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绽放课堂 “高效之花”

时间:2024-07-06

文/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赖小芬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识,朗读,理解和积累运用的过程。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以单调无味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在教学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呢?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做到与 《语文课程标准》同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进时代 “活水”,让课堂“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高效的语文课堂。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法要不断地改进,常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解决复杂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转变观念,优化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一定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知识不断积累、不断被迁移,教师则要起好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过去,许多教师在备课时苦思冥想地考虑怎样备好教材,怎样设计教学活动,并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问题,只要学生按教师的意思回答,就感到得心应手,一旦不依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常常就变成一切由自己主宰,没什么好商量的了,更谈不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组织教学。因此,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是第一位的。在教学中,应该根据 《课标》要求,主要运用 “自学—讨论—合作”学习法,抛开 “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然后根据不同单元,不同课文的特点,渗透诸如快乐教学法、情境导读法等教学方法,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或予以点拨、示范、组织讨论、辩论;或采用表演等方式以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 “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都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融入课文的情景里去。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新课伊始,执教老师让学生欣赏电影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略带忧伤的乐曲,一遍遍地在教室里回荡,足足有几分钟之久,借助音乐的奇妙作用,把孩子们课间喧闹的情绪一扫而光,他们听得是那样专注,似乎把思绪也一起带进了遥远的时空,使学生慢慢沉浸于课文所渲染的气氛之中。接着,老师出示了一些老北京的照片,虽然只是一些黑白照片,但正是这些单一的色彩才更刺激了孩子们的感官,想探寻这陌生的地方曾经发生的故事,以至于有同学竟能体会出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从那浓浓的大碗茶中,却也品出了有滋有味的生活。正是这些音乐与图画的刺激,孩子们满怀兴趣地渐入佳境,与林海音一起,缓缓地走进了那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

三、放飞心灵,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语文教学新授伊始,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自学是合作成功的基础。学生在自学时将已掌握的认知进行梳理后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自己的困惑提交到合作小组中去讨论,寻求正确答案。因此,教师要善用课堂中的质疑问难行为,既用 “质问式”问答行为引导学生合作思路,又用 “对话式”问答行为提高学生在合作交互中的思维水平,让课堂中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教学活动,从而提供教与学交流反馈的信息。

四、创造条件,体验成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上的一部分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