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 钱伟长: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时间:2024-07-06

钱伟长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祖籍江苏无锡,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1月—1957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伟长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时物理只考了5分,化学和数学两门加在一起分数只有20分,但由于语文和历史双100分的成绩,他被清华大学历史系破格录取。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眼见国家风雨飘摇,钱伟长意识到只有更先进的科技和武器才能保卫祖国,决定转学物理系。为了弥补不足,钱伟长每天挑灯夜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成功转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并且还成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钱伟长29岁时出国深造,临行前他说:“此次西行不为功成名就,不为锦绣前程,只为救国!”短短6年,从名不见经传到名扬四海,钱伟长解决了困扰力学界的多个难题,但他却抛下了国外的天价年薪,回国当起了月薪只够买 2 个暖壶的穷教授。

钱伟长不仅是科学家,还是教育家,他用自己的人格表率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无数青年指引方向。20 世纪 50 年代钱伟长任教清华大学时,就呼吁文理同校;从 1983 年开始,钱伟长来到上海大学的前身上海工业大学担任校长,他提出“三制”——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和反响。但时至今日,“三制”已经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钱伟长用他一生的奋斗印证了一句话:“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