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 娟 尤征懿 朱 骊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江苏无锡 214023)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间的走廊地带,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东经 119°31′~120°36′,北纬 31°07′~32°00′之间。无锡市东临苏州;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北枕长江,有江阴长江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归为长江流域,分属长江下游干流、太湖湖区及南溪三大水系,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湖荡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河道有江南运河、古运河、锡澄运河、梁溪河、骂蠡港等。江南运河贯穿全境,经梁溪河、骂蠡港等环湖河道与太湖相通,经锡澄运河、白屈港等河道与长江相通。无锡水利工程高度集中,受水利工程运行控制,境内流向顺逆不定。
无锡地区濒临东海,属于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1115.7mm,年总降水量为43.92亿m3,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夏季降雨最多,春季次之,3~9月份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77%。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不均,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总体呈南多、北少态势。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相对应,春夏两季多,冬季少,无锡市2003~2013年水资源量见表1。
无锡市2003~2013年平均降水量为1114.7mm,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0.6亿m3,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3亿m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5.9亿m3,多年年径流深522mm。户籍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为562m3。
无锡市区地处太湖流域中部,长江、太湖是本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大运河横贯市区,承接西部常州方向的来水;东部“引江济太”工程由常熟水利枢纽通过望虞河将长江水引入太湖,部分水量通过与望虞河联通的锡北运河、九里河、伯渎港等大小河道进入市区;北部江阴市沿江口门均已建闸控制,未来规划将通过新沟河等工程向无锡市区引水;南部通过梁溪河、直湖港、骂蠡港等河道与太湖交换水量;宜兴地区接西部宜溧山区的来水后,通过南溪河、北溪河等河道排入太湖,太湖高水时则反向倒灌。
无锡市区各年平均出境水量是94亿m3,平均入境水量为77亿m3,各年出入境水量为本地水资源量的2~4倍,但占总入境水量80%~90%的常州方向来水由于水质污染大多不可利用,仅可满足航运和部分农业用水及工业辅助用水需要,大部分成为过境洪水。进出境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来水量为枯水年来水量的3倍左右。
无锡市区现状供水系统大体可分为三大供水体系,即:自来水厂供水体系、自备供水体系以及水利工程供水体系。
表1 无锡市2003-2013年水资源量
(1)自来水厂供水体系。2008年底,以长江水作为水源的锡澄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无锡市区形成了以太湖、长江为水源的双水源南北对供格局。目前,无锡市区已建成地表水取水口5个,6座净水厂,供水规模可达206万m3/d。供水管网已延伸至惠山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区等33个乡镇,已覆盖一城七区1622 km2的范围,直接用户80万户,供水人口近400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供水体系。
(2)自备供水体系。主要是电厂、企业自备取水设施等的取水。
(3)水利工程供水体系。无锡市区有江南运河、梁溪河、骂蠡港等大小河道57条,圩区269个,排涝站437座,设计流量640m3/s。沿湖河道建有水闸22座,设计引水能力1127 m3/s。通过水利工程的调度,基本能满足农业、生态环境、航运等用水要求。
(1)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是无锡市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工业耗水量的多少与工业结构有很大关系。
无锡市工业产值居前的行业依次为金属冶炼、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行业等,无锡热电、纺织、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用水大户。
根据2003~2013年用水资料分析,工业平均用水量18.2858亿m3,占总用水量的57.1%。
(2)农业用水
21世纪初,由于粮食价格偏低,种植粮食效益不高,无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耕地被用作农业多种经营,主要是水田面积减少,实际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
2003~2013年,农业平均用水量9.3954亿m3,占总用水量的29.5%,无锡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59m3,耕地亩均耗水量380m3。
(3)生活用水
无锡市生活平均用水量3.6765亿m3,占总用水量的11.5%。无锡市下辖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及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2013年末共有50个街道办事处、31个镇。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72.23万人,其中,江阴市121.73万人,宜兴市107.88万人,无锡市区242.61万人;常住人口648.41万人,其中,江阴市163.00万人,宜兴市125.00万人,无锡市区360.41万人。户籍人均生活用水量232.9 L/d,常住人均生活用水量169.6 L/d;户籍人均生活耗水量89.9 L/d,常住人均生活耗水量65.5 L/d。城市生活用水中,无锡市区用水最高,江阴次之,宜兴最少,这个次序与职工收入成正比,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居民生活用水量也在逐步增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地区供水
无锡地处江南水网地区,水资源特点是地表径流产水量大,但蓄水能力低,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年际、年内变化大,不能满足当地对水资源的需求,要靠入境水量来补充。受现有工程、自然条件及水体水质的限制,大部分入境水量虽可用但不可靠,因此,一旦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则有可能发生缺水现象,水资源供需仍然存在矛盾。
(2)河网水质污染严重
水质型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不协调,以及多年来由于投入不足、治污严重滞后等原因,大量工业污水和未经治理的城镇生活污水进入水体,加上农业面源和地面径流污染等影响,致使大部分河道水体受到污染。另外,随着水上交通事业的发展,运输船只增加,船民生活污水、含油压舱废水的管理和集中处理滞后,加大了河道污染。
(3)地下水超采严重后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水质普遍受到污染,水质型缺水导致城市及工业竞相集中开采地下水,前几年地下水开采量严重超过允许开采量,很多区域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形成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在地面沉降中心,地面大幅度沉降,管道断裂,建筑物下沉,降低了水工程防洪标准;大面积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现虽然已经禁止开采深层地下水,但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还将存在较长一段时间。
(4)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关系不够协调
经济发展迅速而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大量污水进入水体,致使大部分河道水体水质受到污染,太湖等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区域经济发展和河湖水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水资源缺乏合理的配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故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现象。
(6)公众节水意识淡薄
许多人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造成缺水和浪费水并存的现象。
(1)加强节水政策法规建设,创新出台水资源节约利用法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充分重视节水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念共识。
(2)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重点扶持节水型、节能型、污染小和无污染的产业,大力推广和采用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水耗,使单位产品耗水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一是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使每个地区都有明确的用水上限,作为各地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坚决遏制区域不合理用水需求。二是必须严格取用水管理,要按照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
(3)工业节水。应大力推广循环用水、串联用水、中水回用,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加强再生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能力。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应当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园区应当配套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回用管网,园区内的企业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4)农业节水。重点实施农村水利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广喷灌、微喷灌、滴灌、移动式灌溉、渠系防渗以及全自动智能化、变频恒压自动和物联网自动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措施的加强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生活节水。以控制点源、面源污染为核心,以社区、学校为重点,推广循环用水、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利用技术和使用红外感应器控制用水、节水型器具等。
(6)不断巩固锡澄地区深层地下水禁采成果。严厉打击偷采地下水行为;强化对保留特种行业深层地下水井的监管,强化对浅层地下水井的监管;严格依法核减现有浅层井用水指标,压低现状开采量,确保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明显下降,使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必要时禁止开采浅层地下水。
(7)科学分配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将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科学分配,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的原则,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锡未来对水资源的潜在需求将十分强劲,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水质保护,缓解日益增加的供需矛盾,是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