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网络考试的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7-28

曾 一,李显军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30)

1 引言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表现,还应该看学生的表现,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忽略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学生考试结果对课程成绩。实际上,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程考试结果的各项统计指标来反映,如学生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难题完成率等。因此,建立客观、合理、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改进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2]。

然而,面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各类纸质考试,要想从中获得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用于教学相关的评价工作,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能够获取一定的数据,其利用率也是极低的,甚至是一次性的。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学生评教工作[3]和考试工作,不仅可以使考试工作更加公平、公开、公正,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考试收集大量的学生考试数据和学生评价数据。进一步对这些数据利用教育学、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统计和分析,甚至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可以获得十分宝贵的信息,用于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用于指导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本研究就是企图建立一个包括学生对教师 (学生评教)和教师对学生(学生考试结果)这两个方面的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得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

2 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2.1 总体目标

在考虑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同时,研究网络考试系统及其提供的考试数据,从中抽取和建立与考试结果相关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一个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该体系各项指标值的获取,需要以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建立和集成、且能够运行为基础,从而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该系统的建立,既能实施课程的网络在线考试,同时也能实现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因此是一个综合系统,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手段,也为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或模式。

2.2 基本思路

(1)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研究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

(2)研究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建立、评价数据获取、指标值的具体计算方法,设计和开发一个能够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系统;

(3)研究学生参加考试后能够反映教学质量的考试结果数据,选择与考试结果相关的评价指标;

(4)深入研究网络在线考试的流程,以及能够存取的数据和数据间的关系,设计和开发一个能够实现题库管理、组卷、在线考试、阅卷等功能的网络考试系统;

(5)为慎重起见,设计调查问卷,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1)和(3)所确定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确认,进而精简综合评价指标,使其每一项指标的值都能够从学生评价子系统中获取,或能够从网络在线考试子系统中获取,并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和指标计算方法;

(6)将学生评价子系统与网络在线考试子系统进行集成,形成一个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综合指标体系与最终评价结果的映射关系,给出教师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7)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选课学生、任课教师以及考试相关基础数据,通过执行一系列在线考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的试运行,获得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系统的运行结果,用以验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3.1 指标体系的构成

图1

经比较研究,提出指标体系的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评教的指标和考试相关的指标两大部分,其中评教指标[3]包括S1教学内容、S2教学态度、S3教学方法、S4教学效果和S5教书育人五项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 0.2,0.10,0.20,0.10,0.10,五项权重之和为0.70,剩下的0.30为S6考试相关的指标的权重。

3.2 指标体系中的计算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之后,得到如表1所示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S1~S6为一级指标体系, 其权重 W1~W6 分别为 0.2、0.10、0.20、0.10、0.10、0.30;S11~S64 是二级指标,不设权重,二级指标被评价的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其取值分别为 5、4、3、2 和 1。

为了能够给教师或管理人员提供更为有用的指导,系统还为每位被评教师提供其所任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明细结果,评价明细结果可采用如表1和图2所示形式。

表1中,S1~S5借助于系统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计算;S6借助于网络在线考试中考试结果进行计算;系统根据S1~S6的权重自动进行计算,获得被评价教师的最终评价结果,记为S。它们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i=1~5,j=1~m,m 为第 i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数目;

当 i=1~5 时,Sij的值使用式(3)计算;

当 i=6 时,Sij的值不使用式(3)而采用表 2 中所列方法进行计算并根据此计算结果查表3得到;其中k=1~n,n为参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学生个数;TK为第k个学生对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的具体评价值,5≥TK≥1。

因为 5≥TK≥1,所以 5≥S≥1,如表 4所示,把S的值由大到小分为四段,分别对应优良中差四个最终评价结果。

4 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制

系统的研制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其二,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其三,将两个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对于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4.1 系统的功能

整个系统包括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两个部分。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功能包括系统角色、用户与权限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题库管理、组卷管理、考试管理、阅卷管理、成绩统计与分析等功能,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功能包括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收集、统计与评价。系统最后根据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考试相关数据的统计给出任课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表1 教学质量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4.2 系统采用的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了Struts2的架构和面向对象方法,在Windows 环境下, 利 用 PowerDesigner、JSP、MyE-clipse、SQLServer、Hibernate等面向对象及数据库技术,开发实现了系统的如上功能。

4.3 系统运行效果

在此,系统功能的运行情况不全部列出,仅给出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截图(图2)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最终评价结果截图(图3)。

如图 3 所示,S1~S5 的值分别为 4.6、4.3、4.3、4.3、和 4.4,这五个指标的值是通过学生评教(图 2)的结果统计得出,S6的值是4.0,S6的值是通过对考试系统数据库中考试结果的统计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为 4.3(优),它是通过 S1~S6 乘以各自权重求和得出。

试运行过程中,有12名教师任课,所任课程中528名学生参加了课程教学评价和网络在线考试,综合评价系统对这些任课教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给

出了最后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与事实基本吻合。

表2 当i=6时Sij的计算方法

表4 S的值与评价结果对应表

图2 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以学生角色登录的界面)

图3 教师课程教学质量最终评价(以教师角色登录的界面)

5 结束语

本研究主要完成了四个方面的任务:

(1)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引入了与考试相关的评价指标;

(2)开发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在线课程考试系统和学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3)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将网络在线课程考试系统和学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集成,形成了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4)对整个系统的全部功能进行了试运行。

从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方法以及开发形成的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和试运行的结果来看,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为基础,通过将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有效集成,可以实现对任课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试运行结果说明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系统是可行的、合理的和有效的。但也存在如下的局限性:

(1)评价系统适合于对同一类课程多名不同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特别适合于量大面广、具有同比性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

(2)在S1~S6项指标定义和统计方法中可以看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值,即某任课教师在承担该课程的群体中教学质量的相对情况。因此,对于单门课程的单个任课教师来说,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不具有指导意义。

(3)由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如图1)以及S6中各项指标的判断条件(如表3)的设定是结合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际情况加以确定的,其值是否适合其它高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4)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未考虑如文献[4][5]中所提出的专家、同行、管理等人员的评价因素。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该类因素可以很容易地像学生评教那样集成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加以实现。

另外,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还进一步发现一些特殊情况,如某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某任课教师的评价却很好,而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却对于某任课教师的评价却不好,这或许能为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地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课程在线考试和学生评教等系统集成的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将会在教学改革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骆兰,薛艳,唐国强.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6,(6):55.56.

[2]张革,李岱松.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3):75~77.

[3]程艳芳.网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06.05.01.

[4]李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05.04.

[5]潘海涵.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1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