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田国胜,徐若虹,王 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营销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谈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机制创新
田国胜,徐若虹,王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营销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摘要:为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培养教育是关键,教育机制创新是保障和必然要求。论文对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分析,以党校为阵地,以分层次分阶段教育为主线,提出了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过程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创新
一、大学生入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统领的性质和作用[1]。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环境和对象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入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思想文化趋同存异多元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进一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面临着高校持续扩招带来的种种压力。大学生在理想追求、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信仰危机,它或表现为动机不纯,或表现为信仰缺失而精神颓废,或表现为信仰混沌甚至是完全错误,比如信仰金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部分大学生党员在自私唯我中逐渐迷失理性和前进的方向[2]。
大学生是民族和人民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入党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保证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就目前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研究来看,大多数专家学者都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强调要把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落在制度层面,内化到每个教育者与受教者心中[3]。
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培养教育是关键。在对湖南省地属高校调查显示:26% 的大学生党员表示所在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不够重视,17.3% 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后从未接受党员培训[4]。在大学生入党工作中,一方面是大学生入党热情高涨,培养教育任务重,另一面的现实是培养教育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长期以来始终没有解决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培育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始终存在。形势和任务要求通过培养教育机制改革与创新,将培育教育任务扎实细化地落实到位。
二、以培养过程为主线的创新培养教育机制
多年的党建工作得出这样一条经验,即对积极要求进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是否扎实、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而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作用,对其进行全面、扎实、经常性、系统性的教育和培养是确保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环节。
开展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教育是大学生入党培养过程创新的有效途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教育是指把大学生分为未写入党申请书、写入党申请书但不是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等层次,把培养教育分为启蒙教育、日常教育、班级党课教育、分党校教育、校党校集中培训、预备党员教育、正式党员再教育等阶段,区分不同层次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
(一)启蒙教育创新抓一个“早”字
对刚入校门的新生,采取办启蒙报刊、开办党的知识讲座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学生党员迎新过程中的接待、服务,由优秀党员担任副班导师、助理辅导员等工作,树立党员的形象;通过对“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怎样写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等内容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热情,树立起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愿望。
(二)日常教育创新抓一个“实”字
大学生是一个活泼而又充满朝气的群体,同时他们又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观的形成和建立阶段,个性强,思想活跃。对他们平时的教育,注重加强下列几个方面:学习资料到位,党刊订到寝室;教育场所到位,教学楼里建有党员之家,积极探索公寓党员工作站模式,做到日常教育考察以公寓为阵地;通过师生党建互动,发挥党员教师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群团组织,在各类活动中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通过平时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让他们把健康向上思想消化到脑海里,融化到血液里。
(三)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创新抓一个“细”字
充分发挥院系分党校的作用,分党校按照入党培训大纲,重点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在分党校的授课内容中,除系统培训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还要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进行选题,以此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当前形势和时事的认识。学生党支部在此阶段要细致地开展积极分子考察,详细认真地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表。
(四)发展对象教育培训创新抓一个“高”字
发展对象入党前集中培训要由校党校直接组织,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保证发展党员质量。集中培训要采取课堂讲授、座谈讨论、参观考察、多媒体教学、实践党课、知识竞赛、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授课和学习。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对象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党支部要对发展对象的优秀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做好宣传工作,做到在思想素质提高的过程中,通过宣传示范引领要求入党同学的高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培养,我们拥有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积极分子队伍,保证了党员发展的后备力量充足,使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水到渠成。
(五)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创新抓一个“严”字
严把入口关,加大工作力度,又不降格以求,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一是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把质量即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坚决地放在第一位,不盲目地追求数量。使大学生认识到不是学习好就能入党,只有品学兼优的才能入党。二是保持比例,结构合理。发展学生党员的重点是在大学二、三年级,大学一年级个别发展,大学四年级限制发展。在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要兼顾各年级学生党员比例。三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把考察现实表现同考察入党动机结合起来,突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做到预备党员培养教育有计划,讨论转正有依据。对经预备期考察不符合党员转正条件的要坚决严肃处理。
(六)党员的再教育创新抓一个“深”字
注重加强党员的再教育,疏通出口。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要制定党员再教育大纲,使他们理论学习不断深入;通过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使广大党员深入学生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深入实践检验和锻炼了党员;坚持传统,通过民主生活会、双评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探索实行党员量化考核指标,对党员进行深入考核;对现实表现差,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不姑息迁就,必须疏通出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以教育内容和形式为着力点创新培养教育机制
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是探索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机制的又一途径。
(一)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注重一个“全”字
在发展大学生入党工作中,要做到教育有大纲,培训有计划,从而保证基本教育内容。同时,在各教育阶段还要结合时事,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加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其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涵盖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及各项决议,从普通学生到学生党员逐步深入的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二)培养教育形式创新注重一个“活”字
针对大学生特点,在教育形式上,要与时俱进,注重效果,灵活开展,不断创新。如:党建进网络。以红色网站为载体建立网络教育阵地;创建启蒙教育简报和学生党员简报,建立党员园地和党员之家;开办“班级党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多年前即创造性地采取了以支部和班级为单位,以优秀学生党员为主讲教师和组织者,对每一名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班级党课”培训。授课实行“点题轮讲”,即每个学生“主讲”教师,上岗前要培训,确定主讲题目,在不同的班级和支部轮流授课:红色社团宣讲(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级和院系级均建立了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核心理念的红色社团组织,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发挥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其红色宣讲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图文声情并茂,从学生中来,讲到了学生心里去)。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发挥了党员自我教育功能,树立了党员形象,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入党愿望;采用“实践党课”形式:作为班级党课的延伸和补充,“实践党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参观博物馆,义务奉献服务,搜集党史资料,编写手抄报、党报、启蒙教育专刊,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微博、微信电子党刊等形式,使党课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了启示,得到了锻炼。
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校各级党组织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教育,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培养教育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大学生入党培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唐文红.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0-22.
〔2〕 朱旭梅.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刍议——基于大学生党员信仰危机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9):19-21.
〔3〕 康凤.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4〕 向阳.大学生党员素质与培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61-64.
(责任编辑杜敏)
更正声明
《内部控制影响了企业环境绩效吗?——来自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论文,发表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杂志2014年(第37卷)第5期第75页至第82页。由于作者信息有误,原文中作者“徐凯、鲁冰、孙俊奇、鲁融”应为“孙俊奇、徐凯、鲁冰、鲁融”。特此更正。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5年4月20日
A Comment on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Join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IAN Guo-sheng, XU Ruo-hong, WANG Jian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Liaoning 125105)
Abstract: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s the key, educ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is ensuring and essential require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and tasks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face when they join the Party, and proposes the innovation methods of education process, education content and form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joining the Party base on Party school and multi-level as well as multi-grad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joining the Party; cultivat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2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2015)02-0138-03
作者简介:田国胜(1975—),男,辽宁喀左人,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GXDJ2013-E008);辽宁省高校统战研究重点课题(2014-GXTZC18);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201305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JG14DB193)。
收稿日期:2015-02-14
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5.02.0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10.13937/j.cnki.sjzjjxyxb.2015.02.029.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4-2015: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