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时间:2024-07-28

张玉钧,曹 韧,张英云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研究
——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张玉钧,曹 韧,张英云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应强调管理者、当地社区、经营者、市民(游客)以至专家学者等各个关系主体之间的联系。本文运用利益主体理论的相关研究,根据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的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及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确定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处、游客、大庄科村村民、旅游经营者为其利益主体。通过解析各利益主体各自特点以及两两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为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出优化建议: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者与旅游经营者进一步合作,规范经营环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树立保护区形象;以高质量服务赢得游客,用高级管理人才实现景区高效运作;管理处充分行使协调功能,各利益主体协作共事等。

利益主体理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松山

利益主体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源于19世纪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其核心思想就是协作或合作,该理论最初是建立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设——经济人假设之上的,这一假设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理论框架还是建立在这一假设条件之下的。这一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人,他们各自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了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研究者将“利益主体”引入旅游领域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至中期,多关注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等问题,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1,2,3,4〕。本文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的途径。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主体分析

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在履行该《公约》的同时,也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保护区体系〔5〕。在我国相应的保护区分类系统中,按管理归属部门划分的保护区类型有林业、农业、海洋、地矿、环境保护、建设以及其它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其中,以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为数最多,它主要包括野生动植物、荒漠生态、森林生态和内陆湿地等四种类型,其面积占到全国自然保护区的95%以上。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已经建立2640处自然保护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93%。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国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40%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绝大多数自然遗迹、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都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

就管理体制而言,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林业、农业、地矿、水利和海洋等部门在各自的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是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管理的常设机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一般分为政府的管理机构和保护区所在地的管理机构。我国各级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薪金均由地方政府承担,保护区因保护野生动物而导致的周边社区的损失也由保护区所在的地方政府提供补偿。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单靠政府的方针政策,甚至市场以至技术上的措施是不够的,而是更加强调管理者、当地社区、经营者、市民(游客)以至专家学者等各个关系主体价值判断的交织、碰撞与磨合。在这里,政府与市场只是提供一种平台,以另外一种身份来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达成相互之间的对话、协作和理解。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尚没有形成理想的运营机制。以区域社会为背景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框架的利益主体构成至少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6,7,8〕:

(1)管理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还充当协调员的身份,向其他各个利益关系主体及时、快速、准确、全面地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包括组织编写自然资源指南,实施资源担保及人才培养。

(2)一般市民。包括游客,本身具有自然保护意识,能够自觉参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振兴区域经济的过程。并在此过程当中实现自我,做到自我回归;

(3)经营者。对管理者而言,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让一般市民和当地社区更好地利用和享受生态资源;

(4)当地社区。当地社区的参与保证自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与促进,同时他们需要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经济上的收益。当地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进一步活跃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振兴做出贡献。

二、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协调

(一)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背景

松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市境内,位于延庆县的西北角,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西与河北省怀来县毗邻。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天然油松林为主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大海陀是北京市第二高峰,总面积5053ha,其中包括区内大庄科村所辖面积903ha,占总面积的17.9%。由于保护区的气候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其受海拔和小地形影响,气候宜人,是北京低温区之一,年平均气温7℃左右,比市区低4℃,比承德低2.9℃,所以这里又是人们旅游度假、避暑疗养、写诗作画、领略大自然情趣的胜地。清人称誉松山是“安体之佳所”、“养身之圣地”。松山温泉古今闻名,是沐浴疗疾的理想场所。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被“契石凿池”,供“仕女沐浴”。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着“上有庙则次仲庙也,右出温汤,治疗百病”。松山温泉水温45℃,日出水量2000m3,泉水中含钾、镁、硫、铁等27种元素,其中氟离子含量高达12毫升/升,对皮肤病、关节炎、类风湿症、局部神经痛等具有显著疗效,至今仍吸引众多各方沐浴疗疾者〔9〕。松山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科研教学实验区、集体森林和游览区等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二) 调查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由于目前该保护区在管理形式上主要是开展生态旅游,因而调查时着重在游览区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有效率96.08%。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调查时尽量避免同一性,对于具有相似身份组成的旅游团体或行人群体只调查其中的1-2人,从而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

图1 松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图(资料来源:于鹏涛等,2004)

2.访谈

调查期间,对松山自然保护区林业公安派出所,大庄科村民俗接待户及村长,保护区管理处经营科及旅游科的相关工作人员采取访谈的形式,了解其各自相关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3.实地观察

调查期间,深入景区,对诸如环境设施现状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获取主观方面的印象。

4.图片资料收集

收集保护区的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三)松山自然保护区利益主体简介

根据调查及相关背景资料,确定松山自然保护区利益主体为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游客、大庄科村村民(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等四方面。

1.保护区管理处

管理处作为保护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保护区的护林、防火、经营、宣传、景区管理、科学要求协调等工作。管理处分设四科、一室、两所,共有职工44人,分别负责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如上图2所示)。

图2 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机构设置示意图

保护科:共6人,主要负责保护区的巡护、检查及资源管理工作;林业公安派出所:共8人,主要负责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安全及林业执法工作;市容监察所:共3人,主要负责管理景区内卫生,同时担任景区护林防火任务;业务科:共2人,主要负责协调保护区内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保护区宣传以及组织员工培训工作;旅游科:共13人,主要负责保护内景区的旅游开发、项目设置、活动策划工作,并培训专业导游人员负责讲解及游客教育;财务科:共4人,主要负责财务统计、制作报表、管理帐目等财务工作;办公室:共8人,主要负责保护区人事、劳动工资、后勤保障等行政工作。此外,保护区设森林消防队一个,由北京市消防队统一管理,如上图2所示。

2.游客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需求。它既能为今天的主人提供生计为客人们提供游览、受教育等可能,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作为可持续发展旅游主体的旅游者自然成为了保护区的主要利益主体之一。

采取问卷形式调查了客源情况,对松山游客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1)地域结构

游客的地域结构反映出旅游地资源的吸引辐射范围,客源市场的稳定程度也可用于客源的集中程度来衡量,同时了解游客的地域结构分布还有助于景区宣传促销活动的安排。

调查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客源分布为:北京市区50.00%,郊县3.92%,天津34.31%,其他11.77%(如图3所示)。与2000年的调查(市区84.70%,郊县10.20%,其他8.16%)相比,客源集中度有所下降〔10〕;吸引辐射范围有所扩大,之前九成为北京游客,但现在天津已经发展为北京之外的另一主要客源地,打破原来的北京单一市场分布发展为京津双核心的地域格局。

图3 松山自然保护区客源分布

(2)职业和收入结构

职业和收入也影响着旅游的消费倾向和需求。从游客职业结构来看,到该地旅游的以公司职员、教师、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为主,还有离退休人员和少量其他从业人员。收入上看,保护区的游客以中高收入者(2000元以上/月)为主,占76.47%(如图4所示)。这种结构特点反映了影响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因素为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规律。在产品设计上可以,可以针对市场反映出得这些特点设计不同的产品。如针对公司职员,机关单位市场,多组织一些拓展训练、会议、培训以及疗养避暑等旅游产品;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科普教育、野外训练等产品。

图4 松山自然保护区游客收入水平

(3)旅游动机

保护区的特殊性及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对游客类型也有影响,实际上也体现了游客到此旅游的动机。生态旅游建立在人们学习和体验丰富多样的自然的愿望之上,这种动机的产生主要由人们对环境态度的改变、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以及大众传媒对环境的宣传所决定(如图5所示)。松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周边植被保存比较完好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有体验、了解自然意向的游客占15.69%,有到干扰小的地区游览、观看野生动植物的意向游客占11.76%,有休闲度假意向的游客占49.02%。松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光是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要注重环境的建设,使保护区维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图5 游客第一次接受环保教育时间

(4)出游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同朋友、家人及同事一起出游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75%以上,跟随旅行社出游的占10%左右,而个人出游的不到5%。因此,保护区在食宿及游乐产品设计时应注重群体气氛的营造。

3.大庄科村村民(当地居民)

大庄科村位于保护区中部集体林内,行政上属张山营镇,属于自然村,不归保护区管辖。保护区内集体森林即归大庄科村所有。大庄科村位于集体林东北角。全村共29户79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4.旅游经营者

松山自然保护区经营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宾馆经营者、民俗接待经营者(一为当地民俗接待户;二为位于集体林内但非大庄科村村民所有)、景区内商贩。

(1)宾馆经营者:松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松山招待所、松山苑宾馆、听音阁宾馆和塘子浴温泉宾馆四家。松山招待所原为松山管理处办公室,现为外包租赁经营,房舍条件较差,根据松山自然保护区十一五规划,将要拆除;松山苑宾馆,由保护区与四大银行联合投资修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床位120张,餐厅一次可接待200人就餐,管理形式为股份制,现为租赁经营;听音阁宾馆,由北京市电信经营管理,电信为松山自然保护区安装200部电话,保护区提供土地,由电信自行修建并经营管理,不用向保护区交纳管理费;塘子浴温泉宾馆,由地震局兴建,同时也作培训中心使用,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床位50张,餐厅一次可以接待50人,管理形式为股份制。温泉宾馆内同时设地震监测室。

(2)民俗接待经营者:大庄科全村共有民俗接待户5家,床位250张,同时提供餐饮娱乐项目。经营时间为每年的4月20日至10月底,其中旺季为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每年10月底到次年5月为防火期,封山,禁止从事经营活动;租赁经营共四家,位于保护区集体林内,分别是清野农家饭庄、龙腾避暑山庄、松山绿色驿站、神龙峡饭庄。主要经营民俗接待、饮食服务即娱乐休闲。土地为向大庄科村租赁,定期向村里交纳土地租赁费。

(3)商贩:商贩为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一部分集中在入口处,设10个售货亭,商贩向管理处交纳管理费260元/年,主要经营土特产品及小商品。另一部分分散在各景点,统一承包给一人,向管理处交纳3500元/年的管理费,可以在景区内各景点销售食品、雨具、土特产等商品。

(四)各利益主体的既得利益及利益冲突

松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各利益主体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如图6所示),因此为实现其各自利益最大化,必然存在竞争与合作。本文将借鉴两两利益主体关系分析的方式,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现实状况和潜在问题进行分析。

1.保护区管理处与旅游经营者

目前管理处资金主要来源为每年旅游季节的门票收入。每年接待游客7-8万人,门票收入约150万。而保护区的开支,如职工工资、医药费、取暖费、水电费、车辆费等均来源与此,因而造成了保护区每年近200万的资金缺口。

管理处作为保护区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保护区的所有事务,并协调与其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管部门,涉及到保护区的发展,往往通过吸引投资等方式来完成。但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者的目标和出发点不同,主管部门主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旅游经营者是以追逐利益为主,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旅游经营者定期向管理处交纳管理费,可以在指定摊位或地点进行经营活动,由管理处负责监督。而各景点的商品销售权统一承包给一人,是由管理处所做的一个特殊规定,原因是曾经由多人分别承包时出现恶性竞争,相互压价的情况。

图6 松山自然保护区利益主体关系图

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需要比较大的投入。松山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松山全体干部职工承担着5053公顷的一级防火区的护林防火任务,由于防火设施、设备简陋陈旧,影响了林区防火设施的添设和正常业务的开展,一旦遇到紧急火警无法应对,给保护区的防火工作带来了隐患。

第二,保护区防治病虫害、中幼林抚育、科学研究、科普法制宣传等工作无力去做,影响了保护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三,保护区员工的工资收入偏低,福利待遇较差,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保护区森林生态保护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四,保护区内的旅游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以游览区内垃圾桶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57.84%的游客认为垃圾桶设施简陋,有68.63%的游客认为其与周围环境不协调,29.41%的游客认为垃圾桶数量太少。据观察,游览区内几乎没有设置垃圾桶,5.5公里的游道内仅设置不足20个由条形石块砌成的垃圾池,其余为挂在树上的塑料带,代替垃圾桶的作用。

第五,保护区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保护区旅游,如此恶性循环造成了保护区发展的长期停滞。

2.管理处与当地居民

2002年以专项拨款和自筹的形式,修建由保护区大门通往村口的柏油马路一条,改善了大庄科村通往外界的交通条件,为村内农户开展民俗接待提供了便利,从此该村民俗接待活动得以发展。同时,县旅游局为民俗接待户代办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并与工商管理部门协商,给予一定减税。由乡政府出面组织,聘请老师,为接待户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村委会组织村民前往平谷等民俗接待旅游发展较好的区县参观学习。对于没有参与旅游接待的农户,与接待户一起还得到乡财政400元/人·月的防火款补助,用于养林、护林。

游览区的卫生维护及游览秩序维护,具体工作由管理处市容监察所负责,一共雇佣了14名临时工,由管理处付给9元/人·天的劳务费,负责游览区内卫生、安全、防火事务,如此也为山前各村提供了就业机会,受到村民好评。

由于大庄科村在行政上归属张山营镇,与保护区属于一般协作关系。在环境保护,森林防火等方面双方共同利益取向相同,保护区工作重点是森林防护、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而村民认识到保护区优良的环境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是他们开展民俗接待旅游吸引游客的最大资本,因此能够主动投入到自然保护中去。村民本身都为林区长大的,认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可以配合保护区管理处参加禁火期森林防火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在经济利益方面,保护区工作人员认为“村民非常地不合作。”他们指出,村民虽然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但是并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改善旅游环境。并且在宣传上也没有任何投入,只是借助保护区的名气吸引少量的游客,而管理处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也就成为保护区吸引力无法明显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村民认为,保护区的收费大门设置存在问题。对于不进入保护区游览,而只为来村内参加民俗旅游的游客,有时也要收取每人30元的门票,限制了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对此,管理处已拆除原有售票处,将现在的售票处和验票处合二为一,使村民的合理要求得以满足。

3.管理处与旅客

游客的感受对保护区的建设和开发具有很强而实际的指导意义。调查表明,有46.93%的游客对旅游设施建设存在不满,有51.02%的游客希望服务水平有所提高,这都说明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设施建设暂时还不能满足大多数游客的需求,需要改善。服务质量差,设施不完善都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旅游地的形象。而管理处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加强设施建设等负有主要责任。

4.旅游经营者与当地居民

旅游经营者包括村民中的旅游经营者和外来旅游经营者,而当地居民主要是指大庄科村的村民。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地村民中的旅游经营者与村民中的非旅游经营者的收入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造成村民对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制情绪,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旅游经营者与游客

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宾馆经营者、民俗接待经营者、景区内商贩等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动力,其重要性仅次于这里的旅游资源赋存。旅游经营者可以从游客那里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但是根据目前的游客反馈,游客对当地的旅游环境以及设施、接待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满,过半游客希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6.游客与当地居民

游客多怀有寻求“原汁原味”的原始感的旅游嗜好,希望贴近当地居民纯朴的生活。但是随着旅游的开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渐向着舒适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由此游客旅游需求和当地居民生活需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其直接后果是游客的期望落差及当地游客的不解。

三、管理途径及优化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年)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但是,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以前一直归延庆县政府单独管理。2000年北京市林业局和延庆县政府就自然保护区区管理体制和移交管理等事宜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移交后的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北京市林业局和延庆县政府联合,共同成立保护区管委会。管委会的职责包括:负责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护林防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协调工作,搞好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管理。

(二)管理者与旅游经营者合作,建立规范的旅游经营环境

通过管理者与旅游经营者的进一步合作,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之中,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尽量避免合作中潜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和问题,采取适当的鼓励和监督政策,促进双赢。

(三)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通过讲授或是其他宣传方式,使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能带来的好处以及潜在的代价,协助居民尽早明确自己在旅游开发中应扮演的角色,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管理者应制定措施,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中来,如优先让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或是物质支持。

生态旅游的实施与促进,对当地居民来讲既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活跃了区域经济。管理处应主动听取村民的意见,有效同居民合作,并解决利益分成等问题。通过合作,扩大保护区影响,吸引更多游客,努力实现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四)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树立松山自然保护区鲜明的生态旅游形象

松山自然保护区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游客需求,树立鲜明的生态旅游形象,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在环境保护前提下尽力满足各类需求。

(五)以高质量服务赢得游客,用高级管理人才实现景区高效运作

对旅游经营者而言,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让游客更好地利用和享受生态旅游资源。通过之前游客调查可以看出,根据游客结群出游为主的形式,宾馆、民俗接待经营者等应尽可能在食宿、游乐产品设计时注重群体气氛的营造。对于大多数游客提出的服务质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等方式来尽快解决。

(六)管理处充分行使协调功能,各利益主体协作共事

管理处应该充当协调员的身份,向其他各个利益主体及时、快速、准确、全面的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包括组织编写旅游指南,实施资源担保及人才培养。

四、结论

利益主体理论应用到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后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虽尝试将利益主体理论运用到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中,但研究深度以及适用程度需要进一步验证。

松山自然保护区源于国有林场,其经营性质已有所改变。开展生态旅游是为了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协作或合作,而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市民(游客)及管理者等各个利益主体以相对平等的地位来共同参与管理,打破过去那种以行政命令为固定模式的管理模式,以实现互惠互利。这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1] 张 伟,吴必虎,等.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乐山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4):63-68.

[2] 侯志强,赵黎明,李洪波. 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观光果园旅游开发研究—以迁西杨家峪板栗园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4):122-126.

[3] 尹华光,陈 丹. 生态旅游视角下景区居民利益诉求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18-21.

[4] 朱 华. 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观光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6,(5): 22-27.

[5] 林壁属,张 希, 等.武夷山封闭式管理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06,(7):63-68.

[6] 张玉钧,段昌盛.源于国有林场的自然保护区之景观管理途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37-40.

[7] 姜素红,程 真.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47-54 .

[8] 张玉钧,邹国辉.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标与生态旅游对策[J].生态经济,2006,(8), 86-89.

[9]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R),2005.

[10] 石金莲,李俊清,等.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结构调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5-48.

The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in Managing Nature Reserves—A Case Study of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ZHANG Yu-jun, CAO Ren, ZHANG Ying-yun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China)

Our country’s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hasn’t formed an ideal operation mechanism until now. According to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the contact among the managers, the local community, operators, citizens (tourist) and expert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stakeholder theory, and analysis about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lated background material, the authors determine that the management off i ce, tourists, the villagers of Dazhuangke and the tour operators are the stakeholders of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keholder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y two stakeholders, 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optimization opin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Songshan nature reserve: to mak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eff i ciency of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anagement and tourism operator’s, regulat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o encourage the local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o set up reserve image by basing o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o win more visitors with the high quality service ,and to achieve high eff i ciency operation in scenic spot by using senior managers;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by fully exercising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f i ce etc.

stakeholders; nature reserve; eco-tourism; Songshan

F590

A

1673-9272(2012)03-0006-06

2012-05-20

张玉钧(1965-),男,内蒙古奈曼旗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与旅游景区管理。

[本文编校:徐保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