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20』教学模式下课堂练笔的开展

时间:2024-07-06

文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宁玉婷

『20+20』教学模式下课堂练笔的开展

文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宁玉婷

近年来,读写互促理念使课堂练笔在语文教学上不断推广,成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尝试。“20+20”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师生共为课堂主体,推动学生主动学、积极学。为了有效地推行课堂练笔,更好地达到课堂目标,教师需要注重课前准备、课中引导和及时反馈,即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和评改反馈。

一、精心预设

“20+20”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安排好主讲的二十分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二十分钟作好铺垫,而课堂练笔的应用更需要教师在学生的二十分钟中起“导演”作用,“双二十”的良好连贯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目标。

(一)备教材

1.联系各阶段和单元的教材内容,系列设计练笔。不同教材内容是基于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系列设计练笔有助于学生练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能力。如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主要部分,设计该部分的练笔便需要考虑到各必修课文对文言文的安排和各单元的选材。

2.立足于教学重难点,侧重设计练笔。提炼教学重难点设计练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系统、巩固地把握。

3.结合三维目标,全面设计练笔。三维目标是从不同方面让学生把握教材内容,结合三维目标设计练笔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能力。

(二)备学生

1.练笔设计需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学会观察和联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创新;练笔主题形式切合学生情况,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

2.练笔难度需切合学生阶段特点

教师要细心观察和总结,提炼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特点,规范练笔难度,使练笔以高一为基础、高二在发展、高三练系统的脉络开展设计,才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练笔、爱上练笔、惯于练笔。

二、注重生成

“生成”在课堂练笔方面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资源,教师在其中可把握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落实,也能实时检验练笔设计的有效性,及时转变练笔的要求。

(一)善用预设,捕捉生成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值得学生去模仿学习,活用这些可借鉴处,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如《荷塘月色》对荷叶、荷花等景物描写的句子优美,句式常见,对这些句子设计的仿写练笔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

(二)调整预设,创造生成

练笔具有极高的个性和创造性。如教师在《“布衣总统”孙中山》中设计的初次练笔内容,是运用名人事例围绕“简朴”进行文段写作,后发现很多同学的练笔缺乏真情,便把练笔内容改进为:中心不变,选材为你身边的简朴的事例。

三、展评反馈

评改反馈能巩固课堂实效,有依据地改进练笔,逐步使课堂练笔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巡堂了解,个别引导

在学生练笔的过程中,教师需巡堂以了解学生练笔的不同情况:审题是否准确、中心设定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构思是否精妙、语言运用是否得当等,并进行个别的指导,必要时需将多数学生遇到的练笔问题当场提出,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练笔。

(二)标准设定,自评自改

在推行课堂练笔的时候,教师需设定评、改标准,使学生有标可依,练笔时有标杆,明方向,练笔更切合教师设计的出发点,更有助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的落实。

(三)展示分享,反馈改进

写作是学生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挖掘其中的内涵。因此,在练笔过后,教师需提供一个平台,展示分享学生的佳作,并适时加以表扬,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之更有兴趣和更认真地进行练笔。另外,在展示佳作的同时,教师需留意练笔中的不足,并向学生反馈,也对下一次同类型的写作进行改进改善。

课堂练笔不仅是语文科“20+20”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而且是此模式的伙伴,练笔需结合此模式的特点而推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在我们身边,语文素养的提高难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沉淀和积累,课堂练笔便是其中的“催化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理念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且行且思,且行且改,融合两者的优势,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