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 马 燕
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 红文明
本文缘起于高三历史教学实践的困惑与思考,受进度要求、各类联考压力、课型束缚、考评机制等因素制约,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单调且乏味的知识点梳理加习题训练成了常态课,这样复习显然达不到高考对核心素养考查的能力要求。那如何真正让复习有效,笔者将从重拾历史课的灵魂“求真”入手,并探寻实现“求真”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将“求真”精神之种子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在具备应试所需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具备日后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重拾高三历史复习课的灵魂,还得从理解历史、历史学、历史教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谈起。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客观存在的过程,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历史学又是什么呢?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包括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高中历史教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一门课程,历史学科涵盖了历史学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以历史学为依据提炼的核心素养。徐蓝教授在2017版课标解读培训讲座中谈历史到底要学什么时曾说:学生要能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理解历史、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
在新课标背景下反思高三历史复习的最大缺失就是只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使思想缺席,特别是丢失了历史教学的灵魂“求真”意识。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立意彰显2017版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命题者也是带着一种教育理想希望通过试题引导一线教师纠正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
笔者以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41题为例,简要阐明高考试题考查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看,该题以希罗多德《历史》和司马迁《史记》为素材设计问题,概括、说明、简述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综合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比较能力、阐释能力。从核心素养立意看,该题彰显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素养的全面考查。特别地,第三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该问题鲜明体现高中历史教学思想,即使学生能理解历史学家的思考。
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给人以知识和思想,思想就是历史思维,核心素养就是历史思维的培养目标,而其中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是求真意识的集中体现,求真意识培养应该是高三历史复习课的灵魂。
历史教科书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历史知识框架,并非就是历史本身,不应该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对象。教师在复习课设计中应转变观念,改变照本宣科的讲授。教师不仅应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大量孤立、分散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建立知识结构,还应引导学生突破教材知识结构和结论,无形中将“求真”意识传递给学生。历史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从广义概念上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学科素养。这就对历史教师的素养及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开发并整合课程资源,将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复习课,启迪思维,提升学科素养。但在高三复习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素养不足是制约有效复习的重要原因。
中学历史教师其实并不缺“主义”的引领,最缺的恰恰就是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教学基本要求相一致的高质量的史学成果与史料资源。笔者认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提升教师史学素养。史学素养提升的核心是史学阅读。教师的阅读量决定了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广泛且深刻的阅读才能使教师在选择史料时游刃有余,进行历史解释时理性且客观,解读学界新观点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阅读提升史学素养是历史教师不可懈怠的追求,中外通史要读、史学理论要读、史家名著要读、教学刊物要读、还要了解史学研究动态。
第二,转变教师复习课理念。单调且乏味的知识点梳理加习题训练是高三历史复习课常态,教师必须转变理念,把复习课从基本史实梳理提升到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层次。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具体化,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应把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目标。
第三,加强整合课程资源能力。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是影响复习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历史高考题也是以丰富的情境呈现的,所以教师应多领域开发课程资源,复习课应特别重视文本、期刊、网络资源的开发。总之,只有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才能引领学生通过复习课建立“求真”意识并提升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唯物史观列为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涵养“求真”意识,形成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笔者将通过简单回顾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阐明唯物史观的重要性。“天命—神学”史观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曾长期在历史学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史学家在探寻推动历史变迁原因时始终受到“天命—神学”史观束缚。而西方史学观念发展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代启蒙运动时期虽然从“天命—神学”史观发展到了“人性—理性”史观,但二者从本质上看都属于唯心史观。直到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才指引历史学升华成为通过具体历史进程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唯物史观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唯物史观是指导我国历史研究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它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理论支撑作用。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唯物史观是一个庞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高中生不可能全面、系统掌握,但应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能运用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第二,运用唯物史观构建历史发展基本框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发展的宏观认识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社会形态演进历程。
第三,运用唯物史观剖析社会转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演进的学科思维方式。如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转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方式,各国通过改革使地主阶级统治逐步确立,思想方面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教师可以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个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全面剖析这一时期。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有效复习的基石。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教师需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基本特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概念阐释清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高三教师在进行历史概念复习时对概念的准确阐释及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是知识复习层面“求真”意识的体现。
在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三复习不应忽视历史概念复习,赵亚夫教授指出:“中学历史教育是用历史的常识性知识启迪基本的历史知识,即在了解人类的过往经验的基础上,获得自我认知并有助于自我定位。它是面对非专业人士(中学生)进行的非专业教育,也就是公民教育。”笔者在读完赵亚夫先生的文章后颇受启发,学生并不是做专业的历史研究,而应是在时间线索中串起一系列概念构成学生关于历史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以史料为载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去形成历史解释能力。在概念复习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区分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史实概念复习应引导学生掌握内涵、外延、特征;理论概念复习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正确阐述,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
第二,注意突破教材束缚,教材编写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有一些瑕疵和缺陷,教师应适度拓展弥补教材缺失,以期引导学生完整准确理解概念。
第三,引导学生建构历史概念体系,构建过程应以因果、并列、包容、递进等关系为依据组成有一定层次性的概念体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教学是对历史学科特质的还原,新课标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应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新课标认为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史料教学既是使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这两种素养“落地”的有效方式,也是“求真”意识培养的有效方式。史料教学与专业历史研究对史料的考订、甄别、辨伪有较大差异,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运用史料教学在史料选取和运用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在史料选取方面注重可靠性、典型性、多样性。可靠性是史料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必须甄别。典型就是选取经典且有说服力的史料,对历史教学而言不应求新和奇,而应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角度选取史料。史料主要按价值和表现形式分类,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交错地使用多样化的史料,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处理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
第二,问题设计要严谨并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在复习课中引入史料不能简单当作材料阅读课,而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进行多元解读。
第三,史料教学中应注意方法论的渗透,以期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我们要通过史料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丰富而深刻的史学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上取得显著效果。
第四,运用史料教学应注意课堂教学容量的设定。因为阅读和分析史料是深度思考,故课程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重在能力培养,以史料为依托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认识。
大道至简,以“求真”为灵魂的复习课是回归历史教学本质的基本途径,对改变传统复习课的弊端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一线教师也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反思,积累“求真”意识培养的经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