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徐特立 “群众本位”教育观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传承与超越

时间:2024-07-06

文/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 温莹盈

徐特立 “群众本位”教育观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传承与超越

文/广州市天河区四海小学 温莹盈

一、徐特立 “群众本位”教育观的内涵

徐特立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在从事教育研究与工作实践的70多年中,他提炼出不少极具价值的教育思想及理论,其中 “群众本位”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成熟期的核心理念,是其教育价值取向的最好体现。

“群众本位”教育观的要点是:中国国情的发展赋予教育事业的使命是 “给广大的工农群众与妇女以受教育的机会”,群众本位教育的主体是当家作主的人民大众。发展着的中国国情,需要教育事业塑造新一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的劳动者。群众本位的人民教育,是要培养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的富于创造性的高素质第一代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

二、徐特立 “群众本位”教育观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异同

“群众本位”教育观与中国传统教育中孔子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是一致的。 “子曰: ‘有教无类。’”意思是无分贵族与百姓,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春秋时期,诸侯的强大使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贵族,有能力的平民百姓得以进入 “庠宫”学习。孔子认为教育权的下放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政治人才,还可以教化民众,民众 “有耻且格”,国家的统治就能稳定。

“群众本位”教育观的生成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救亡图存,社会改革是时代的主论调。徐特立立志 “教育救国”,强调了教育对政治、经济的作用,通过改变人来改变社会,于是他对教育的改革既关注教育对人个人发展的影响,又关注教育对社会前进方向的引导。

徐特立与孔子都深知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人的发展,只有社会成员全面提高素质,国力才会强盛。 “群众本位”教育观是对 “有教无类”思想内涵的一脉相承。

徐特立在中央苏区领导教育工作时,非常重视教材的编写,其中“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是他总结得出的原则之一,而在实践中他超越了传统,在宣传政治思想的同时满足了群众社会生活的需要,更保证了教育思想的自由。

徐特立认为文道不可分, “注重文化基础,把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用一致”,于是他所主张的语文“思想性”突破政治思想的局限,上升至文化修养的提高。除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外,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以及他国优秀文化知识也进入了课本,选文体裁呈现多样性。

徐特立并不为政治立场所困囿,而是富有批判性地接受传统与现代中优秀的教育思想。他崇尚诗歌教育,继承与发展孔子 “诗教”思想,在教材中不忘加入诗歌,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将表扬与批评融入诗歌中,用诗意带给学生美好的文学享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

三、 “群众本位”教育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时至今日,中国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保证了受教育权的平等,通过教育改革力求达到学习者自身发展权利的平等与师生关系的平等,通过国际交流对多元文化进行研究与吸收,做到开放包容, “群众文化”教育观在当代基本得到实现与延续。其精神内涵仍与当下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应合,可见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其时代的先进代表,还具有科学性与跨时代性。

现在,国家继续进行教育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落实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它与 “群众本位”教育观在内容表述上有不同,但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学生”与 “群众”是对 “以人为本”教育信念的坚守, “核心”与 “本位”是对教育的继往开来,去伪存真。徐特立海纳百家学说,有勇气进行“质疑——分析——批判——吸收”,去其糟粕,吸收精华,这就是其 “群众本位”教育观不断成长壮大,在历史上起到它应有作用的原因。

当代教育改革的任务是立足现状,革故鼎新,从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取舍,徐特立 “群众本位”教育观蕴含的批判性思维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教师队伍也应该努力学习徐特立这种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质疑批判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具备同样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中迅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生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对本国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