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文 茂名市博雅中学 黄子君
与新教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文 茂名市博雅中学 黄子君
从2016年9月份开始,广东省中小学入学思想品德课本全部采用新教材,统一更名为 《道德与法治》。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一项创举。我在去年8月28日的广东省初中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与新教材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培训会上,吴蓉老师对新教材的编写依据、编写理念、总体设计、框架结构、呈现方式和使用建议等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做了高屋建瓴的说明。通过对新教材的初步感知,我从中发现不少的亮点,这些亮点使我对新教材的实践使用充满向往。
新教材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尤其注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特点在整个教材编写设计上都得到贯穿和体现。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如在七年级上册中的 “少年有梦”一课中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 “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课中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 “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七年级下册的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一课中体现了友善、文明、和谐等观念;在 “走进法治天地”一课中教育学生学会公平、自由、和谐的精神。总之,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符合我国现阶段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这是新教材时代性的生动体现。
新教材的时代性也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相结合。无论是教材的正文,还是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如在七年级上册的 “学习伴成长”一课中,指出“学习”一词最早出自 《礼记·月令》中的 “季夏之月……鹰乃学习……”,指雏鹰开始学习飞翔。 “家的意味”一课中引用了 《论语·学而》中的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来说明孝的义务。
新教材的编写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关怀,特别注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以生为本,遵循育人规律的要求。
1.教材内容设计上。初中三年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其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统筹安排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学习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安排从学生最熟悉和紧迫需要了解的 “中学时代”开始,学生从发现自己到寻找友谊,再到亲情和师生关系的处理,接着回到对生命的探问和思考,最后绽放生命之花。这样的设计一脉相承又相互联系,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
2.教材呈现方式上。新教材在呈现上采取的逻辑方式非常适合学生的经验认知,也使得教师的备课变得更加的简单轻松。每一课的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 “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然后是 “探究与分享” “相关链接”等活动的设计。这些活动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和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 “方法和技能”的设计则是对之前的思想交锋进行调整和总结,上升到相关行为和行动能力方法的指导,最后都以 “拓展空间”结束。
在新教材培训会上, “对话”一词是吴老师提的次数最多的词之一,她多次强调 “对话”的重要性。整部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真实的情感对话关系,这是教材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它鼓励学生与教材对话、师生对话,进而与自我对话,探索行动策略,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七年级上册 “让友谊之树长青”一课,课本设置了三个 “探究和分享”,分别从 “交朋友需不需要主动” “如何才能对朋友好一点”和 “朋友之间要保持距离吗”层层深入,剖析同学之间友谊的真谛,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与内心对话、与情感对话,让他们敞开心扉表达情感,最后以 “方法和技能作”为总结,落实行动策略,以情感对话为主线,水到渠成的达成了教学的目标。
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可谓亮点纷呈,它不仅带给我们理念上的更新,更应是教学行为上的改变。会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并以新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把探究性教学引向深入,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责任编辑 罗 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