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技创新教育让学校彰显特色——以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为例

时间:2024-07-28

胡明叶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 天津 300280)

所谓科技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从制度建设、财政支持、师资培训、环境优化、教学渗透、活动拓展等方面对笔者所在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释。

1 加强制度建设与财政支持,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保障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学校着力于科技创新教育机制的建设,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计划之中,定期召开会议,探讨思路,总结经验;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同时,将每年9月定为“科技节”,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考核内容,使科技创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学校先后为科技教育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新建了信息、科学、劳技、物理、化学、生物等专用教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提供场所。同时在人员培训、课程开设、活动开展等方面也加大力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教育创造先进条件。为普通教室及专业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以及电子互动式白板,使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更加方便灵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学校管理电子化、广播系统数字化、录播教室现代化,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数字化校园初具规模,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加强师资培训与环境设计

2.1 探索教师培训模式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在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科技活动辅导水平,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进修。积极参加国家、市区级科技类专业培训,并将培训后的收获及时通过校园网、校内培训、教研等形式分享给更多老师。探索出“自主学——合作研——活动赛”的教师培训模式,以教师独立自学为基础,组内合作研讨为依托,各种活动竞赛为载体,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的时间,做好各学科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研讨。通过说课、讲课、评课等竞赛活动,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科技教育实效性。同时,“内引外联”充实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员队伍,校内引导有科技专长的教师担任专职科技辅导员,校外聘请有科技特长的家长和专业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专兼职辅导员相结合,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力量网络。

2.2 优化创设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积极优化和创设教育环境,对校园作了精心设计。新建了机器人活动室;在科学教室对面的走廊上设置了科技长廊,配备了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器材;定期在校园布置科幻画、科普知识橱窗;楼道设计科技创新手抄报作品墙;各班布置反应科技教育的科技角。在整个校园营造出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为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创造了必备条件。

3 加强教学渗透与活动拓展,使科技创新教育彰显特色

3.1 通过课堂教学有机渗透科技创新教育

科技创新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与能力。从学科课堂入手,使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特色化。

例如: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多种剪拼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求出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再结合观看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剪拼方法过程,验证了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结论的正确性,真正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再如,科学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采用假设、实验、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讲授《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假设两座城市中哪座城市先迎来黎明,再通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地球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太阳公转的实验,观察地球仪上标出的两个观测点城市,哪个城市先被手电筒光照射到哪个城市就先迎来黎明,验证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通过模拟实验,学生真正明白了谁先迎来黎明的道理,对结论加深了印象。

这种研究意识的长期渗透,使科技教育深入到学生心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为了弄清某个问题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实地观察、记录各种现象和结果;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操作演示;并将调查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成科技小论文、实验调查小报告;不断有学生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为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成果被展示。

3.2 通过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不断挖掘教师潜能,完善课程体系,采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有机结合的办法,形成全方位,交错式的科学教育网络。

目前,除在数学课、科学课、劳技课、发现与探索课上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外,还开设了供学生自由选修的校本课程、活动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性学习。其中,“少年牛顿”、“模型拼装”、“科幻画”、“科普知识交流与探索”等科目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仅参加科技类及相关课程的学生人数就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3.3 通过各类活动积极拓展科技创新教育渠道

学校坚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将科技教育与活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利用校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班级博客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科学小常识,展示科技小成果,选树“科技小明星”,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以科技为主题的班会,“科技节”、“科技周”以及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开展了“异想天开创意制作大比拼”,“拼装艺术梦想——模型拼装大赛”,“旧物改造我能行制作大赛”,“七巧板大赛”,“魔方大赛”,“科幻画大赛”,“制作生态瓶”,“科技、环保手抄报大赛”等活动。

3.4 科技教育彰显特色

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增强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动手实践创造的信心和兴趣;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释放了潜能,显露了才华,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各类科技大赛中捷报频传,教师、学校也屡获殊荣,逐步彰显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特色。

4 结 语

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科技创新的能力。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师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普遍增强,科学素质得到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教育不仅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还使学校彰显特色。

[1]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网络版[EB/OL].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624541/12948. html.

[2] 杨桂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及设想[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9):49-50.

[3] 蒋长荣.校内外科技教育互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2):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