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时间:2024-07-28

叶 茜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叶 茜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通过对1999-2011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1699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学视角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状况,揭示了生态旅游研究的学科背景分布、机构与地域分布特征,并且对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角度与热点以及基金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学科交叉相融性、地域分布不均衡性、核心学者群不突出等研究特性,建议生态旅游研究亟待转变研究态度,加强学术团队合作,基金资助要转化为生态文明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文献计量学;核心期刊;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生态旅游活动以及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就成为一种时尚,在倡导科学发展、和谐自然的今天,生态旅游在中国更是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2012年4月10日笔者在百度上随意以“生态旅游”为检索词进行搜索,得到2530万余条结果,而在中国知网上以 “生态旅游”为主题进行搜索,则得到各类期刊、会议、报纸等相关文献记录30384条。如此庞大的检索结果说明: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相应的研究文献也逐步丰富。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研究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1]。

人们通过阅读文献可以从宏观上全面了解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状况。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相关文献大量地集中在少数核心期刊上,核心期刊上刊载的论文基本上能代表该学科的研究状况,因此,本文以CNKI中所收录的核心期刊为研究源,对1999~2011年间生态旅游研究论文进行梳理,通过论文的文献学特征来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状况。

二、研究设计说明

1.样本数据的获取

本研究从文献学视角出发,以文献计量法来进行统计分析,属于描述性研究[2]。设定样本数据来源: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控制条件:时间范围为1999年~2011年;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检索表达式为:题名=生态旅游 或者 关键字=生态旅游。检索方式为模糊。检索执行时间为2012年4月10日。最终获得有效样本数据为1699篇论文,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1999~2011年生态旅游核心期刊发文量年度统计(单位:篇)

2.样本数据的处理

样本数据的处理将从期刊名称、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角度、基金资助等几个变量入手,以Excel表格为工具,将上述字段数据全部导入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机构设定为作者单位,并取最高一级单位,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机构则设定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金资助按国家级、省部级等不同级别来区分。

三、文献计量分析

1.生态旅游论文核心期刊分布

根据检索结果,按发文量对刊物进行排序,显示出1699篇相关论文分布在129种核心期刊上,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总共刊载论文862篇,占总数的50.7%(见表2)。这些期刊主要集中于农林科学、旅游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学科,还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生物学等学科。

表2 1999~2011年核心期刊分布(前20位)

通过统计129种期刊,结合表1得知:刊载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核心期刊主要为《安徽农业科学》、《生态经济》、《旅游学刊》等专业特征明显的期刊,刊物类别主要为农林科学、经济学、旅游学及大学学报等,其他领域类型期刊也有不同数量的刊载。这说明:①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了生态旅游的研究,反映出生态旅游研究的宽口径,生态旅游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特征。②多种类别的刊物刊载,体现了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扩散效果较好;③生态旅游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经济、农林、环境、地理以及高校学报类刊物上,是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主要载体。④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刊载论文表明生态旅游的研究并不仅限于理论与技术层面上的研究,政策性或标准性方面的研究也有开展。

2.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布

根据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的观点,作者发表的文献数与科技成果呈正相关,可以从发文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和发现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群。核心学者群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力较大的作者集合[3]。本文依据普赖斯公式来确定本次研究的核心作者数量。

M=0.749(Nmax)1/2

公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统计年限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文献数,发文量≧M篇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将上述检索结果导入至Excel表格后按“作者”进行排序统计,共有1441位第一作者,平均每个作者发文1.17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15篇。将Nmax=15代入上述公式,求得M值为2.89篇,按实际运用取整数为3。因此,发表文献在3篇以上的作者本文视为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这些作者总数为52人,其中发文量排名前20名的作者见表3。

表3 1999~2011年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作者分布(前20名)

根据统计结果,核心作者人数占总人数的3.6%,总共发文274篇,占总篇数的16.13%。这一结果与普赖斯定律 “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相差甚远。通过这项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进行生态旅游研究的人数众多,发文量也大,但核心作者人数与所发的论文数却较少。在作者这一项中,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生态旅游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现象非常普遍,约半数以上的论文都有2个或2个以上的作者参与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看,说明了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形成,需要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学术带头人,引导他们投入到生态旅游的研究中去;学术团队或者是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在生态旅游的研究中不容小视,能够促进生态旅游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

3.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作者机构与地域分布

从表4可知,共有20家机构单位在统计年度间发表了15篇以上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的论文,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发文量最多,均为51篇;从事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机构为高等院校,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于高校,与表2的核心作者单位均为高校的结果相符。高等院校承担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任务,具备丰富的科研能力与人力资源,因此能在各领域间进行充分地科学研究并创造出大量的科学成果。

表4 1999~2011年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机构分布(发文量15篇以上)

图1 1999~2011年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地域分布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呈现出的机构特点,笔者将所有作者的单位按所属地域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作者发表相关论文,其中发文量在50篇以上的省市有12个。自1999年以来,生态旅游在全国各地均有研究,呈现出地域普遍性的特点;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北京、云南、湖南、四川等地,是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核心地域,具体见图1。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①北京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教育与研究机构多,人才集中,因此相关研究成果也更为丰富;②云南、湖南、四川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种类多,气候与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地形地貌丰富,既有平原、山地、丘陵,也有湿地、草原、森林,是我国旅游发展大省。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为生态旅游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生态旅游研究成果显著也就自然而然了。

通过对核心期刊作者的机构与所属地域的分析,不难看出: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且自然地质条件变化丰富的地区其研究成果就更多,上述分布图表直观地反映出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与科研队伍的分布情况[4]。

4.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研究热点与角度分布

通过分析某学科领域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词频,可以描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而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5]。将1699篇论文的关键词导入至Excel表格中进行统计,并除去已作检索词用的“生态旅游”以及“对策”、“开发”、“发展”等非实质性词语,整理出前15个高频词分布表5。

表5 1999~2011年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关键词分布(前15名)

接下来笔者将上述文献的摘要进行了粗略浏览,整理出生态旅游研究论文的角度分布情况,发现生态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在一般性论述上,包括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介绍等,这方面的文献量约为489篇,占总文献量的28.8%。在生态旅游影响上,包括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环境影响、生态足迹、环境保护等,这方面文献量约为236篇,占总文献量的13.9%。在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区研究上,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湿地、草原旅游区、人造生态旅游区、城市或旅游目的地等,这方面文献量约为397篇,占总文献量的23.3%。在生态旅游区管理研究上包括生态旅游概念与资源、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生态旅游经济分析、生态教育、生态旅游产品等,文献量约为363篇,占总文献量的21.4%。在公共政策研究上,包括生态旅游区认证与标准、生态立法、产权与制度、产业促进政策等,文献量约为214篇,占总文献量的12.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999~2011年间生态旅游研究主要围绕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模式、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区管理等热点领域进行;人文教育、市场开发、政策标准等角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探讨。

5.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基金资助分布

对生态旅游研究的受资情况进行考查,有助于了解生态旅游研究是否受到了足够的关注。经统计,在1999~2011年间,共有8个大类,39种类型基金对生态旅游研究提供了资助,受资文献398篇,见表6。数据显示,受资文献占总文献量的23.42%,在这些资助中,国家级基金、省部级基金起到了主导作用,分别占资助总量的58.7%和27.3%。基金统计的结果说明生态旅游研究受重视程度还是较高的,这可能与国家提倡和谐自然的宏观政策有关。

表6 1999~2011年生态旅游核心期刊论文基金分布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1999~2011年间生态旅游的1699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笔者从文献学的角度较为客观地得出这些年来生态旅游研究在我国的基本态势,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1)在学科领域上,生态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林科学、地理、环境学等自然学科,同时介入了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社会学科,横跨了两大范畴,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征。多种学科交叉参与研究,符合生态旅游发展的主旨。

(2)在学术人才上,生态旅游研究自1999年开始得到重视,这些年间在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突破,但从事生态旅游研究的高产作者并不多,核心学者群不突出,说明这一研究还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还需加大力度。

(3)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旅游研究出现了不均衡性:生态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北京、云南、四川、湖南等地。有些省区的旅游发展也比较好,如海南、浙江、陕西等,但相关研究文献却并不多,折射出这些地区的旅游研究力量的薄弱。

(4)在研究成果上,生态旅游研究成果基本来自各类高等院校,其中大部分为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学者产出,学科背景较为单一。若能形成一个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人员协同研究的良性格局,必将在生态旅游发展和高层次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5)在基金资助上,生态旅游研究的确受到了国家的大力资助,国家级基金、省部级基金的投入都比较可观,如何将这些资助项目转化为社会效益,让生态旅游不仅仅成为一个理论性议题,而是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引导人们的生态行为,并形成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崭新形态的生态文明[6],使生态旅游真正肩负起培植生态文化,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促进生态旅游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的历史责任,笔者以为这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根本所在。

[1] 姜素红.程真. 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7-50.

[2] 杨经华.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一项基于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1,(1):104-108.

[3] 吕 君.刘丽梅.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学分析及启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6):136-140.

[4] 武馨民.杨鹤宁.国内生态旅游文献的时空分布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102-104.

[5] 周 勤.张红历.张慧巧.信息产业研究现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0,(10):67-70.

[6] 李文明.占佳.吕腮菊.黄虹.王猛祥.杨瑜.国内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机制再造初步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2-104.

Progress on Ecological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Core Journals-measurement Analysis

YE Xi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410004,HuNan,China)

The datas from 1999 to 2011 in core journals published the 1699 paper measurement analysis, from the document Angle into our ecological tourism research progress. Ecological tourism research reveal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bject distribu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tourism research to the core of the main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the authors, hot and funded is analyzed. Ecological Tourism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mbalance, the core group of scholars not prominent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presents view, proposed the ecological tourism research study to change attitude,enhance the academic team cooperation, funded to in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al benef i ts.

ecotourism; literature metrology; core journals; econometric analysis

G253

A

1673-9272(2012)03-0027-05

2012-05-20

叶茜(1975-),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馆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校教师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学院生态旅游学。

[本文编校:徐保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