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文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梁惠婷
地理考察引入高中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文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梁惠婷
地理考察是以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实地调查和观测。通过地理考察,可以了解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因受到教学条件、经费、师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地理考察学习很难开展,尤其应试教育的需要,学校及教师个人都会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应试上,对学生观测、考察、调查、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极少。此外对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考察的技能培训也几乎是没有的,这都让地理考察成为了空谈,让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关于地理观测、考察、调查、实验等方面的要求形同虚设。
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定义为“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在课堂中一般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或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更多的感官认知来学习知识。但这种学习是通过别人的经验来获得的,学生没有身临其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学习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获得会让知识更加深刻,“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中的“持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即爱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中“实践”的留存率为75%。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区域差异让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明显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形或无形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提出了“谈过去,看现在,察变化,懂合作,多沟通,融知识”的考察思想,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地理观测、调查和考察,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互补性的交流学习。如在进行必修二复习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区域差异分配了不同的考察任务:
1.家住农村学生的考察任务:回家访问自己的家长或邻居长辈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收集人们从事农业活动或农用工具的老照片,把收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
2.家住城郊学生的考察任务:回家调查自己家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3.家住市中心学生的考察任务:陪妈妈到市场买菜,调查不同农产品的价格、产地以及运输方式。
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在自然带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教师把它归类为识记类的问题,认为学生不够勤奋,记不住知识。笔者认为这是把有意义的学习变为机械学习,这样会把我们的地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或者他人告知的,学习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学习中,自然带名称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的,这为接受学习,有的学生能理解,但有的学生却未能理解。但如果我们采用发现学习的话,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校园里有很多绿化植物,在冬末春初之际,笔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拍摄各种植物。学生在进行实地拍摄考察时发现白兰树、细叶榕、芒果树等都是葱葱绿绿的,但梧桐树、鸡蛋花和大叶紫薇的枝干却是光秃秃的。于是教师便可引导学生:白兰树、细叶榕、芒果树等,叶子普遍较大,而且一年四季叶子都是常绿的,我们把它称为常绿阔叶林。南方亚热带地区,一月平均最低温高于0℃,冬天较为温暖,叶片大多都不凋落,自然带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梧桐树、鸡蛋花和大叶紫薇等,因耐不住冬天的寒冷,叶子纷纷落下,但到了春末夏初,气温回升,叶子又会重新长出来,我们把它称为落叶乔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一月平均最低温低于0℃,常见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把地理考察引进课堂,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观测来学习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自然就牢固多了。让学生细心观测身边的事物,学会发现学习,教学和学习的资源就可“信手拈来”,处处都是我们的地理课堂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