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 敏
(天津第四十一中学 天津 300204)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的科技小组活动以老师为中心,老师选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与步骤,学生只是参与活动具体项目。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独立的、只针对本校学生开放的科技网站“科技与创新,我们的交流网站”,使高中学生借助网络交流,竞聘“活动版主”,制定活动计划,并在老师的辅助下实施活动。通过该实践,使学生乐于设计、学习、交流和展示,大大增强了科技活动的效率,催生了新创意的产生。
对“科技创新兴趣小组”进行培训,认识、熟悉网站,讨论活动项目的具体内容;初步确定本学期科技活动在“力学”范围内,由组织科技制作比赛、实验室互动交流、走出校园参观实践三部分组成,并在“公告板块”进行公示;通过校内广播、电子展示平台、进班宣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站互动方式以及参与方法。
1.2.1 科技制作比赛(为期1个月)
①设定一个主题方向,网站征召科技制作方案为期 1周。学生确定制作目标,上网回帖竞聘“活动版主”。当选者,即为本次活动的“活动版主”,从即日起至活动结束,负责发布公告、实时通知、组织论坛的回帖讨论等项目;“活动版主”将科技制作项目的具体步骤在论坛发布,并拍摄教学视频放在网站,供同学们参与交流与讨论。
②自由组队,自主研发,为期 2周。打破年级界限,高一和高二学生自由组队,在回帖同时,提出更多更新的制作方法,互相研究,并可以向老师请教制作细节。科技辅导员也上网参与交流、回答问题。
③校内比赛,为期1天。从外观、性能、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比赛;未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以观摩投票;即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参与奖”,发奖杯以纪念。
④以DV记录活动过程,由版主将视频上传并号召各方同学、老师和家长参与回帖评论,总结活动的优缺点,为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⑤自制回旋镖比赛实施于 2013年 9月,在力学范围内,承接上学期科技交流小组的拓展作业,征召“飞行器”的科技制作方案。在众多飞行器的创作项目方案中,经过网上讨论筛选,制作模型,操场试飞等环节,评出优秀作品。
1.2.2 实验室互动交流(为期1个月)
①力学范围内,网站征召实验室互动交流项目,为期 1周。通过回帖交流,针对初、高中各确定 1个主题,并确定粗略方案,分别开设“活动版块”。2位“活动版主”负责自己项目发贴、组织回帖交流,设计活动细则与具体实施方案。
②利用网站交流,设计具体方案,为期 2周。活动版主征召“设计团队”,最多 5人;发帖号召同学以回帖报名方式参加活动,一次活动最多 20人。设计团队通过互联网分配设计任务,互相展示设计成果,交流设计细节;科技辅导员负责实验器材,参与网上交流。
③实验室互动交流活动,为期 2天。经过网络投票选 2个中午,分别进行初、高中的互动活动。设计团队 5人分工合作,1人负责主讲知识点,介绍配套小实验;3个人充当实验员,负责匹配实验用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1人负责DV摄像;科技辅导员旁听。
④版主将简短视频上传到网站,并号召各方同学、老师和家长参与回帖,评论总结活动的优缺点,提出进化和改善的建议和意见。
⑤初二年级“玩玩气流活动”、高一、高二年级“玩玩摩擦力活动”实施于 2013年 10月份。某同学提出创意互动“玩玩气流”,针对初二年级“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这一新课标重要知识点准备了9个互动小实验。某同学提出创意互动“玩玩摩擦力——看谁爬得快”,针对高考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正压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当场比赛制作铁丝小梯形,并利用静摩擦力让小梯形“沿绳向上爬”。
1.2.3 走出校园,有针对性地参观高校专业实验室(为期2个月)
在新课程改革的巨浪下,天津很多高校的专业实验室都陆续推出“大手拉小手”活动,鼓励中学生到高校专业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讨论。
①网上搜索各高校专业实验室“大手拉小手”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参观学习的地点和内容,上报领导并得到相关的支持与肯定,细化科技辅导员的任务,为期1周。
②竞聘3个“活动版主”,发布参观学习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鼓励大家回帖报名。每项参观活动限制人数在50人以内,为期2周。
③联系专业实验室负责人,做好参观学习的准备。确定行动路线、参观人员的名单、出行方式等。
④版主以报名时间确定活动人员的姓名、班级;网上公布名单,要求家长回执,在统一的时间段交到版主手中。
⑤在活动的第2个月,分3次由科技辅导员带队到各高校专业实验室参观学习。用 DV记录参观过程,制作简短视频,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交流讨论,总结经验。
⑥走出校园,实施于2013年11月至12月。
在互联网的贯穿之下,采取自由组队的方式,共同研究方案、完善方案,强调合作和共享,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了共同努力分享成功与失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网络穿针引线,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主题互动,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体验创作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科学和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年6月7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漷钟启泉,崔允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钟启泉,孙可平. STS教育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 赵学濑. STS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