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山西原平一中 牛冰娟
山西原平段家堡联校 马还亭
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小组成员的分配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将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及公平竞争。应注意的是,学习小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灵活的小组组合形式,如同桌式、正反方辩论式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自愿组合的形式进行小组角色分工,在小组内有组长、副组长、监督员、记录员,其中组长的人选非常重要,组长的选拔对象应该是学习成绩好、进取心强、自控能力和组织能力强且乐于助人的学生,组长要能够高效地组织组员合作学习,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进行监督、督促与指导,并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及同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组长可采取定期轮换制度,为每个小组成员都提供一个展示组织能力的机会。
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小组成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尝试着建立他们各自小组的组标,这种文化建设是小组的灵魂,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与团队精神。小组文化建设包括组名、组号、组训(选择名言、警句)、组徽、组歌和组规,通过小组组员的共同设计与制定,使得他们有更强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利用班内黑板、光荣榜、德育之窗等平台对小组的组标及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有助于时刻激励小组成员团结奋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对于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精心编写预习案,是落实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把不会的东西及困惑之处记下来,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带着疑问去深入思考、交流探讨,使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来解决,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力量。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阻碍,无法单独解决疑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拓展思维。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提出带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任务,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把握其难易程度。讨论题过于简单,会导致合作失去意义;讨论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解决不了,又会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确保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喜悦,但是,在小组合作中往往存在“优秀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抢占话语权,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为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对于一些浅显、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适时给予赞赏与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教师进行指导时,应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组内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让优等生给学困生释疑解难,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畏难情绪。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教师必须深入每个小组,对合作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及时规范不良的学习行为;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具有独创性;教师在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尽量避免过于频繁地介入小组的学习活动,以免影响学生的心态和发挥。
采取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小组高效合作的保障,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坚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转变传统的只关注学习成绩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个人的合作态度及技能、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共处情况等,评价形式包括自评、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的附加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形式。事实上,合作学习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总结、完善,使课堂教学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场面,打造更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凌锋.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25).
[2]石培军.增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地理教学,2007(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