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李民梁 张玉强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快,城市不再各自为营,孤立发展;相反,城市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通过合理分工合作开始走向集群协同发展模式。城市群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区域发展最主要的空间组织形式[1]。世界各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群建设。发达国家城市群起步早,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国内城市群建设时间较短,但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在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城市实力日益强大,跨区域合作更加频繁,城市集群效应更加显著。国内城市群建设方兴未艾,海湾城市群也在逐渐兴起,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早已步入“世界六大城市群”行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享誉全球的四大湾区经济体之一。城市群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沿边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发挥着对接东西部、联系东南亚的功能作用,在全国区域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北部湾城市群的综合实力远不及国内其他城市群。经济方面,2017 年,北部湾城市群GDP 为1.9590 万亿元,仅占比全国同期GDP 的2.39%;人均GDP 为46810.5 元,对比全国同期水平(2017 年全国人均GDP 为59201 元)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结构以初级工业加工为主,第三产业薄弱,农业依赖性较强。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群内发展水平不高,2017 年整体城镇化率49.86%,与同期国家水平58.52%差距较大。交通运输方面,高速运输仅限于省域范围,跨省(区)运输以公路为主,区域铁路尚未完全贯通。生态环境方面,北部湾沿海城市长期发展重工业,严重破坏了北部湾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政府之间难以在成本分摊上达成一致,导致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低下。
北部湾城市群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需要用系统、协同的思维去分析。系统思维意味着区域一体化不是城市数量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空间作用形成的发展有机系统;协同思维表明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成员城市联系与合作。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城市群而言,把握城市之间的联系状态至关重要。只有了解各城市要素流动情况,理顺内部空间联系,才能找到解决北部湾城市群发展问题的有效办法。城市空间联系表现为彼此间的劳动力、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相互流动[2]。要实现区域一体化,必须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通。通过综合不同方法的优势,运用交通可达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指标、城市流强度、引力模型等空间计量法对应分析北部湾城市群交通联系、产业联系、资源要素联系、经济影响力等空间作用效果,不仅可以全面考量北部湾产业分布和发展情况,找准各个地区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揭示北部湾城市群内部结构作用机理,并以此为根据指出优化北部湾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有效路径,为决策者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加快北部湾区域一体化进程。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评价地方产业相似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城市间的产业相似度,明确城市群内部空间产业联系,更好地对城市群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选择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衡量地方产业结构差异,计算表达式为:
(1)式中,SAB为A、B两地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XAi、XBi分别为A、B 两地第i 产业比重。SAB∈[0,1],当SAB=0,说明A、B两地产业结构具有绝对差异;当SAB=1,说明A、B 两地产业结构完全相同。
城市流指城市间各种要素相互流动和交换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劳动力、物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城市流强度是衡量城市流大小的量化指标,城市流强度表达式为:
(2)式中F表示城市流强度;N为城市功能效益,显示每一单位外向功能量产生作用大小;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
城市流是城市功能的外在表现。根据作用的范围和方向,城市功能分为内向功能和外向功能两部分。城市内向功能就是城市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城市外向功能就是城市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外向功能是研究的重点,计算时通常选取城市外向功能的指标,此时城市流指标体现的就是城市对外服务能力。
行业对外服务能力主要通过区位商指标量化。区位商是评价行业发展专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标[3]。如果区位商小于1,则表明该行业专业化发展达不到区域的平均水平,不存在对外服务;如果区位商大于1,就说明该行业专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区域平均水平,且超过的数值越大,意味着行业专业化水平越高,对外服务能力就越强。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
Gij 为i 市j 行业从业人数,Gi 为i 市总从业人数,Gj 为全国j 行业从业人数;G 为全国总从业人数。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来源于北部湾城市群相关省、市《2018年统计年鉴》。
分别计算区位商大于1的对外服务行业的外向功能量:
对所有对外行业的外向功能量加总后得到总外向功能量Ei:
将i市人均从业人员GDP作为功能效率:
i市的城市流强度为:
Ki表示i 市外向功能量占总体比重,体现该市总体功能量的外向程度,也叫做城市流倾向。城市流强度结构就是所有组成城市流强度的元素间的相对比例。根据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公式“Fi=GDPiKi”,构成城市流强度的因素包括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城市流倾向性,任何一方不足都会导致城市流强度不高,只有兼具高综合实力和高城市流倾向的城市,才能拥有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4]。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经济领域。他们根据引力定律提出了经济研究的“引力模型”。引力模型表现为:不同城市间存在相互影响力,数值大小主要受到两个要素制约,一是城市综合水平,城市综合水平越高,对其他城市的作用力就越强[5];二是城市之间的距离,作用力大小随城市距离增大而递减。在实际应用中,按照选取指标的一般原则,采用城市GDP 衡量城市综合水平,而城市间的距离必须考虑交通因素,因此,考虑到城市之间交通的可达性,一般采用陆地直达的最短时间作为衡量距离的指标,距离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引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Rij表示i市和v市之间的引力大小;GDPi表示i市的地区生产总值;Pi表示i市的城镇人口数量;GDPv表示v 市的地区生产总值;Pv表示v 市的城镇人口数量;Div表示汽车来往两市之间的最短时间。i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引力大小为:
1.北部湾城市群整体发展情况。从时间轴角度观察(图1),北部湾城市群GDP 不断增长,经济发展趋势较好。2010—2017 年期间,北部湾城市群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1.35%。在全国经济增长率减缓的形势下,北部湾城市群依旧保持高速发展状态,表现出新兴城市群特有的发展活力和持续动力。经济增速方面,2011 年增长幅度最大为21.79%,2011—2015 年期间增速逐渐减缓,2015年后,增长速度开始回升,重新恢复经济发展活力。投资、消费、进出口被誉为拉动GDP 的“三驾马车”,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563.7亿元(表1),是助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8549.3 亿元,消费市场可开发潜力巨大;对外进出口总额4570.81 亿元,外贸依存度为23.33%,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性并不高,其中,出口额为2249.71 亿元,进口额为2321.1 亿元,目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北部湾城市群依旧面临重重挑战。经济发展各方面较其他城市群落后,多数指标不及国内平均水平。2017 年,北部湾城市群GDP 尚且不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均GDP 对比全国同期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常住人口总数为4184.95万人,城镇化率仅49.8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58.52%。研究数据表明,北部湾城市群要达到国内一般城市群的水平依旧任重道远。
图1 2010—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GDP增长情况
2.北部湾城市群成员城市发展情况。北部湾城市群成员城市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城市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核心城市南宁经济总量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南宁市人均GDP 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虽然北海、防城港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不大,但是人均GDP 指标位列北部湾城市群之首。粤西地区湛茂阳三市GDP 占比超过城市群的1/3,在北部湾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湛江、茂名GDP 排名靠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投资和消费,阳江GDP 指标与湛江、茂名差距不小,但是人均GDP 居于粤西首位。海口GDP 对比同为中心城市的湛江偏低,海南省其他市、县有效投资不足,经济实力不强,各个指标区域排名居于末流。儋州、南宁、崇左、防城港等市的对外贸易金额巨大,外贸依存度高,经济发展极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城市群的发展主体,在北部湾城市群GDP 组成结构占比51.09%,其中南宁GDP 占比最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仅是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主体,也是整个广西经济增长主力,2017 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市GDP 占比全广西的49.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是广西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进出口总量占全区的85.4%。在城市发展方面,海口城镇发展水平最高,城镇化率高达78.21%。南宁城镇化水平区域排名较为靠前。粤西地区、海南省下辖城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处于区域边缘的城市,城镇化发展更为滞后。
1.城市产业分布特征。北部湾城市群产业结构总体处于“二三一”模式,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构成比例低(图2)。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7],北部湾城市群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而中国整体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北部湾城市群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严重落后。多数城市产业分布基本相似,个别地区差异明显,尤其是海口市、临高县与其他城市产业结构差别很大。以产业占比为分类依据,将所有城市分成三个梯度的产业发展类型。第一梯度为农业偏向型。该类型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超过25%,二三产业发展程度低,农业依赖性极强。代表城市主要是海南下辖县(市),比如临高县、澄迈县、东方市、昌江县。以临高县为例,临高县以农业发展为主导,一产比重超过60%,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第二梯度为工业主导型。该类型特征表现为偏好发展沿海重工业,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代表城市集中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比如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等地。第三梯度为服务业导向型。该类型特征表现为第三产业占比超过40%,逐渐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该梯度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影响力较强,比如南宁、海口、湛江、阳江、茂名、儋州。其中,海口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占比77.37%,农业比重仅有4.5%。
图2 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产业构成情况(2017年)
表1 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2017年)
2.产业同质化程度分析。根据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明确城市之间的产业同质化程度。由表2 得知,北部湾城市群产业发展特点为差异化与相似性并存。差异化体现在主要城市经济实力差距大,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显著,典型城市为南宁、海口、临高。南宁处于一、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居于城市群首位,与其他城市拉开明显差距。海口和临高较其他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最小,二者产业发展道路有所不同。海口市经济基础较好,第三产业起主导作用,占比77.37%,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尤为发达。临高县农业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展优势突出,第一产业占比超过60%,但是产业化层次较低,产业结构还需要不断优化升级。相似性表现为区域内部产业同质化现象依旧存在,区位相邻城市的产业同构问题尤其突出,比如北海、钦州、防城港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超过0.97,海南的东方市、昌江县,产业相似系数高达0.9977,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产业相似系数皆在0.998 以上。相邻城市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实力较为接近,产业建设很难拉开差距。北部湾沿海城市集中发展钢铁、石化、造纸以及旅游等产业,产业分布缺乏层次,发展结构较为散乱,产业重复建设造成恶性竞争。
表2 北部湾城市群成员城市主要行业区位商(2017年)
3.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探究行业发展差异需要计算不同行业的区位商。选取19 个主要行业的从业人数计算后得到表2,从表2 解读出北部湾具体行业分布的主要特征。整体来看,北部湾城市群缺乏优势行业,仅有的外向行业区位商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区域对外输出行业为采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些行业多数属于一二产业,第二产业领域多数是初级加工行业,产品附加价值不高。交通运输行业区位商较低,交通网络尚未形成;高新技术行业如科技研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滞后,区域创新能力偏弱;批发零售业区位商较低,市场经济活力尚未激发;房地产市场冷淡,多数城市的房地产业区位商小于1;第三产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不健全,行业对外输出能力差,娱乐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区位商极低,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不强。
三大核心(中心)城市中,南宁市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数量最多,优势最突出行业为水电气供应业、金融业、科学研发、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作为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广西省会,南宁聚集了广西大量优势资源,综合实力在城市群内居于首位。一系列证据表明,南宁正在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服务能力。海口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数量略低于南宁,但海口主要行业的区位商数值较大,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海口市是城市群内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经济规模不大,周边辐射能力受限。湛江市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有8个,但外向功能量不强,发展优势不突出,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北部湾城市群相邻城市的行业分布相似度高,城市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比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外向行业集中为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粤西地区集中发展制造业、建筑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海南省下辖城市多数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等行业。相邻区域行业集聚现象主要是因为城市资源条件相似,容易导致产业同质化问题,引发城市间行业恶性竞争,增加协同难度,不利于城市个体以及城市群整体发展。
表3 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流强度(2017年)
1.城市流强度分析。从主要行业中剔除农林牧渔业、水电供应业、采矿业三个与外向服务能力关联性不强的指标,选择剩余的16 个行业指标衡量城市外向服务能力。从表3来看,北部湾城市流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值差异较大。依据城市流强度差异可将所有城市分成四类。第一类是高城市流强度城市,比如海口、南宁。两地同属省会城市,是全省(区)重点发展对象,综合实力排名北部湾前列,与其他城市联系最紧密。二者的差异在于发展动力来源各不相同。海口的城市流强度最高,接近300亿元,这高额的资金流来自于超强的对外服务能力,海口作为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和国际旅游岛的外向优势开始显现。相比之下,南宁的城市流强度略低,不足100 亿元,在城市群中位列第二,虽然南宁GDP 在群内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是其对外服务能力远不及海口。第二类为中高城市流强度城市,具体包括茂名、湛江、北海、阳江。茂名综合实力居于粤西之首,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湛江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外向服务功能量都低于茂名,中心带动能力不强。北海人均GDP 和城市流倾向等指标排名靠前,但受经济规模所限,区域影响力不强。阳江主要受到茂名、湛江的经济影响和珠三角的经济辐射,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居于城市群中上水平。第三类为中低强度城市,主要是钦州、玉林、崇左、澄迈、防城港。处于这一层次的城市经济水平不高,对外服务能力不强,在地理上处于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内,受到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第四类为低强度城市,主要是海南省下辖的县级市,比如儋州市、东方市、临高县、昌江县。这些区域本身处于偏远地方,与中心城市联系不紧密,而且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低,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城市流强度难以提升。
图3 北部湾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结构图(2017年)
2.城市流强度结构分析。对表3中的GDPi和ki进行归一化处理,绘制北部湾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结构图(图3)。根据经济水平和对外服务水平高低将区域内城市分成三类。第一类,经济水平高于对外服务水平的城市,代表城市有南宁、茂名、湛江、玉林、阳江、钦州。南宁GDP 在城市群内居首位,但是其对外服务能力偏弱。作为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不仅仅在于自身发展强大,还要能够服务周边地区,因此加快提升对外服务能力是巩固南宁核心城市地位的重中之重。茂名、湛江、玉林、钦州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湛江位于粤桂琼三省交汇处,茂名是粤西地区的几何中心,玉林处于粤桂两省连接处,钦州紧邻核心城市南宁,以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重要支点,必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东承西联作用和对外服务功能。第二类,经济水平低于对外服务水平的城市,代表城市有海口市、澄迈县。该类型集中在海南省,共同特点为经济规模不大但对外服务能力强。海南省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全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享受多项国家政策的叠加优势,对外服务能力领先其他城市。但受经济规模限制,经济影响力不强,无法辐射周边地区。***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周年大会”上指出,海南发展不能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是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8]。因此海南必须构建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岛。第三类,经济与对外服务双低区域,代表城市有北海市、防城港市、崇左市、儋州市、临高县、东方市、昌江县。出现经济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双低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城市面积小,人口不多,经济总量不大;二是农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三是地理位置处于城市群的边缘,交通发展滞后,难以有效对接中心城市。走出发展困境的路径在于提升经济实力和对外服务能力,经济建设的重心应该放在扩大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对外服务能力的重点要放在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承接中心城市转移功能,增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的互补性。
表4 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经济隶属度及引力值(2017年)
通过引力值判断城市在区域中的经济影响力。根据表4,城市经济作用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分界线,同一省(区)城市经济影响较大,跨省(区)经济辐射较弱。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相互影响的力度最大,其中,茂名对湛江、阳江的经济影响贡献率分别为84.22%、70.55%,湛江对茂名的经济影响贡献率为74.26%。湛江、茂名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都处于城市群前列,最关键的是,两市在城市群内具有区位优势,对外辐射能力很强。阳江市因地理位置处于城市群边缘,作用范围局限于粤西地区,对其他城市的影响并不大。广西北部湾六市形成了以南宁为经济辐射中心的都市圈。作为首府城市,南宁的经济规模最大,城镇发展也较为成熟。广西全区多数城市在南宁引力作用的范围之内,南宁对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的经济影响最大,经济影响贡献率分别是34.74%、41.40%、56.75%、58.94%、48.67%。但南宁对粤西和海南各市县的影响力很弱,经济影响贡献率不足3%,主要原因在于北部湾城市群内交通不便,城市之间的交流渠道受阻削弱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力。钦州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海运和陆运双重优势,而且紧邻核心城市,受到南宁的经济辐射较大,对南宁、北海、防城港的经济影响力最大,经济影响贡献率分别是48.39%、47.25%、44.29%。北海、防城港经济规模不大,人口较少,区域经济影响力较弱。玉林对接广东、海南等城市的交通设施还不完善,崇左市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水平不高,影响力排名靠后。海南六个市县形成了以海口、儋州为经济辐射中心的都市圈。海口市与大陆的联系不强,辐射的范围局限于省内相邻城市,区域经济影响力不及大陆城市。一方面,海口GDP 在城市群内不占优势,城市规模也比不上大陆城市;另一方面,海南和大陆隔着琼州海峡,至今没有直达的陆运通道,严重阻碍了海南和大陆的交流与合作。除海口以外的其他城市中,儋州和澄迈的引力值相对较高。澄迈处于海澄迈一体化规划中,主要接受海口的经济辐射;儋州是海西经济中心,对临高、东方、昌江的经济影响很大。其他县(市)由于经济规模小,人口数量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缺少经济影响力。
明确城市群空间结构,找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能够为城市群分工布局提供依据。运用交通可达性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指标、城市流强度、引力模型等定量方法从交通联系、产业联系、资源要素联系、经济联系等四个方面分析北部湾城市群空间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当前北部湾城市群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模式,工业化发展阶段滞后;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化与相似性并存,差异化源于城市实力差距悬殊,相似性表现为相邻地区产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区域经济缺乏优势行业,二三产业对外输出能力偏弱。(2)城市群内部普遍存在经济实力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区域中心城市流强度占据主导优势,资源要素流量较大。(3)湛江、茂名、南宁、钦州、海口、儋州等市经济影响力较强,拥有一定规模的作用区域。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的限制,群内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偏弱,集聚和辐射作用难以发挥。
1.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地方政府合作的根本动力来源于自身利益最大化。[9]由于存在行政壁垒,城市间难免会出现利益矛盾和争议。“囚徒困境”启示,个体利益最大化容易导致集体利益最小化[10]。实现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必须加大协同力度,冲破目前相对隔离的行政状态,组建统一的区域协调管理部门,创建平等开放的合作协商平台,促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成员城市应该聚焦市场开放、资源流通、产业互补、信息共享等领域,探索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机制。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目前,城市合作以签订协议的形式为主,协议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能够真正落地实施的却寥寥无几。为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完善区域立法,提高违约成本,增强合作约束力。二要创建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由粤桂琼三省(区)联合组建“北部湾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城市群发展实施规划,以及对成员城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成员城市要设置专门机构执行上级指令。三要打造多层次、多主体的协商交流平台。政府层面要形成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吸收社会力量,组建专家咨询团,鼓励城市群内高校举办主题论坛为城市群发展建言献策;创建区域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城市间信息联动。
2.完善区域交通设施,提高城市联动性。交通问题制约了北部湾城市群内部交流与合作,城市间集聚与辐射作用受阻,城市群的总体凝聚力不强。区域发展,交通先行,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打通城市群的连接通道,提高城市联动性。首先,科学制定区域交通规划,构建以南宁、湛江、海口为交通枢纽的海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在海运方面,一是要整合区域港口资源,明确港口城市发展定位,发挥深水良港的货运优势,突出重要港口的客运功能,实现城市群内港口错位发展;二是要强化港口合作,完善码头硬件设施,提高航道运输协调性;三是要发挥海南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扩大港口对外开放度,开通远洋航线,拓展海外贸易,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在陆运方面,突出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加紧其他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有效衔接;贯通海南到粤桂两地的跨海通道,加强海南与内地的联系;完善轨道设施建设,畅通区域铁路网络;发展城际高铁,提高城市运输效率。在空运方面,以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机场为主体,重要节点城市机场为补充,畅通北部湾城市群与国内各大城市群的空运航线,增加北部湾地区直飞东南亚各国的往来航班,打造服务西南和对接东盟的空中廊道。
3.优化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发展。北部湾城市群正处于规划培育阶段,要素流动存在无序性和重复性,需要按照国家规划进行布局分工,为进入长期融合发展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科学制定规划实施方案,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城市特点和发展基础进一步落实分工,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提高支柱产业的区位商,加快产业衔接与设施配套,增强产业协同性和互补性,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优势产业。其次,加快产业集群,扩大经济规模。利用原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良生产技术,扩大产业链,提高产业价值。通过创建跨区域产业园示范点,探索产业合作新型模式,增强区域经济联系,扩大总体发展规模。此外,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第三产业。北部湾城市群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成员城市要深入合作,不断优化市场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城市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创新为驱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夯实工业基础,强化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城市群内旅游文化资源,推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加快推动北部湾旅游产业一体化。
4.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中心带动作用。北部湾城市群目前缺少引领全局的特大城市,城市群中心向心力不足加剧了城市竞争。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在资源集聚和经济辐射的优势,引领其他城市快速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南宁、海口、湛江的区域地位。南宁是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但南宁对外服务能力偏弱。南宁应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第三产业,增强自身综合服务能力,尤其要加强科技研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创新驱动力,当好城市群发展的“领头羊”。海口被定位为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对外服务能力较强,但是由于自身经济规模的限制,无力带动整体发展。对于海口而言,扩大经济总量是首要任务,必须加快引进企业项目,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产业。湛江被定位为城市群内中心城市,是城市群内最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但是湛江经济规模不大,周边带动能力也不强。此外,湛江市产业结构与周边城市相似性高,竞争压力较大。湛江必须立足区位优势,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打造成为城市群内交通枢纽;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加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注:本文应用数据说明:鉴于成文时《广西2018 年统计年鉴》尚未更新,广西主要城市2018 年数据缺失,因此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 年。全文采用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2017 年截面数据,数据来自于广东、广西、海南及相关城市的《2018年统计年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