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探索——以尤溪县洋中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时间:2024-07-28

张扬汉

(漳州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探索
——以尤溪县洋中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张扬汉

(漳州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以福建省尤溪县洋中广场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小城镇广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主题,注重自然生态和绿化作用,注重城镇历史脉络的延续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两条主线,同时注重景观功能的观赏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强调小城镇广场区域的个性魅力.

小城镇;广场 ;景观设计

广场是小城镇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城镇公共生活的中心,也是小城镇空间中最吸引人的场所。建设城市广场可以快速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可以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交流、娱乐场所,可以成为保护与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可以创建展示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所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发展,小城镇广场成为了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的热点。然而,各地小城镇广场建设一味模仿大城市,追求大气势、大规模、高档次,造成广场与城镇尺度和风格失调,小城镇广场性质错位,缺少必要的功能划分和为民服务的空间处理,没有把市民的需要放在首位[1]。人们置身其中只会感到空旷渺小,根本不会有亲切感,因此,人们很少在广场停留,这种大而不当的广场只能成为城镇宣传图册上徒有虚名的画面[2]。所以,在如火如荼的小城镇广场建设中,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站在以城镇居民平等共享、自由使用为核心的角度来设计。

本文以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洋中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通过对广场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以现代生态的眼光,探索在洋中广场设计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地方文化,创造局部舒适宜人、富有个性化的、具有地域历史文化气息的小城镇公共环境。

一、设计背景

洋中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下辖的一个镇,尤溪县洋中镇位于福建省中部,位于三明市中部,北纬26°10′,东经118°21′,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毗邻闽清、永泰、沙县、大田、南平、德化,素有“闽中明珠”之称。洋中镇交通发达,福银高速公路过境35.6公里,并在集镇中心设立互通口,距福州98公里,三明116公里。互通口的建立,使洋中成为福州进入三明的第一站,三明市的东大门,是对接省会、闽东南乃至整个华东大市场的最前沿。全镇面积363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8万人。

洋中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古香古色的古村落文化游,是洋中千年古文明流风余韵的厚厚积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拥有明未清初古建筑群及八大景观,与后楼枕头山森林公园,构成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交融互补的洋中游。

小城镇建设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第一道工序[3],小城镇规划对小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洋中镇是福建省首批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定位为三明尤溪县域次中心,在《洋中镇总体规划》和《洋中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后,洋中镇未来建设与发展蓝图跃然纸上,洋中广场项目的建设正是总体规划后的具体实施。作为洋中文化发展的见证,作为洋中最具活力的空间,作为洋中居民的“起居室”,洋中广场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景观价值。

二、现状分析

(一)洋中广场区位分析

洋中广场规划用地位于洋中镇城西区,福银高速公路的北侧,北边最近的交通干道为737县道,东接洋中村中心街,南侧面临洋中路,规划用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广场东西长度200米,南北平均宽度约150米,地形为三角形,整体用地呈现西高东低、北低南高。广场处于镇规划区中心位置,是镇居住商业组团的中心。

(二)洋中广场周边环境分析

洋中镇广场东侧为科技文化楼和农贸市场,西侧为客运中心站和居民区,北侧是洋中中心小学,南侧是一条小溪和居民区,见图1。

图1 洋中广场周边环境分析图

(三)景观资源分析

1.自然景观资源

洋中镇地处北纬26度以南,东面距海约100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耕地面积39170亩,人均1.4亩。林地总面积370300亩,森林覆盖率71.1%,林木种类140多种。该区域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以绚丽多姿、色彩鲜明、山环水抱的森林景观为主,整个城镇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润湿宜人,自然山水、生物资源丰富。这里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还有让人沉醉忘返的森林公园——枕头山。

桂峰村位于洋中镇之东北向,村部距京福高速公路直线距离仅500米。海拔550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

枕头山位于洋中镇后楼村西北侧,方圆十公里。海拔976.4米,因山的形状像枕头而得名。古人有诗云:“自古名山唤枕头,天台高处几千秋。长横此地无人问,昨夜如何不好逑?”枕头山山道崎岖,风景秀丽,素有“七岭八峰、七拐八弯、七古八怪”之称。枕头山的天然景物,造化神奇,集险、奇、幽、雅于一体。2003年被尤溪县政府授予县级森林公园,整个公园有两大景区:第一景区包括观音洞等七大景观;第二景区包括牛角松等15个景点供游人观赏。

2.历史人文景观

尤溪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厚,于2010年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同时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洋中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代有进士陈贵,曾任南京监察御史、江西按察司副使;进士杨丹民任江西永新县知县;还有父子举人蔡文盛、蔡梦锡,清代有进士杨大品,举人蔡钟鸣(任知县),蔡鸣凤、蔡宗谟、蔡友当、蔡建贡,武举蔡茂相、杨遇春、杨龙辉、蔡云飞、杨延宝、蔡梦灏、蔡以馨、蔡宗文、蔡绍元(任两浙监大使)等。民国时期,有陈树勋(会省议会议员、古田县县长)、蔡亮采(任省临时议会议员),还有国民革命军团长陈荣标、杨忠贞、杨作源等。解放以后,有旅美博士林圣彩、旅美教授林昭怀(均在美定居)。旅港同胞蔡宣鹤(在港定居);还有台湾同胞蔡龙豪、蔡贻华,留台的国民党退伍老兵陈福惠、曾纪策、曾广桂、杨锡添、林昭光等。

三、规划构思

(一)功能定位

广场作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政府广场,首先要体现集会功能;其次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休闲性。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一个窗口,要充分体现洋中博广精深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要有小城镇的时代气息。因此,本案立足于广场的景观空间,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挖掘以及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实现绿色自然地广场空间,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及休憩场所。

(二)规划主题

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观)、功能(实用)、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发展程度,它必须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体现一个时代主题。依托三明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原始的自然资源,挖掘、提炼洋中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闽中明珠”、“龙灯文化”、“绿笋之乡”、“朱子文化”四大主题作为景观设计方案的脉络,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前提下,以现代、新颖、简洁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诠释洋中文化的精髓。

景观规划以笋作为整个广场设计的雏形,通过道路的分布与外形的结合,分别营造笋状道路系统和龙状游憩步道。设计中以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建筑、小品和景墙为缀,以用当地特有树种,具有明清古民居特色的亭廊为内容,结合自然曲线曲水流觞,自然景观置石营造浓郁的现代中式园林景观。将洋中广场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休闲、赏游交聚、功能多样、景观生态、文韵流长、小镇特色的现代广场。见图2、3。

图2 洋中广场景观平面图

图3 洋中广场景观鸟瞰图

(三)规划原则

本次洋中广场设计是小城镇试点推进中的一个工程。规划将洋中广场放在整个城镇“面”的层次上考虑,发挥洋中广场对小镇居民的服务以及对小镇整体景观形象提升所起的作用,体现出其规划特色。

1.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广场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提倡人与城市、与景观、自然的和谐共生,广场在景观设计和设施设计的各个层面应该把人的需求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5]。充分考虑小镇市民及游客需求,提供游览、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场所,采用适宜人们活动的材料,提倡普适性设计。

2.特色景观原则

广场景观在营造过程中着力突出自有的景观特色,强调小城镇的地域特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景观。根据这一原则,在本方案设计中就要求始终把握洋中镇特有的景观资源,做到追求自然景观、本土文化和地域人文三大特色。

3.功能多样原则

小城镇广场跟大城市相比,具有数量少,规模小的特点,一个小镇没有条件建造很多功能专一的广场,大多考虑综合功能进行设计。所以,在本广场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人们对广场的功能需求,考虑广场景观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做出积极响应,以满足人们交流、休憩、观赏、集会、散步、晨练、运动等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4.文化建场原则

文化是小城镇特色的本源,小城镇广场则是展示文化的“平台与载体”[6],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生产空间[7]。充分尊重、挖掘地域历史文化,通过景观规划展现洋中历史,并进行再创作赋予新的内涵,使其获得再生,展示并延续历史,满足时代的需要。

5.生态优生原则

小城镇的广场设计应贯彻生态第一、景观第二的设计理念[6]。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提倡多种乔木,合理搭配花灌木及地被。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调节功能,注重植物景观和种类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6.经济合理、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通过环境景观建设,提升价值,植物造景少用名贵树种和大树移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通过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及地方材料的选用,突出地方性特征。

(四)功能分区

依据周边环境因素,结合“闽中明珠”、“龙灯文化”、“绿笋之乡”、“朱子文化”的方案设计脉络,在遵循规划原则的前提下,按明珠中心广场、龙状休闲带、历史虹带三个景观概念分成了6大功能区(参见图4),各自担负不同的使用功能。使得广场形成多样化的功能区域,满足镇区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

1.中心广场区

作为整个广场的中心区,明珠中心广场由弧状绿篱结合的模纹花坛围绕圆形的旱喷中心广场而形成,平面上构成花中明珠图案,结合旱喷,中式景观灯柱,木质座椅满足人们聚会,休闲,观赏需要。见图5。

2.安静休闲区

图4 洋中广场景观功能分区图

图5 明珠中心广场效果图

该区位于基地的中南部,以“龙状休闲带“来呈现,由弧状游步道贯穿广场东西,结合树池、景亭、小广场等,平面上构成龙形带状,连接各景点,道路,引导人们休息,健身及儿童游乐。见图6。

图6 龙状休闲带效果图

3.文化展示区

该区位于明珠中心广场与主入口之间,以“历史虹带“来呈现,运用景门框景。景墙障景观,结合各种植物的配置,渲染历史文化展示虹带,分别由文化广场宣传朱子诗词及文化,传统文化展示碑展示洋中民俗风情。发挥宣传、观景的作用。

4.儿童游乐区

图7 历史虹带效果图

位于广场西北角,广场周边临近中心小学和居民区,属于儿童较集中区域,区域内设沙坑及游乐设施,周围配置低矮观赏类植物,塑造丰富色彩的同时不影响视线通透性。

图8 童乐天地效果图

5.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绿化不仅有生态作用,还起到分隔或联系空间的双重作用,是小城镇广场空间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6]。在洋中广场设计中,我们注重减少硬质地面铺装,大面积地进行绿化,提高乔木在绿地中的比例,同时突出乡土树种,并表现植物季相变化的生态规律[8],达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且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对比感强烈。

第一,整个广场的植物造景设计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以生态为特色,生物多样性为特色,充分尊重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文化内涵;追求绿地的景观效益,最终形成季相分明、个体优美、群体宏伟的景观效果。

第二,绿化景观考虑一定的层次,并采用复合混交林的绿化方式,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和叶面指数。在空间竖向上求得景观的平衡和增加植物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条件。

第三,植物配置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意境上的独特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以香樟、桂花、红枫、银杏等为基调树种,选用多种乔木、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观效果,并使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迭、时间流转和万物生长的变化。

第四,在林间绿地,为了不影响广场的采光、通风,在林间种植小乔木、花灌木,设置种植有细叶雪茄花、金叶女贞、黄素梅、红花继木、杜鹃、茶梅的模纹花坛等。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乔、灌、草相互交错的完整的植物群落。

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其主要景观要素的广场设计,正在为人们所关注,也成为了小城镇建设中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洋中广场景观设计的探索,首先,我们了解到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要将整个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以满足实际功能为主要设计目的,注重自然生态和绿化作用,注重与地域文化及城镇文化有机结合,应该结合小城镇发展确定准确的主题,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和因地制宜两条主线,同时注重景观功能的观赏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其次,面对适宜一方小城镇居民的广场景观设计,我们追求的是个性和独特,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小城镇广场,充分发挥小城镇广场的实用价值。洋中镇洋中广场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较好地实现了功能、景观、生态、人文四者的和谐统一,必将成为洋中镇居民最喜爱的观赏游览集会休憩的理想场所。

[1] 董 昕.城市广场当建不宜止[J] .城市规划, 2002, (3): 60.

[2] 金 莉,赵之枫,张 建.当代小城镇街道和广场设计理念[J] .小城镇建设, 2005, (5): 56-58.

[3] 王秀钦.尤溪县洋中镇小城镇建设纪实[N].三明日报,2010-6-10(A2).

[4] 唐晓岚,张汉祥,卞桃华.关于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63.

[5] 张晓冬,吴 涛.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浅谈[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102-104.

[6] 张 建,李海琳,梅 宁.小城镇广场规划设计的思考 [J]. 低温建筑技术, 2006,(1):26-28.

[7] 周尚意,吴莉萍,张庆业.北京城区广场分布、辐射及其文化生产空间差异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6):19-23.;

[8] 汤宏标.多视角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初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4): 61-64.

A Study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Squares in Small Towns: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zhong Square in Youxi City

ZHANG Yang-han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 363000u, Fujian, China)

Taking the case study of the Yangzhong Square in Youxi City,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landscape in the planning of small urban squares should focus on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planning theme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and green function, and urban culture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o enhance continuity; and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people-oriented and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wo masterstroke, focus on landscape features and feasibility of a unif i ed view, and emphasize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small town square area.

small towns;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TU986.2

A

1673-9272(2012)04-0078-05

2012-06-01

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闽南园林发展研究”(编号:SK09022)。

张扬汉(1977—),男,福建龙岩人,漳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园林工程技术。

[本文编校:徐保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