓好校本培训,以研带训,研训结合,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16)主动挂钩教学薄弱学校,定期举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发挥基地校示范带动作用。

3.工作要求四点。(1)真正确立校长是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地位。(2)全体教师应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自觉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身素质。(3)强化理论学习,增强五种意识,提升教研水平。(4)重视教研资料积累,开展教研成果交流与展示,推广成果与经验。方向明确,措施具体,易于操作,极具指导性。

二、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机构

在学科校本教研工作的探索中,我们建立了学科中心教研组,年级教研组、实验班教学点三级上下联动网络机构,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广,侧重研究与培训相结合,共同促进校本研究。

1.第一级是学科中心教研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中层干部、各级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参与的学科中心教研组。每周集中一次集体调研,深入到各年级课堂听课、参与年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及时解决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开展培训活动。

2.第二级是年级教研组。我们按年级分成6个教研组,每周二下午利用学生放学后的一节课时间,由教研组长牵头,骨干教师引领,发挥年级教研小组的协作交流作用,讨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夯实教研基础。

3.第三级是实验班教学点。学校指派一些骨干教师担任实验班工作,开展实验的先行工作,中心教研组成员、年级教研组长和同级同科教师经常进行非组织的松散型研究,实验教师每月还定期集中一次实验工作交流研讨,实验教师及时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反思,反思后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我们健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机构,促进研训一体化有效实施,为全体参加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三、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新模式

我校的学科教研工作通过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了适用我们实际的校本教研实效的3种模式。

1.自修反思式。我们要求教师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笔记的记录和体会;每个月上交一篇最佳教案;期末上交一份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案例,以及一篇优秀说课稿、一篇最佳评课稿、一篇教学论文。

2.互动合作式。我们定于每周二下午的放学后为教研时间,征集困惑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集中进行说课、评课,提倡一课多作,达到教师间的互动,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研究含金量。

3.课题牵动式。将课改课题立项,通过课题研究来拉动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我们采取“请进走出”的形式,组织教师出外学习、听课,同时把一些教育专家或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请到学校来,让教师和专家“亲密接触”。

通过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