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文/新兴县实验小学 梁福慧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
文/新兴县实验小学 梁福慧
近年来,我校从本校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升教育实践智慧为核心指向和行动特征,以课例为载体构建“学习——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课例研究不是简单的听课评课过程,而是一个理论学习、问题研究、行动跟进相结合的过程。为此,在课例教学设计阶段,我们抓好以下三步工作:
1.确定研讨主题。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引导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组织共同研讨。如本学期,我们确定了三个研讨的主题,即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明确的研讨主题,使上课的老师知道“上什么”,听课的老师知道“听什么评什么”,有效地克服了教研课组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组织理论学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行为的改进需要稳定的理念支撑。研讨主题确定后,学校教研组负责编撰《教育理论学习资料》发布在校园网上,要求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浏览网页,集中学习。承担授课任务的年级备课组还要上传基于该问题的专家理论或同类研究的实践成果、操作经验。专题牵引式的理论学习,扭转埋头记笔记和学用脱节等被动学习状况,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教师用理论去“透视”,为理论去举证,把理论“做出来”。
3.开展交流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就研究主题和教学设计开展交流研讨,一是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讨论执教者提供的教学设计,看是否体现研讨主题的主导思想及操作策略。
课例设计阶段的精心准备,使所有教师而不仅是授课者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和亲身体验者,组成一个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以共同的基础理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研讨,共同把课例教学设计“想清楚”。
针对以往听课评课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方方面面,视角林林总总等随意空泛现象,我们提出要“带着观察量表进课堂,拿出事实证据来评课”的要求,务求真正读懂教师,读懂课堂,把教学行为看透彻。
1.围绕主题设计观察量表。我们根据课例研讨主题,从关注知识传授(教师行为)和关注学生发展(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设计观察量表,采用课堂观察的研究方式,要求参与听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依据资料作出接近于事实的判断。例如基于“如何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研讨主题,我们设计了以下观察量表:
课堂提问(尽量以原话为准)停顿时间学生回答方式 回答效果 教师处理方式 问题本身无应答集体回答个别回答讨论汇报优良中差打断或代答忽视或批评重复答案鼓励称赞追问其他 层次(判别评价;描述说明;概况综合;体会感受)指向(明确;模糊)
2.组织课堂教学观察。课例研讨前,教研组进行专门的分工,让教师带着各自的任务进课堂进行观察或记录课堂的关键事件。对每一节课例我们都进行录像,既为评课提供佐证,也为了补充现场观察的遗漏。为了让观摩者能实现“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的目标,我们分别采用了比较式和改进式两种“同课异构”形式。如:六年级《唯一的听众》一课,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老师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教学设计,组间一般不进行交流,两节课连续推出,强化比较;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一课,一位教师授课后组织了集体评议,提出改进措施,然后由另一位教师按照改进的要求修改教学设计再上一次,改进教学行为。
3.对观察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定性判断。完成课堂观察后,教研组对观察量表进行统计分析,观摩教师依据自己的记录和教研组提供的数据,对教学行为作出定性判断。如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统计分析中,教师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定性判断:①提了多少个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效率最高,哪些问题效率一般,哪些问题无效率?为什么?②提问时机把握好的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在时机把握上有待商讨?为什么?③记录课堂提问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及情况,分析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率;计算、归纳课堂提问的覆盖面。④在课堂提问中,难易适度的问题有多少个?偏难或偏易的问题有多少个?为什么?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