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

时间:2024-07-06

文化州市第八小学 蒙斌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

文化州市第八小学 蒙斌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作为教育者,我们决不能放弃这个群体,相反,需要更正确面对和用发展观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且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和教育他们,把他们转化为好学生。

一、树好榜样,建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是一个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可以驾驭课堂教学、驾驭班集体的管理,反之,既组织不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更加无从说起。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威信。如何建立威信,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严于律己。俗话说“严生威”,就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只要教师做到“身正为范”,那么“威”才能一步步地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榜样。如教师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自己上课板书首先要工整;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教师也要按时到教室。二是以诚立信。教师要对学生讲信用,对学生承诺的事情要兑现,答应学生的事情要做到,这样才能充分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有效地增进师生的交流和感情,这样的老师说的话学生才会信、才会听,无形中提高教育的实效。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对学生作出一些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其中一点是学生上课不能迟到,老师上课也不准迟到,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我每次都在预备铃后到教室走廊等候,上课铃后准时上课。因此,我任教的班级,很少学生会上课迟到的。

二、表扬批评,巧用善用

1.表扬主要是起激励作用,所以要用得“巧”。一是慎重表扬,不要表扬过度,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二是要关注学生努力的过程,不要总是把表扬的着力点放在学生能力的高度和结果上。如某个学困生考试不理想,没有进步,但为了考好试学习比以前用心了,这时教师可以表扬他的学习过程,鼓励其继续努力,给予学生肯定和希望。这样的表扬,更能正确地评价学生,激发其学习动力。三是要善于抓“小”和“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的多。”老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其他方面的特长、闪光点和小事情,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来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我班上有个学生非常调皮捣蛋,一天我早读前巡班,他发现我在教室,马上从衣袋里拿出红领巾戴好。我立刻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王达同学虽然很调皮,但还是给老师面子戴上红领巾了,不让我们班扣文明分,可见他是个热爱集体的学生,拿老师当朋友的学生,老师也会把你当朋友的。”这次我发现他不好意思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因他违纪扣过班上的文明分了,当然也成了我的“朋友”,为顺利开展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2.批评主要是教育作用的,必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批评才能产生作用。批评要用得“善”。一是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态度。说话的语速不能太快,要让学生听得明白,同时也要给学生思考的过程;语调不能太高,语调太高会让学生心理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导致教师说什么,完全听不进。同时还要注意动作不能太大。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时总是习惯地用手指指着学生说话,这也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影响教育效果。二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能跟学生翻旧账、算总账,或者把其他问题叠加到这个问题上来,这样不但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三是批评要注意场合。批评教育学生,尽可能不要在公开场合,最好在私下进行,给学生留面子,更有利于师生心静气和地交流。

三、提供平台,培养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学困生进步,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学困生普遍对学习无兴趣,知识贫乏,但这些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优点和特长,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积极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将他们旺盛的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让他们发光发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每个学期,我都会在班上举办各种重要的活动,如书画比赛、歌唱比赛、故事演讲比赛等,同时让热爱劳动的后进生当劳动委员,让喜欢打篮球的后进生当体育委员,唱歌好的代表班级参加文艺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和安排,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从而激发他们做个好学生的“内驱力”。

责任编辑 邱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