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

时间:2024-07-28

岳芳敏,黄守丕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广东 广州 51005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广东经济发展进入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的新常态时期。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广东完成“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任,成为广东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关键在于培育一批成长性强、附加值高、关联度大的新型产业。其实现路径之一就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产业新业态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其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备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覆盖面广等共同属性,二者在高度的产业关联基础上深入融合发展,产生了文化旅游新业态,其创造出的一系列创意产品和新生服务更能有效地满足我国人民在新时代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当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各省市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统筹管理文化和旅游资源,2018年4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各省市相应地对照改组。这从产业规制管理上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在制度环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提升文化软实力,也能够支撑经济硬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内在的关联性和融合发展基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一国、区域提升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重要抓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文湾区、休闲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必由之路。广东是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已连续 16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旅游业总收入也连续 10多年排在全国首位,文化和旅游业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据省统计部门核定数据,2017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4817亿元,占 GDP的5.37%。旅游业增加值达5000多亿元,占全省GDP的6.5%。全省806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营业收入、资产总量分别达到了342万人、1.72万亿元、2.27万亿元,均位居全国首位。2018年广东省的旅游总收入达到了 1.3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13.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4%,旅游收入也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1—9月全省文体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2189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同比增长10.2%,成为消费新亮点[1],也成为广东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在 2019年重点工作部署中,提出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广东文旅产业增加值超过 1万亿元,占全省 GDP比重达到10%以上的战略目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文化与旅游厅提出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激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挖掘“文旅+”消费热点,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努力实现发展目标。那么,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如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这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第二部分梳理了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针对相关研究对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实证分析缺乏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本文的实证分析思路,基于产业融合的耦合理论,提出文旅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分析框架;第四部分基于相关统计年鉴(2005—2017年)统计数据,对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状况;第五部分讨论了实证分析结果,并提出推进广东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

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出现在 Rosenberg对美国机械设备业的研究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产业融合现象已经拓展到整个产业经济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许多学者就产业融合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但在理论建构上还不成熟。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相关理论研究也得以比较系统地开展。系统研究始于对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研究。日本学者植草益认为信息通信领域内电话、邮件服务、电脑等行业之间因为信息技术平台在产业边界上出现交叉与重叠,伴随着产业技术的创新正催生着新的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2]国内学者周振华认为产业融合构筑的新产业生态会引发强大的增长效应,将推动社会的综合发展以及催化世界一体化进程。[3]丁玲华借助产业融合理论与产业链理论探讨了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四种模式。[4]李勇君、黄柏青认为文化产业根据技术、体验、生态和展示四个途径与其他产业进行的融合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外延、价值链与价值构成,企业和政府可以针对文创产业融合的价值链不断丰富其商业运作模式。[5]李美云探讨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路径,在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过程中的价值链重组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产业融合划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基本类型,并以百丽公司为例,剖析了广东制造业与服务企业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6]

(二)关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在产业融合研究中,文旅产业融合现象尤为典型。文旅产业融合的研究最先在国外兴起,1989年Smith以人类学与社会学视角透视旅游产业与文化传统的关系;[7]2Bachleitner.R认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衍生出包含会展演艺、文化景观、大型戏剧和艺术展览会的文化旅游活动;[8]Kole认为无论是爱丁堡的火把节还是夏威夷塔希提的舞蹈等,这种具备代表性的旅游演艺是文旅两大产业融合的重要产品形式。[9]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究也备受我国学术界的青睐,国内学者们往往通过跨学科多领域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在文旅产业融合模式与路径方面,李美云、黄斌认为文旅产业的融合会引发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同的产业融合平台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应兼顾自身商业优势,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差异性与可持续性寻求合适的创新路径。[10]方守林、于婧则构建了河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 SEM概念模型,并据此给出推进河北省文旅产业融合的模式与路径。[11]

在文旅产业融合动力机制方面,赵蕾、余汝艺从拉力、推力、支持力与阻力四个方面建立了文旅产业融合动力模型,并依照两大产业资源整合中的角色定位于融合层次,提出整合型、吸纳型、渗透型、重组型四种融合路径。[12]

在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方面,黄蕊、侯丹结合东北三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东北地区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认为应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减少政府干预,探寻文化消费动向,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培育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13]何剑波,何静给出了江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耦合发展策略,认为应将创新管理理念、突出文化特色、创新发展模式作为重点;[14]邹芸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提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渗透、产业重组和产业延伸等三大模式,构建了多元融合路径、多样融合模式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15]翁钢民、李凌雁则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相关程度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失衡的情况,在空间上存在融合程度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渐次递减的状态。[16]周叶以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西的文旅产业融合进行耦合分析,得出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初步的联动耦合状态。[17]刘定惠、杨永春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联系,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者的协调关系不佳,并认为生态环境是耦合协调度上升的最大制约因素。[18]

(三)文献述评

梳理相关文献可知,产业融合是指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创新和扩散,不同产业间在内部因素的趋同和外部环境的推动下,产业间界限逐渐模糊并向同一产业类型不断演进的现象。产业融合现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而不断得以深化,从信息技术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相融合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到产业内部的融合,并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深化融合,比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内在关联性和高度耦合性,其融合路径各有不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经是时代潮流,我国在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各省市已经组建了一百多个文旅集团。但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其融合水平和质量有待提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们对产业融合特别是文旅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展开了较深入研究。但对于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还不足。广东作为我国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也应走在前列,并发挥好“广东样板”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对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还较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对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把握不清,可能导致文旅产业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缺乏方向和重点抓手。因此,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聚焦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度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三、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分析思路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的耦合理论

文化为旅游产业赋予灵魂,旅游为文化产业提供市场载体,两者可实现互补共赢,具有实现融合发展进而提高产业效益的必要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内在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产业关联性也极强,这意味着伴随两产业要素流动、产业规制政策的互动支撑与产业发展平台一体化的演进二者将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复合体,即两者间存在着高度的耦合性。

所谓耦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通过各种方式交互作用彼此影响以至关联为一体的现象,这个概念是从物理学中衍生出来的。近年来,因为产业系统之间也存在这类似于物理系统耦合共振的现象,所以耦合理论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融合理论中。由耦合理论引申出的产业融合定义为两产业基于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的交换与渗透,在产业生态整合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共振互生关系。传统的耦合模型没有对耦合与协调作出严格的区分,逯进、周惠民等则认为耦合主要体现了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而耦合协调强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的程度,前者主要用耦合度衡量,后者则采用耦合协调度测量。[19]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情况将采用以上两大指标进行衡量。文化产业是全球 21世纪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6年 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将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可以极大地促进旅游产业产品与服务供给的优化与内容、形式多样化,可以满足多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旅游业的质效;旅游产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与无烟产业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活力和载体、平台。文旅产业系统的这种相辅相成、互动共生的作用使得二者间具备高度的耦合性。在产业关联的技术支撑下,两大产业系统通过相互间的耦合发展从无序向有序、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最终催生新业态,文旅产业融合为一体。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作用机制

机制是指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外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大体可分为内在与外在两大类因素。文化与旅游产业内部资源要素、市场需求、产业与服务的升级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构成了推动文旅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政策导向,技术服务的支撑以及专业化商业资本的运作构成了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引力、拉力,外部因素是推力。在技术条件支撑作用下,拉力与推力形成合力,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该互动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三大外部因素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产业政策调整、技术服务提升,比如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并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专业化商业资本等专业服务进入。故此,将因素间的互动作用以双向箭头表示。文旅产业之间资源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产业升级,因而也以双向箭头表示。而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是向旅游产业注入文化灵魂,丰富了旅游资源,故以单向箭头表示。

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文化灵魂,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产业效益,利用深刻的文化要素塑造新的旅游产业与服务的供给。比如目前的各种文化创意园区、主题乐园及影视拍摄基地等典型文化因素与旅游服务密切结合,丰富了游客旅途中的文化体验,增长其见识与视野,提高了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满意度。

图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

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不仅为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扩展文化产品开发的新渠道,其跨地域属性也可为文化资源要素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促进新文化资本的注入并进一步壮大文化市场规模,进而带动文化产品的延伸与创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民众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转变,特别注重旅游消费中的独特文化体验。在古建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中引入旅游产业,会使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活化、保护和传承,旅游产业也因文化灵魂的存在而具有魅力、基业长青。在文化交流会、品牌论坛、专题博览会等文化活动中嵌入旅游服务等元素,如世博会、博鳌论坛、深圳每年的国际钟表博览会等,不仅可以提高地区文化品牌的名气,也可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悟与认同,文旅产业都因为彼此的融合而得以增值,从而实现创新升级。

此外,随着国家将文化部与旅游局两大机构合并为国家文化与旅游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更有利于文旅产业资源整合、融合发展。随之而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将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资源进入文旅融合发展领域,激发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人工智能与 5G通信网络、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更成熟和更大空间的技术支持。总之,文旅产业的耦合发展促使劳动力、技术、资本等产业要素的趋同与动态融合、调整,催生出文旅新产品与服务,二者相互促进、互动共生,在不断创造新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更使文化与旅游企业形成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四、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本研究的数据选自《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5—2017)、《广东统计年鉴》(2005—2017)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5—2017)主要按照以下的三个标准进行指标选取:一是指标对该产业的衡量度以及覆盖面;二是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中出现的频率较高;[20]三是指标的可得性与历史延续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机构数量和市场规模。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测度指标

(二)文旅产业融合耦合及其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1. 文旅产业融合耦合模型的构建。基于相关文献应用的产业融合耦合模型,[21][22]我们构建了本文的文旅产业融合耦合模型,并依据本文研究需要进行如下推演:

首先,对各项单位不一致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由于所有指标都为正向的指标,因此可运用下式的极差标准化法:

该函数中,Uij表示标量Xij对产业系统的贡献程度,0≤Uij≤1;Xij代表在第i年第j项指标的初始值;Xjmax和 Xjmin指各个年份所在数据组中第 j项指标的最大与最小值。为避免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出现0的情况导致数据无法进一步计算,所有标准化的数据均加上0.01。

其次,采用熵值法确定耦合度模型的各项权重。第i年第j项指标占该指标整体的比重为:

其中m为测度的总年份数,n为两大产业各自测度指标选取的总数量。

然后,统计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总体测度情况。文化产业总体测度函数为:

其中,C(y)表示文化产业的总体测度指数;wj表示文化产业第 j个指标的占测度函数的权重;qij表示文化产业第i年第j项指标标准化过后的数值。

旅游产业总体测度函数为:

其中,T(x)表示旅游产业的总体测度指数,Wj表示旅游产业第j项指标的权重,Pij表示旅游产业第i年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当T(x)> C(y)且有| T(x)-C(y)| > 0.02,则该区域属于文化滞后型发展状态;当T(x)< C(y)且有| # T(x)-C(y)| > 0.02,则该地区属于旅游滞后型发展状态;当| T(x)-C(y)|≤0.02,则该地区文旅两大产业处于同步发展的状态。

最后,构建耦合度模型对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计算。由于只有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项目,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公式为:

其中,M 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数值。0≤M≤1;T(x)为旅游产业的总体测度指数;C(y)为文化产业总体测度指数。

2. 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耦合度模型只测量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不能体现二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特别地,存在系统之间耦合度数值很大,但耦合协调度却不高的情况,为更科学地研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应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衡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参照相关文献,该模型如下:

上述公式中的S代表文旅产业融合的综合协调指数,衡量文旅两大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的贡献大小。α和β表示文旅产业在模型中测度时各自的重要程度,参照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二者重要性同等,取值皆为0.5。

上式中 M为耦合度,S为两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度量指数,D为耦合协调度。

参考王倩[23]、鲍洪杰[24]等学者借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耦合度的归类,本文按照表 2中的四个耦合度区间,将文旅产业耦合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按不同的耦合协调度,划分了 10个等级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随着文旅产业耦合发展从萌芽、进入磨合阶段,再到稳定阶段,最后达到高水平耦合,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也不断从失调到协调,从勉强协调发展到优质协调,产业融合促成了文旅产业的升级发展。

(三)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实证分析结果讨论

依据上述文旅产业耦合度及其耦合协调度模型公式,运用广东2004—2017年文化、旅游产业有关指标数据,可计算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根据公式(8)可计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根据公式(10)可计算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结果参见表 3。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测度指数表明二者在融合发展中同步与否情况。指数值较小的一方,表明其发展滞后,不能与另一产业同步成长。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反映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水平。耦合协调度数值越大,表明文旅产业融合水平越高。实证结果表明:

1. 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态势稳步上升。2016年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了0.729681,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了0.758202(见表3)。旅游产业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作用,与信息网络、金融服务、会展演艺等产业都有紧密联系,与其他产业发展处于一种交互关联带动的状态。数字文化产业作为 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也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关联度,几乎可以和任何产业进行融合,特别是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推动着旅游等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问题。

表2 文旅产业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表3 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证分析结果

2.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阻力从旅游业发展滞后演变为文化产业滞后。表 3上的结果显示,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广东处于旅游滞后型的发展状态。旅游产业深化不足、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到位,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文化厚度等等,旅游业发展滞后,也影响到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力。但从2009年开始直到2016年,广东处于文化产业滞后的发展状态,说明广东还应该深入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与旅游业相融合方面,仍需在促进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工作上多加努力。结合我们的调研情况,广东存在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发掘不够,投入不到位,活化利用不足,与旅游业融合不够等问题。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广东是文化产业大省,但文化产业创新力、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在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质效。

3.广东文旅产业耦合度表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度的大小衡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情况。如图2所示,2004年到2016年期间,广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尚处于0.3 <C≤0.5的耦合度区间,属于融合发展的磨合阶段。其中2005、2010和2014年两者的融合度有所下降。2005年文旅产业耦合度值为0.468443,2010年为0.492421,2014年为0.47987。其他年份的文旅产业耦合度都呈现出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耦合度的最高值0.499908,接近于产业融合稳定发展阶段的下限阈值0.5。总体看来,广东文旅两大产业在不断地融合发展中,尽管融合进程相对缓慢,但却在不断往深度融合方向前进。

图2 广东文旅产业耦合度情况(2004—2016年)

4.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已进入初步协调发展阶段。参照学术界的惯例,若耦合协调度处于 0—0.4的阶段,则表明两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联系并不紧密的萌芽发展状态。若耦合协调度上升到0.4—0.6,则说明两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渐加强;一旦耦合协调度步入0.6—0.8时,说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到了稳定协调发展的阶段;若耦合协调度达到0.8以上,则说明两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实现了良性的协调发展。表3的实证结果表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数值处于上升态势。2004年—2016年的12年间,广东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最低值为0.287905,最高值为0.609838,增长幅度达0.321933(见图3),表明文旅产业融合已从中度失调阶段转变为初步协调发展阶段。

5.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呈现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轻度失调期(2004年—2009年)。其中,2004年为中度失调期。其余年份均为轻度失调。(2)第二阶段,濒临失调期(2010年—2015年)。这六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协调度从 0.404012增长到 2015年0.562116,进入起步阶段,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开始加深。此时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经由融合的起步阶段逐渐向稳定阶段跃升。这期间,随着国内人均 GDP不断上升,国民旅游消费需求发生质的演变,越来越多的注入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中高收入者的旅游目的地,加上政府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扶持发展力度不断增强,促进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3)第三阶段,稳定融合发展期(2016年以来)。由于相关统计数据发布的延迟,目前还无法获取2017年之后的数据,但可以从趋势预计2016年到现在广东文旅产业进入稳步的相互促进发展融合阶段,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融合了文旅产业部门以后,2019年以后广东文旅将进入一个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但从2016年耦合协调度(0.6098)来看,广东离进入0.8—1.0的文旅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的成熟阶段还有一段距离,意味着广东还需加大努力。

图3 广东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情况(2004—2016年)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广东文旅产业融合正从初步协调迈向高水平协调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从最初的“依托资源”进入到“创造资源”、“创新资源”阶段。本文对 2004年至 2016年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经历了相互影响、相互磨合、初步协调发展几个阶段。2015年广东就制定了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并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振兴粤东西北发展的重要抓手。近两年随着文化、旅游局两部门的合并,广东在“双区驱动”效应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将迈入加速度、高水平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要建成美丽湾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将加快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这些都为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和重大平台,将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广东需要了解当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所处的融合发展阶段。目前,广东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省份还有一定差距,离融合发展的成熟阶段也有一定的距离。广东需要正视当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短板与阻力,加快补短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发展。

(二)政策建议

1. 政府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支持力度。广东当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广东文旅资源相当丰富,但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度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有许多资源尚处于未开发或者初级开发阶段,导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城乡间、区域间合作不足,缺乏全省或全地市统一的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树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维,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从全省一盘棋规划及落实举措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整合全省文旅产业资源。特别是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古村落等文化资源,省、市级部门加大保护、开发支持力度。在文旅资源的创造和创新方面加强引导支持,鼓励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省委省政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促进相关部门间协同发展,在产业政策、配套法规、文化金融、财政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文化事业费,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省政府应树立建设“创意广东”与“人文广东”的发展理念,向北京、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学习,加快落实省文旅厅 2019年10月制定的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增强产业实力、构筑国际品牌为目标,推动广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升级、走在全国前列。

2. 着力培养、引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一是加强政府文旅产业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使其形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和思维,提升其服务、管理能力。二是加强对旅游产业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培养提升,特别是要着力提升一线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三是提供相应政策支持,着力培养、引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四是保护、支持企业家健康成长,为文旅企业排忧解难、减税降负,支持行业协会建设发展,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3. 打造岭南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创出特色,打造精品,追求质效。加大对包括美食、新春花市、夜宵文化、乡村文化等岭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避免无序模仿复制,加快打造广东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着力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规划引导,避免文化景区、景点过度商业化;加快利用文化资源、电影电视 IP、网红打卡地等资源,将资源开发为文旅产品,提升文化品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禁封建迷信、黄色不健康、低级趣味等内容的传播,打造高品质、高品位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打造高端产业品牌;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延伸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同时,避免盲目求大、求快,应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追求精品,打造系列精品主题文旅项目,创出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研究开发,引入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充分利用并创造、创新各类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健康养生等大旅游产业。

4. 携手港澳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旅游目的地。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深化大湾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规则衔接,消除制约人员流动的制度壁垒,吸引境内外有关专业人才来大湾区创业创新就业,最大限度地增强境外游客到广东旅游休闲度假的便利度。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紧密合作,共谋共促大湾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创、文旅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