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州大学城绿地应用树种结构分析

时间:2024-07-06

谢沅陶, 黄华枝(.暨南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063;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0405)

广州大学城绿地应用树种结构分析

谢沅陶1, 黄华枝2
(1.暨南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2.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405)

根据实地踏查和文献资料详细调查广州大学城城市绿地的总体布局, 各类绿地的树种结构和组成。调查发现,大学城道路绿化率高达90%,行道树应用树种有70种,隶属于29科;附属绿地树木有122种,包含42科 106属。结合道路和各单位附属绿地的树木种类及其出现频率,进一步分析大学城城市森林的树木配置和美学价值,并针对绿化树种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广州大学城;道路绿化;树种结构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植物群落的原来面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植物区系[1]。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绿地,并进行各种调查,分析绿化用地的效用性[2]。广州大学城共有10所大学,分别为广州大学(简称广大)、广东工业大学(广工)、广州美术学院(广美)、星海音乐学院(星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华南师范大学(华师)、中山大学(中大)、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中医)、华南理工大学(华工)、广东药学院(广药),是半独立的小型城市,具有独特、少受外界干扰的环境特征[1],其绿化植物应用包括绿化植物种类、组合、结构、配置分布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为其他城市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番禺区新造镇,经纬度为23.039°N、113.388°E,面积18 km2, 地形呈四边形,主要由外环、中环、内环三条道路组成,可大致分为生活区、商业区和校园区。调查方法采取实地踏查和查阅档案资料的形式,根据广州大学城地图,将大学城整个校区分成行道树和单位附属绿地两个板块。调查内容一为行道树调查:记录行道树乔木总株数、树种数、主要行道树种的出现频率和株数、配置形式;二为单位附属绿地调查:记录10所大学单位附属绿地共30处的绿化树树木种类和出现频率。每处随机选择至少10个调查点,各调查点间距不少于100 m,记录每种绿化树木的出现次数,出现频率= 某树种出现的点数/调查点总数。

2 调查结果

2.1树种组成

2.1.1行道树大学城有道路和街道共45条。城内行道树乔木共38 842株,道路绿化率为90%,共应用树种70种, 隶属于29科58属。城中骨干树种(出现频率>0.15)包括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细叶榕F. microcarpa、垂叶榕F. benjamina、海南蒲桃Syzygium c umini、红花羊蹄甲Bauhinia p upurea等10种,占行道树总株数的52.0%。常见树种包括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大叶榕Ficus virens、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 peciosa、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刺桐Erythrina varie gata等10种,占行道树总数的18.9%(表1)。

大学城行道树以桑科、苏木科、杜英科、含羞草科、桃金娘科等6科植物应用频率最高(图1)。桑科和桃金娘科的树种因抗污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性而成为基调树种。

表1 行道树种应用频率统计Table 1 Applied frequencies of roadside trees

表2 行道树种来源分析Table 2 Origin analysis of roadside tree species

从树种来源分析,行道树中乡土树种12种,占总数的 17.1%;国内引进的 16种,占总数的22.9%;国外引进种42种,占总数的60.0%(表2)。与广州其他地区相似,国外引进种的比例最大。

总体上,大学城行道树应用种类多,主行车道路上采用“乔-灌”的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层次丰富。大部分道路绿化树种多样,极少出现“一路一树”现象。调查还发现大学城内行车道路的布置方式出现大量的两板三带式甚至三板四带式,打破了传统的一板两带单一模式,而且采取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绿篱、宿根花卉、草坪相结合的种植形式,达到层次、季相、质地和色彩均较丰富的效果。

2.1.2单位附属绿地大学城附属绿地树木有122种(含亚种、变种、变型),包含42科106属。其中,裸子植物 5科 6属 8种,分别为柏科的圆柏 Juniperus ch inensis,罗汉松科的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竹柏Naegia nagi,松科的湿地松Pinus massoniana,杉科的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落羽杉 Taxodium dist ichum,南洋杉科的异叶南洋杉 Araucaria het erophylla、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被子植物37科100属114种(双子叶植物35科88属99 种,单子叶植物2科12属15种)。被子植物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占维管束植物总科数、属数、种数的90.2%、95.2%及95.0%。

从各大学绿地树木种类丰富程度看,树木种类从多到少依次为广大(66种)、华师(61种)、广工(55 种)、广药(51种)、华工(50种)、广美(46种)、广中医(42种)、中大(40种)、星海(36种)(图2)。

从出现频率高低看,十区中出现频率高的树种依次为:细叶榕(0.42)、白兰(0.37)、红花羊蹄甲(0.31)、凤凰木(0.28)、水石榕(0.27)等(表3)。

理论上, 面积大的校园能容纳更多种类、数量的植物,但从图2可见,校园面积与校内树种数量并不成正比,校园面积并不是选用树种数量的限制因素。如面积仅为97.5 hm2的华师,其校内绿化树木达61种,为大学城内树种第二多的大学。乔木种数/校园面积比例越大,单位面积物种多样性越高。结果表明,星海与广美的单位面积物种多样性最高,而中大与广工的最低。

图1 各科树种应用频率Fig. 1 Applied frequencies of tree speciesfrom various families

图2 各大学面积与应用乔木种数比较Fig. 2 Total area and number of applied tree species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表3 各大学应用乔木种类及频率Table 3 Applied tree species and frequencies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2.2树种配置分析

2.2.1特色树种配置一些在城市绿化中甚少见的树种如黄皮Clausena la nsium、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i、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台湾青枣Ziziphu mauritiana在部分校区应用。说明大学绿地选择树种并非只为绿化,也着眼于打造独特的绿色空间。

2.2.2实现绿化与艺术的结合在大学城内随处可见花坛,主要是凤仙花。花坛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美化和装饰环境,尤其能增加节日气氛,同时具有组织交通的作用。独立的花坛可作主景应用[3],如交通岛上的凤仙花花坛,图案简洁鲜明、对比度强,彰显花朵盛开时群体的色彩美。

立交桥下的低矮绿篱作为具特色的艺术雕塑的背景,与艺术雕塑共同塑造优美的艺术空间,既有强烈色彩对比,又相互烘托,加强人们对这一景点的印象;同时绿篱又能弱化桥梁生硬感、压抑感,消除人的视觉疲劳。广美水池边群植的池杉使水景与陆景间起到缓冲的效果。

3 问题与建议

3.1树种选择应注重生态效应

大学城的空气污染程度较低,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可供选择的树种较多,但目前绿化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单一。乡土树种能更好适应本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应为绿化的主要素材[3—4]。今后应以适地适树为原则,绿化应用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两者配置平衡,进而兼顾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维持绿地植物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另外,在路边应选种遮荫、观赏效果好的高大乔木,为行人提供凉快的步道。

3.2校内绿化量有余,多样性不足

人行道绿地系统建设时间相对短,较少考虑稳定群落的形成,如人行道植物配置缺乏层次、空间过于单调、缺乏变化;植物生活型单一,缺乏必要的花灌木搭配,欠缺生态多样性。

校内绿化垂直结构大部分为乔木单层,绿化量虽大,但绿化空间未能充分利用,生态综合效益低。即使有复合结构的绿化,如最常见的乔-草、乔-灌-草,配置仍过于简单、生硬,并没有加入仿效自然生态系统的近自然园林植物配置结构。建议各种生态型、生活型综合利用,如乔、灌、藤、草合理搭配,营造生态结构稳定又有特色的绿化景观。此外,加入垂直绿化也是增加绿化层次的方法之一[5]。有限的空间更能体现垂直绿化的优势[6—10],面积小的校园尤其适合垂直绿化,以摆脱地面面积的限制。

3.3配置欠缺特色

大学城面积大,有条件打造各种有特色的绿地,如彩化、香化植物绿化带。目前,大学城应用的彩叶树种较少,如黄叶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花叶垂榕Ficus benjermina ‘Variegata’等,但因种植规模小、分布过于零散,无法突出主题。建议引种更多总体生长表现较好的花叶树种,如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var. picta、斑叶橡胶榕Ficus elastic ‘Variegata’等,但种植时应注意遵循适地适树原则[11]。植物色彩多样性已成为绿化配置的重要元素[12],建议引种足够量的彩叶植物。在绿化配置中,应重视芳香植物的应用[13—14]。我国南方植物资源丰富,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白兰Michelia alba、夜来香Cestrum nocturnum、鸳鸯茉莉Brunfelsia latifolia等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在景观设计中可加以配置,加上部分芳香植物的果实能吸引雀鸟,更能营造出鸟语花香的芳香园景观[15]。

[1] 陈亮明,朱凯. 大学城景观环境设计的生态对策——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7): 1357—1359.

[2] 栗娟,孙冰,黄家平,何其轩,骆土寿. 广州市绿地应用树种结构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1998,11(5): 502—507.

[3] 赵丽娜,段大娟,张涛. 石家庄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5): 2124—2125.

[4] 冀亚伟,张涛,段大娟,齐秀静,张芳. 乡土树种在邯郸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7): 4083—4084.

[5] 黄久香,曾競辉,李忠超. 广州市垂直绿化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 广东园林, 2009(6): 41—45.

[6] 徐筱昌,左丽萍,王百川. 发展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J]. 中国园林, 1999,15(2): 49—50.

[7] 柴清玉. 建筑设计与绿色生态互动[J]. 科学决策, 2007(6): 29—30.

[8] 彭扬华,张国琴,张晓霞.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垂直绿化[J]. 中国城市林业, 2005,3(2): 43—46.

[9] 郭威,李湛东. 浅议绿量作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指标的可行性[J]. 广东园林, 2008(5): 41—43.

[10] 朱红霞,王铖. 垂直绿化——拓宽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效途径[J]. 中国园林, 2004(3): 28—31.

[11] 刘开聪. 厦门市园林主要彩叶树种的综合评价[J]. 园艺与种苗. 2013(6): 42—45.

[12] 林英,赵选红,丁虹,郝广斌. 彩叶植物的发展初探[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3): 101—105.

[13] 李飞,刘桂珍.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 科技导报, 1997,14(3): 58—59.

[14] 吴卓珈,徐哲民,李春涛. 芳香植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12): 2393—2396.

[15] 姚雷. 观赏芳香植物待开发[J]. 中国花卉园艺, 2004(10): 7.

Tree Species Structure Analysis on 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re

XIE Yuan-tao1, HUANG Hua-zhi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Guangdong China; 2.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Gardening, Guangzhou Municipal Key Labora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uangzhou 510405, Guangdong China)

The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green area and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greening area of 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re(HEMC)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and data collec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road greening rate in HEMC reached 90%. There were 70 species of 29 families of ornamental plants applied on roadside, and 122 species of 42 families of which applied in unit attached space. This study helps analyzing the space arrangement, and aesthetic value of 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re’s greening area.

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re; road greening; tree species structure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4.013

S731.2

A

1009-7791(2015)04-0331-04

2015-09-16

谢沅陶,本科,生物科学专业。E-mail: 2240657088@qq.com

注:黄华枝为通讯作者。E-mail: 498287275@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