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北药企老板贷款抗疫记

时间:2024-04-24

张颖馨

工作人员连夜未休,向一线运送医疗物资。图/ 受访者提供

“打仗是最好的团建,经历困难也是。一起吃过香,一起啃过糠,一起扛过抢,一起打过胜仗,才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军心在,精神在!”这是一名餐饮企业董事长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的发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下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多个行业遭受冲击,身处其中的企业更是不可避免。但《财经》记者注意到,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依然在通过自己的方式积极“抗疫”。

本文的主人公是身处抗疫一线的湖北某医药企业负责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及自己的团队已向前线紧急调度医疗物资过亿元。

这个春节,对他来说是特别的:安静、冷漠,也备感温情。他对部分人把武汉的老百姓当作“瘟神”而忿忿不平,他为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员工而痛心,他也遇到了物资运送、资金链吃紧等难题,因此对“雪中送炭”的人倍感珍惜……

“一步都不能退。”電话那头的他,声音中夹杂着哽咽。他说,之所以向《财经》记者讲述这些内容,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民营企业的真正难题和需要,更希望金融机构能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给民营企业足够的成长空间。

以下为这名湖北医药企业主的自述内容,《财经》记者进行了部分删减。

三次被拒贷不改初心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我平均每天就休息两个小时。不仅仅是我,我们公司的很多员工也是如此,尤其是调度员、司机,彻夜未眠运送物资。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向医院、疾控中心等,提供包括防护服、口罩、消毒水、护目镜、体温枪等在内的医疗物资。目前我们已经调度并向相关方供应了超过1亿元的医疗物资。

虽然这些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在疫情下,日常工作却变得就像“大山”一般压在我们身上。以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顺利得不能再顺利的环节,现在可能都成了我们抗疫工作中的“拦路虎”。

春节期间,所有工厂全部放假。这是中国的传统,即便你给员工加几倍的工资,也不见得就能立即开工。再者,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很多地方采取了封路等措施,员工无法及时到岗,不少工厂难以恢复生产。因此在医疗等物资的储备、供应、运输等工作中,就存在不小的困难。

而比物资更让我头疼的,是如何补足资金缺口。举个例子,平常我们可能每个月就供应1亿元左右的物资,但在疫情出现后,每个月就可能需要供应3亿元左右的物资。之前拿1亿元的物资,前期我只需支付3000万元,后续7000万元慢慢付。但现在,要拿到1亿元物资,我就得把1亿元现款先交出去,而且还只能拿回5000万元的物资,因为大家都在排队等货。

货紧、上下游供应商一定程度的涨价、打款后排队等货、下游(医院、疾控中心等)无法及时付款……这些情况都指向同一个问题:资金。目前,我们已储备并供应了超过1.2亿元的医疗物资。通常情况下,公司账面上会有5000万-6000万元的现金,但若按照未来两个月的储备供应计划,还需要3.5亿-4亿元的资金。

虽然我们的物资会供应到药房等地,基本能保证一半的资金回流,但依然还存在1.8亿-2亿元的资金缺口。怎么办?如果资金缺口补不上,就无法采购到足够多的货。更准确地说,是“抢”不到更多的货。

重压之下,只能向平常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支持。彼时,我们立即向一家湖北省外的城市商业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对方最初回复“还没有上班”;上班后我们再次提交申请,对方说“额度受限”;于是我们重新进行申请调整,对方则建议“还是找本地银行更好”。

我从这家银行内部人士处打听到,对方一方面是担心我们后续无法及时还款,另一方面是觉得异地放款所需要的程序和手续麻烦,不便进行。

从风险角度来说,这样的考虑我可以理解。但是三次拒绝,消耗了不少沟通时间,最关键的是资金还未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从我们2019年的经营情况来看(营收近33亿元,净利润超2亿元),还款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上游催款、下游催货、手中资金链吃紧,再加上银行的拒贷,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不身处这个位置,你永远无法体会这是怎样的一种压力和滋味。

30小时内获4000万元贷款

正是因为吃过“闭门羹”,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雪中送炭”的珍贵。

就在之前提到的那家银行第一次拒绝贷款时,我就意识到了处于非常时期,即便是平常银行眼中的“优质客户”,也不一定能顺利得到资金支持。于是我亲自与一家政策性银行支行行长联系,说明了当前由于医疗物资采购调度,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这名支行行长立即将我们的情况反馈给地方分行行长,后者又反馈至省分行行长,再反馈至总行一位副行长处。随后,该银行启动了绿色通道和相应的应急方案,总行授权省分行,由省分行相关负责人立即启动相关程序。

当天,银行相关负责人紧急召开贷审会,展开对我们的项目调查、信贷审核、合规审查等工作,直到凌晨,大家还在通过微信视频或电话等方式推进。

过程中,因为封城导致一些材料无法及时送达,我们只能将扫描件提交给银行。对方考虑到我们的情况,一些无法立即提交的文件,同意我们后续补齐。

最终,在贷款受理、审查、审批、用信、支付等环节后,该银行提供的4000万元贷款进入公司账户。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入账,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超过30小时。与平常向银行申请贷款相比,任何一个程序都没有少,但之前不用十天半个月,是无法完成的。后来我听这家银行内部人士说,这应该是该银行史上在应急事件中支持企业最快的一笔贷款。

资金一到账,我就赶紧排队“抢货”,不夸张地说,我当时都掉了眼泪。能这么快拿到这笔4000万元信用担保贷款,除了之前这家银行对我们经营情况有一定了解外(双方存在业务往来),确实是对方考虑到当下,越快越多的资金到位,我们才能去调度采购更多的医疗物资,救更多人的性命。

我很感谢这家政策性银行,在我压力最大的时候“雪中送炭”。近日,我们又向这家银行申请了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也迅速得到了响应。

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应该是一种使命和担当,不应只考虑到自己的业绩和利益。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金融系统的不少政策都是很好的,但依然有很多小企业贷不到钱,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这其中肯定有不少是经营不善引起,但是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银行应该多一分支持和帮助。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銀行的钱不能躺着“睡觉”。

疫情发生后,该药企紧急调度采购医疗物资。图/ 受访者提供

值得庆幸的是,疫情之下,国家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重点企业,甚至是对受疫情影响的其他行业里中小企业的扶持。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来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武汉农商行、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贷款支持。至少最近两个月的医疗物资储备所需费用,我们是充足的。

经历过这些,再来看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我只有一个建议:落到实处。落实,就是不要来虚的落实,不说虚话,也不说套话,你落实就行,真正地去帮助企业。比如新增贷款、延期、降息、不抽贷断贷等等,只要能落到实处,很多好的企业都死不了。再好的政策,一旦落不到实处,即便是经营没问题的企业,都可能会死掉。

一句话,政府拿出政策,银行则得拿出实实在在到位的力度。

“舍小家为大家”

物质上的压力有所缓解,但精神上的压力着实不小。今年的春节极其不平凡,它是安静的,但同时也是冷漠的。

说“安静”,春节本是走亲访友的好时候,如今大家却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家。安静之中,它又是冷漠的。在国外,其他国家的人看到中国人,便会赶紧捂住鼻子;我去美国入关时,就被一遍又一遍地审查。而在国内,不少人则把从湖北来的人当作“瘟神”,唯恐避之不及;我们的调度员在连夜进行跨省调度时,忍受着饥饿和冷眼……理性地思考,湖北的老百姓也是“受害者”,他们没有错,不应该遭受“特殊”对待。

还有人说,现在所有行业都不行,唯医药行业独好。说句心里话,无论是有疫情,还是没有疫情,医药行业都不会差。如果在疫情出现的时候,我们一门心思去赚钱,赚黑心钱,肯定可以实现暴利。但我们能这样做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国家没有相关规定,我们的良心也过不去。

更何况,相比起赚钱、“独好”来说,我们更希望将自己与病毒隔离,不去一线冒险,与家人团聚。但从春节前开始,我们公司的全部采购人员就没有放假,一直到今天,每天连续18小时作战。整个团队40余人,坚持“抗疫”。

他们冒着最易被感染的危险,他们极度劳累,他们家里有小孩住院,老人在病中,小区被封闭。他们不谈任何条件,保证随叫随到,接受任务、执行命令,“舍小家为大家”。

即便做好了相关防护,目前依然有两名调度员被感染新冠肺炎:其中一人病情危重,在医院治疗;另外一人在家中自我隔离,服药治疗。

我心里特别不好受,本可以让全部员工停止工作,回家“隔离”,但我不能。我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在自己的国家、家乡遇到困难的时候,即便我们做的事是沧海一粟,但不能往后退一步。

再寒冷的冬天总会过去,再迟到的春天终将到来。既然遭遇磨难,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但只要全国人民上下齐心,疫情结束指日可待。届时,武汉还是那个武汉,但中国人却连接得更加紧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