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微与解读——英语短信语言中的“去元音化”

时间:2024-07-28

葛阳小佳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1)

探微与解读
——英语短信语言中的“去元音化”

葛阳小佳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1)

在作为一种交流形式的英语短信语言中,人们为了加快言语交流的节奏,大量使用“去元音化”(源于网络语言的修辞术)这种手段来缩减字符数,减少延迟。所谓“去元音化”就是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删除英语单词中的元音字母,重新构词,但这并不是简单、随意地将单词中的所有元音字母都去除,而是根据元音字母在词中的位置和读音决定。同时,在使用多种缩略手段时,优先谐音缩略后,再“去元音化”。当然,运用 “去元音化”方法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其中的一些语标指代并非唯一,可能会引起误解。因此,如何在缩减字符数与认知之间找到平衡,是有效使用英语短信语言“去元音化”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短信语言;去元音化;认知

继互联网由一种技术手段成为第四媒体之后,如今,很多人又把手机称为第五媒体。尽管手机作为与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并列的一种媒体形式仍显得稚嫩,然而,“经过网络土壤培育后迅速膨化长大,并反射进入全民语言,再次迅速介入现实生活语境,强力作用于现实生活。”[1]由此,手机短信语言,即textspeak,也逐渐具备了自身的特色。

作为一种交流形式的短信语言,它所依赖的特征既有属于言语的,又有属于书写的。它是一种以文字表达的“言语行为”,用说话的方式来书写。人们是在写短信交谈,虽然这种交互的节奏不可能有电话或面对面交谈所具有的速度和预见性,在发送信息和得到回复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迟,但这种延迟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容忍的,这种交互活动的节奏只稍慢于言语。由于一条短信只能容纳70个字符,人们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单词的字母数量,“写”尽可能多的单词来“说”话,以此来表达更多的意思,于是,在“写话”时大量使用“去元音化”这种手段来减少延迟。

一、什么是“去元音化”?

简单说,“去元音化”是指删除英语单词中的元音字母,重新构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disemvoweling现象。这是一个结合了disembowel(取出…的内脏)和vowel(元音)的新词。

一般认为“去元音化”,最早出现在1995年,原本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应用于网络论坛。即,版主一旦发现有不合时宜的帖子,便采用删除句子中所有元音字母的方法,使没有认知背景的人难以认读此类网帖。2002年,Tereas Nielsen Hayden为了净化网络语言,首次将“去元音化”(disemvoweling)技术应用于他的个人博客,通过屏蔽一些粗鲁的、疯狂的、愚蠢的言行,从而满足发话者需求,又不使网站内容看起来低级庸俗。2007年,当Tereas Nielsen Hayden担任Boing Boing博客的社群经理时,为了平衡实现发话人的发话权力、听话人的听话权力、听话人的不听话权力、网站的监控权力,仍然使用“去元音化”技术手段,用以修饰内部文章,使网络发言趋于温和,变得和谐。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They cut off before the racial hatred.They didn’t report it.”经过“去元音化”后就成了:“Thy ct ff bfr th rcl htrd.thy ddn’t rprt t.”。这个经过“去元音化”后的句子掩盖了一些敏感的字眼,如“racial hatred”(种族仇恨)等,如此一来,监管者就不会因“rcl htrd”(种族仇恨)而封贴,也实现了说话人能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观点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英语公共论坛中,“去元音化”是说话人委婉使用语言的一种技巧,通过“去元音化”,使说话者或者听话者都能够彼此接受、包容。2008年10月30日,disemvoweling入选了《时代周刊》的“2008年的50项最佳发明”的名单[2]。“去元音化”作为一种修辞术也能跻身其中,足已说明它的影响力之大,现这一修饰技巧在英语论坛中已被人们接受并广泛的使用。

“去元音化”在网络上原本是用来修辞的,但很快又被人们运用到了短信语言中,像don’t know(不知道)在短信中就可写成dn’t knw;what happened(怎么了)也可略写为wht hppnd。虽然,从表面看,这些被“去元音化”的单词早已远离了人们原本熟悉的拼写形式,这无疑会增加人们解读句子意思的难度,可是对于那些习惯于这一拼写规则的人来说,却能对此进行熟练的推测和理解。人们似乎并不在乎英语单词“去元音化”后所带来的认知不便,反而频繁的加以使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去元音化”这种缩写方式给单词的书写带来了简便,即所输入的字符数明显减少。如此一来,信息传输的速度大大加快,完全能弥补推测意义所需要的时间。

短信语言与网络语言有着太多的渊源关系和共通之处。如,“我们常看到‘U’代表 ‘You’,‘3ks’代表‘thanks’,既是人们个性的释放,更体现了现代人们的心理认知特点。”[2]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使用字母表中的字母、数字和少量的其他字符,以人说话的方式来“写话”,因而很难把短信语言从网络语言中剥离出来论述。不过,由于短信语言在字符数上有着严格的限制,所以,要说短信语言有什么自己独有的特征,那就是“超短”。人们为了能有效地做到“超短”,除了使用原本常用的缩略方式来缩写单词,还大量使用了源于网络语言的“去元音化”这种新兴手段。

二、如何“去元音化”?

语言学家Gabrielle Mander在一本名为“What txts say about you[3]”的书中收录了大量使用“去元音化”这种缩略手段的英语手机短信用语。他在书中介绍了40多条常见的英语手机短信,这些短信综合使用了多种手段将英语词汇缩略到了极致,传统的语法规范已不再重要,句子中的任何词语的首字母都可以大写、系动词、撇号等均可以省略等等。

在What txts say about you中有这样一个句子,“You are dumped”,这是一个仅有三个单词,12个字母,14个字符的句子,它通过综合使用多种缩略手段就成了短信语言“URDmpd”。从字符数量上看,缩略后的这个句子仅有 6个字符。首先,在这个极短的句子中,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语法,没有使用空格这种形式化的边界作为分隔符来分隔表音文字,为了省略作为分隔符的两个空格字符,使用大写单词的首字母的方式来提示分隔。其次,这句短信英语使用了谐音缩略,句中的“you”、“are”分别用其谐音字母“u”和“r”来缩略。而这种和语音有关的缩略方式早就大量存在于外贸英语中,正如余富林先生在其书《英汉缩略语的比较与应用》中所指出的:“在外贸英语缩略语中,谐音缩略语较多,特别是缩略语读音与原词读音一样的情况尤为突出。[4]”再次,为了尽可能多的减少这个句子的字符数,句中无法谐音缩略的单词“dumped”就使用了“去元音化”这一手段,即去除了该词中的元音字母“u”、“e”,使之缩略成了仅由4个字母组成的新单词“dmpd”。

当然,“去元音化”并不是简单、随意地将单词中的所有元音字母都去除而已,通常情况下,如果是仅由2个或2个以下的字母构成的单词,就不会使用去元音化,否则会给人们在认读上造成困难。如What txts say about you中的另一句“How can I miss you if you won’t go away?”通过多种手段减缩字符数量后成了“HwCnIMSUIfUWntGOAwA?”。在这个缩略句中,仅有“how”、“can”、“miss”、“won’t”使用了“去元音化”,而“if”、“I”这两个仅有1、2个字母构成的单词为了避免歧义就没有使用这种缩略手段。此外,在不影响认读的情况下,句中的“miss”这个词的词尾的辅音字母“s”也被去除了,真可谓是将“存辅(音字母)去元(音字母)”发挥到了极致。

而另一例的情况则不然,有些单词经过谐音缩略后,不但没有将由多个字母构成的单词去元音化,反而将代表该词元音音节的元音字母保留并大写,以便于认读。具体如下: “If your phone don’t ring it will be me”经过多种缩略手段后就成了“If Ya FOn DOn’t Rng ItLBMe”。句中的“phone”经过谐音缩略后将原本的5个字母缩减成了4个,然后再去除了词尾不发音的的元音字母“e”,并大写了代表该词元音音节的字母“o”,于是最后成了“Fon”。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去元音化”遵循了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在缩写短信英语时,首先将句中的词进行谐音缩略,其中就包括利用字母、数字、其他符号来谐音缩略,然后,再将谐音缩略过的词进行“去元音化”。简言之,就是在使用多种缩略手段时,优先谐音缩略,后“去元音化”。

二是元音字母的去除和保留问题。由于元音字母在词中代表了该词的音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仅为了减少词的字母数量,而简单的将词中所有的元音字母一律去除,否则,“去元音化”就会给人们在短信英语的认读上造成巨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交流,不但不能缩短短信交流的延迟,反而会增加延迟。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元音字母的去除或保留基本遵循以下3条原则:

首先,在单音节词中:如果该词是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不会使用“去元音化”,否则会严重影响认读。例如:“a”,“an”,“it”,“I”,“to”等单词完全是依靠仅有的元音字母来认读的;如果该词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字母组成,在无法谐音缩略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去除位于该词中间会发音的元音字母;反之,如果该词先谐音缩略后,就要保留位于该词中间会发音的元音字母,仅去除该词词尾的不发音的元音字母。例如:在What txts say about you中有这样一句短信英语“IfISedUHdA BUtif l BoDWldUHldItAgnstMe?”,该句中的“wld”就是“would”“去元音化”后的缩略形式。由于该词无法谐音缩略,所以只能去除位于原词中间的发音的元音字母“o”,“u”。而优先谐音缩略后“去元音化”的情况,在前面的句子“If Ya FOn DOn’t Rng ItLBMe”中已提到,在此不再详述。

其次,在双音节词中,一般不会去除位于单词词首的会发音的元音字母,而是去除位于单词中间的会发音的元音字母。在上例的这句短信英语“IfISedUH dABUtif l BoDWldUHldItAgnstMe?”中,缩略后的“angst”在去除了位于双音节词“against”中间的发音的元音字母“a”、“i”,的同时,为了便于认读特保留了位于该词词首的会发音的元音字母“a”。

第三,在多音节词中,首先,去除词中不发音的元音字母,然后,再去除位于词尾的会发音的元音字母。上例缩略句子中的“butif l”就是在去除原词(“beautiful”)中不发音的元音字母“e”、“a”的同时,还去除了位于词尾的会发音的元音字母“u”。

简言之,元音字母的去与留的关键是由元音字母在词中的位置和读音来决定的。

三、“去元音化”与认知

作为一种交流形式的短信语言,在这种以文字表达的“言语行为”中如此频繁地使用“去元音化”,在减少字符数量的同时是否会在认知上给人们会造成困难呢?

有语言学家在研究阿拉伯、希伯来等语种之后,早已从信息论的角度认定,辅音字母传达的认知信息多于元音字母。如:this sentence hasn't got any vowels可分别化作:ths sntnc hsnt gt ny vwls(去除单词中的所有的元音字母);i e e e a o a o e(去除单词中所有的辅音字母)。显然,“全辅音字母”的第一句尚可勉强认知,而“全元音字母”的第二句则绝对无法认知。由此看来,手机短信中常常略去元音字母似乎不是没有认知依据。然而,为了使得“去元音化”这种缩略手段的应用在短信交流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即既能让短信交流的双方顺利的认读,又能减少字符数量,缩短“书写”时间,人们必须在缩减字符数与认读之间找到平衡。当然,英语短信中的“去元音化”与在网语中作为修辞而使用的目的不同,也绝不是简单、随意地去除元音字母,否则就成了填字游戏、猜字谜。当然这更不是玩“避字文”的游戏。“避字文”(lipogram)源自希腊文,指通篇有意避用某个字母。例如:美国作家 Ernest Wright 1939年的小说《盖兹比》,全书五万余言不用一个“e”字母;三十年后又有法国人学样写出《空白》一书,三百页中没有一个“e”字母;据说还有人悬赏征求《哈姆雷特》的重写本,全书只能用同一个单个元音字母等,无不属此。

今天,随着“去元音化”的发展,又出现了利用数字来替代元音字母的“去元音化”的变异形式。其约定俗成的表现手法是:用4替代a;用2替代e;用1代替i;用0代替o;用v代替 u等。所以,本文开篇的例句“They cut off before the racial hatred.They didn’t report it.”在网站中的另一种“去元音化”形式就是:“Th2y cvt 0ff b2f0r2 th2 r4c14l h4tr2d.Th2y d1dn’t r2p0rt 1t.”。这种新兴手段的使用,实际是现代修辞学中派生的一种新的修辞术。它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话语权的冲突,既保护了他人的说话权,也尊重了他人的听话权,体现了网上民主化。然而,这种用数字来替代元音字母的“去元音化”在短信中却不受欢迎,因为它并没有减少相应的字符数,只是将元音字母换成了数字符号,不符合短信语言“去元音化”的根本动因——缩减字符数,减少延迟。

虽然,“去元音化”在使用时并没有遵循十分严格的规则,但它在短信用语中却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成功,符合了它的初衷——缩减字符数,减少延迟,加快了言语交流的节奏。可是,“去元音化”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如:短信用语中多种缩略手段的共同使用,其中的一些语标(logograms)指代并非唯一,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如“m8= mate”中的“m”读作/m/音,而在“mbrsd =embarrassed”中非读作/em/不可;又如“lol”既是“laugh out loud”又是“lots of love”的缩略)。与此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英语的拼读趋同(如以“f”字母取代“ph”)、元音字母的减少(如“xlnt = excellent”)、缩略语的激增。

因此,英语短信语言如何在缩减字符数与认知之间找到平衡,是有效地使用“去元音化”这种手段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 陈一民.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6):95-98.

[2] 刘诺文. 英语网络新词的隐喻认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 (2): 158-159.

[3] Gabrielle Mander. What Texts Say about You [M]. Great Britain:Virgin Books Ltd,2006:26-27.

[5] 余富林. 英汉缩略语的比较与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8.

On “Disemvoweling” of Textspeak

GE Yang-xiao-jia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411101, Hunan, China)

A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English textspeak, people reduce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extensive use“disemvoweling” (the language of rhetoric from the network)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eans of disemvowel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disemvoweling.

textspeak; disemvoweling; cognition

H316

A

1673-9272(2012)04-0086-03

2012-05-20

葛阳小佳(1981—),女 ,浙江宁波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科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翻译。

[本文编校:杨 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