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

时间:2024-07-28

朱育锋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

朱育锋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提出从启蒙阶段、认知阶段、实践阶段和提升阶段四个阶段构建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四段式;能力培养;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创新活动的形式多样,但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涵盖了大部分学科领域,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已形成“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全国性科技竞赛活动。但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缺少相应的保障措施,没有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没有系统的进行谋划,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则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深入发展。

(二)具有创新的意识,但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意识,并且思维敏捷,逻辑推理能力很强,对科技创新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往往能结合专业学习产生新的思想和理论,但由于教师自身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的繁重,部分教师本身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缺乏专业的科技创新素养,导致目前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充分,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尚没有挖掘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

(三)具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恒心

创新需要激情,大学时期作为学习知识技能、积累工作本领、塑造创新思维的黄金年代,人的思维活跃,勤于思索,对知识的追求不受条框的限制,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愿望强烈,学习的热情高、记忆力强、精力旺盛,这使得大学生在科技创新上的深度和广度均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然而,做好科技创新仅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学生缺乏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感,理想和目标模糊,创新内在毅力不足,使得大学生在科技创新中表现为“参与时热情高的多,长期坚持的少”、“短期突击的多,长期研究的少”和“参与时急功近利的多,追求锻炼能力的少”的“三多三少”现象[2]。

二、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指的是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针对生物类专业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层层推进,注重学生自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指导理论的效果,从而构建分层分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3]。

(一)启蒙阶段: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启蒙阶段指的是针对大一新生对自身专业的憧憬和对新知识的渴望,精心设计系列科研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和科研意识培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以后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基础。笔者所在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针对生物类专业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宣传,在广大同学中评选、表彰“科技之星”,通过一年一度的“学术科技节”活动为载体,邀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生举办专业导学、科学论坛等活动,为学生讲授科研动态、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学术熏陶,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科技创新等活动来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与创新兴趣,激励广大学生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勇于创新。

(二)认知阶段:结合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认知阶段指的是经过大一科研实践体验,结合大二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依托校本部专业学院学科优势和雄厚师资,从学生开设的实验实践课入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设计,举办专业化、特色化的与学科设置相匹配的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针对生物类专业,每一年均会联合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园艺园林实践教学中心和生物安全实践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中心,举办“标本工艺大赛”、“茶艺技能表演”、“种子生产与经营”、“微生物染色及镜检”、“动物解剖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通过比技术,比技巧、比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试验设计、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实践阶段:推进创新计划,扶持学生创新实践

实践阶段指的是依托学院专门设立的创新计划,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科学学部成立了若干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团队,团队成员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团队每年组织参加国家、省、校和院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赛事申报,成功后进行课题研究,一年后按团队提交结题报告,结题后由学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部根据获奖情况提供不同层次的经费进行奖励,探索出了“思想教育——科研创新——专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四)提升阶段:依托毕业论文,助推科研精英攀登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最综合和最高阶段的本科实践活动,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4]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意识逐步成型,科研知识得以充分掌握,完全可以快速进入到该阶段的工作中去。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上,鼓励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自我的发展要求分类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拟继续升造的学生以“迎进来”的方式将毕业论文的研究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相连贯,以期能够尽早出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鼓励拟直接就业的学生以“走出去”的方式到政府机关或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脱产实践。另外,学院在每年毕业前举办相关毕业论文(设计)推介活动,为高校与社会搭建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帮助企业界接触和选拔优秀科技英才、引进科技成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检验创新实践的实际效果。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注重创新性实验和科研活动的实施过程,打造创新活动品牌,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一)完善机制是前提,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保障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是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高校要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激励和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实施、条件保障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从导师、经费、场地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相关保障。对于学生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建立和完善在成果认定、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激励制度。对于学生则从学分认定、免试保研等方面确定奖励措施,从而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整合资源是重点,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结构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5]学校应要整合教学与科研资源,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是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配套建设相应的创新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鼓励学生将其与平时参与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积极探索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的成效,以及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努力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更好地发挥科研反哺教学、高水平科研带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三)塑造品牌是核心,培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土壤

学校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凭借专业特色,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品牌,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设立创新基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社团和兴趣小组,通过构建系统的竞赛体系,激发学生兴趣,深入开展校内“挑战杯”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等品牌性科技活动,精心组织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学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实现课堂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接轨,培植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肥沃土壤。

高校应建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把大学生的科研实践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塑造活动品牌,确保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学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11-04-24(1).

[2] 张 琴,董红刚,方新普.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105.

[3] 蒋 侃,韦兆文,邓 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4):129-131.

[4] 朱 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3):6-10.

[5] 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94-296.

College Students "Four-stag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Scientif i 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building Mode——A case study of biological specialties in Ori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U Yu-feng
(Ori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College ,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China)

To enhanc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quest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illustrating by the biological specialties of the Ori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paper proposes to construct a four-stage cultivation model including the stages of enlightenment, cognition,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which is based on relative ref l ections.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ur stage; ability training; exploration

G420

A

1673-9272(2012)04-0116-03

2012-04-25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群落生态的独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编号:DB2011129)。

朱育锋(1983—),男,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编校:李浩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