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下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

时间:2024-07-28

当前,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由于我国石化产业2018年上半年增长状况良好,下半年虽受到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但全球经济复苏的惯性仍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保持6.5%以上、石化行业全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预期充满信心。当前的关键是,要保持石化行业强劲的发展态势,首先要把握住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一、炼油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景气周期

2017年全球炼油总能力超过1亿桶/天,其中亚太地区占36%,亚太和中东成为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贡献了全球90%以上的新增炼油能力。同时,美国得益于页岩气革命,使原油产量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给美国石化产业注入新的生机。

二、烯烃产能快速增长和原料轻质化是最新趋势

2010—2015年,全球乙烯产能年均新增300万t,预计后3年增速还会明显加快,将高达700万t/a。烯烃新增产能当中,丙烯多用于丙烷脱氢工艺;乙烯生产主要走乙烷裂解路线,传统石脑油裂解制烯烃占比正逐年下降,全球石脑油乙烯占比已由2000年61%下降到2017年43.8%。

三、中国将成为石化产业增长最快的国家

2017年,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78万桶/年,占全球新增炼能的82%。其中,中国新增炼能66万桶/年,占亚太地区新增量的85%。在我国石化产业中,2017年中石油云南1300万t/a和中海油惠州二期1000万t/a装置投产,我国原油一次加工总能力达到8亿t/a左右。2017年我国加工原油5.68亿t,产能利用率达71%。2018年第四季度,还将有大连恒力2000万t/a和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t/a装置建成投产,石化装置的集中度和炼化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据最新预测,“十三五”末我国炼油总规模将达9亿 t/a。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峰值和汽车保有量峰值到来、燃油效率提升、新能源替代,中国的成品油市场也将随之饱和。“十三五”期间,柴油消费已现平台期,汽油消费将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峰值,预测煤油消费还有10年的增长期。到“十三五”末,高端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高端膜材料等受关键技术的制约仍将是短板;乙烯当量消费还会有一定缺口;但目前规划的PX项目若顺利实施,将供大于需。

四、全球石化产业大格局正在形成

从全球大坐标看,近几年呈现“343”的分化与大格局态势。

第一个“3”是“三热”,即亚太、中东、美国,这是炼化产业发展最快的三大区域;“4”是指“四冷”,即欧洲、非洲、南美及前苏联地区,这4大区域的炼化产能一直处在停滞与萎缩状态;另一个“3”暂且定义为“三强”,即美国、欧洲、中国。当然,目前中国仍还是石化产业大国,离石化强国还有较大差距,列入“三强”行列,主要是看好中国石化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不断投用,中国成为石化强国是早晚的事。

在“三强”区域中,不仅位列世界500强的石化公司较多,且并购重组频频出手、大动作不断,初现未来世界石化产业“三足鼎立”的大格局。

美国有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菲利普斯、亨斯迈等,杜邦和陶氏又实现了先合并再拆分,按专业细分分拆为新材料(新陶氏)、生命科学(Coteva)、专用化学品(新杜邦)3家专业性公司,主业更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强。欧洲是BP、壳牌、朗盛、赢创等强手如林,拜耳又并购孟山都,将再诞生一家农药和种子领域全球第一公司。

在最新公布的世界五百强榜单中,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中化、中海油、中国化工、延长集团等石化企业上榜。国资委确定的下半年重点重组的5个领域,其中就有化工行业,照目前形势发展,中国即将诞生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公司。

当然,近几年石化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如原油直接制烯烃、甲烷直接制烯烃,以及在炼油能力过剩状态下,适宜于现有炼化装置转型升级、多产烯烃少产油品的新工艺和新催化剂等,都需要石化行业关注和把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