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精』在历史课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用

时间:2024-07-06

文 化州市第三中学 张 超

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精心钻研专业知识、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在课堂语言表达方面狠下工夫。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呢?基于教学实践和学习,笔者认为,历史课堂语言表达应该做到“三精”,即“精确”“精炼”“精致”。

一、用“精确”的语言解读核心概念

历史概念是相关历史事物内外特征的核心表现。每一个历史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历史概念的特定内涵和外延,就会影响其正确思维和判断。教学中,遇到非常重要且学生又容易产生误解误读的历史概念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以“精确”的语言来诠释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核心概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在讲到“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概念时,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这一概念有误解,有的学生认为嫡长子就是第一个儿子。鉴于“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教科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梳理自己的课堂表达,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一概念:

嫡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又称适子,其中年最长者为嫡长子。传统上只有嫡长子才享有爵位及宗族继承权。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下实行的继承原则,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嫡长子与长子是不同的概念。若正妻头胎生了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嫡长子;若正妻头胎是女儿,二胎是儿子,这个儿子依旧是嫡长子,后面出生的儿子是嫡子。

西周时期,周王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因此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古代中国到周朝时期,嫡长子继承王位才正式定下来,其相关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二、用“精炼”的语言构建知识线索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引导其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爱历史,学历史。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必须尽量“精炼”。

在教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单元的内容时,由于其中的知识点较多,加上时空维度与联系、发展,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简洁而清晰的历史线索,我用一句学生非常熟悉的话加以概括,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单元中的一个中心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个基本点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削弱地方”。通过这样的简单概括,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联系与思考、分析与总结。学生明晰了“一个中心”后,就可以根据“两个基本点”来掌握具体的细节性知识了。

三、用“精致”的语音深化情感教育

所谓“精致”,是指教师应该精心地、细致地去准备一些素材,并恰如其分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触摸学生情感深处那柔软的节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真正效果和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

母亲,百年前的炮声,打开了您“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曾岿然屹立于东方的您开始备受凌辱。在接下来的百年里,您的孩子们为了恢复您昔日的美丽与荣耀而前赴后继。在无数的战火中,在无尽的探索中,在无悔的抗战与拼搏中,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智慧、用坚持,用视死如归的精神,夺回了遍体鳞伤的您。母亲啊,当时的您看起来奄奄一息,但您的孩子们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他们誓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重建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您……

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而得到充分的激发,使他们在倾听、联想、反思中更深刻地感受到在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程后,国人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学生也体会到正是有了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新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从而很自然地转入到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情感所致,水到渠成。

“精致”的情感语音在历史教学中处处可现,只要我们善于用好一双积极发现的眼睛和一腔喷薄欲出的教学激情,就能使历史教学得以升华。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就会生动和活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