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通过小游戏程序开发学习VB程序设计的实践

时间:2024-07-28

王 今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油一中 天津 300452)

0 引 言

程序设计的思想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 10单元程序设计初步介绍的内容,所以笔者选定VB的程序设计语言作为课程内容。对于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削减,要求学生掌握简单语句的使用,简单的条件语句、循环结构等,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过程,学会简单的算法设计,能编一些简单的程序。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内容的学习任务外,则适当拓展延伸,加强学生对算法设计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课程设计思路

1.1 预设问题

VB虽然是一门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但其中涉及许多概念,如对象、实例、属性、窗体等。和其他程序语言一样,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平常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跳跃。对于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先入为主地从心理上感觉程序设计较难,再加上全新的思维方式,会使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产生畏难情绪。

1.2 分析问题

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创新的基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首要条件,也是科技教育的关键。

1.3 解决问题

对于VB程序设计的学习,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述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才是VB中对象的使用。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因此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对象或只用语法。笔者将这两块内容穿插讲解,避免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挫伤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从简单的、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修改、完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以“捉蝴蝶游戏”开发为例,设计有如下几个课时的内容,见表1。

表1 “捉蝴蝶”游戏课时内容设计Tab.1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Game “Catch Butterflies”

2 课程特色

2.1 巧解专业术语

VB第一节课涉及的概念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来加以解释。

在讲解对象和属性的定义时,笔者除了指出对象就是实体,属性就是特征,还引用了生活中实例和学生玩起了一个小游戏。例如,笔者把自己当成一个对象,找学生依次说出我的一个属性。

生1:老师的名字是属性。

师:第二位同学说出一个和老师相关的对象。

生2:老师的头发是对象。

师:第三位同学说出老师头发的属性。

生3:头发的颜色是属性。

师:下一位同学再说出一个和老师相关的对象。

生4:老师的手臂是对象。

师:下一位同学能说出手臂的属性么?

生5:手臂的长度是属性。

……

2.2 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教学设计上,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大部分学生都是刚刚开始接触程序,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半成品”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图 1是一个奥运五环的运行实例,学生只需以填空的方式把语句补充完整,就可调试运行结果。这样即分散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又集中彰显了教学的重点,事半功倍。

图1 奥运五环运行实例Fig.1 Procedure code of the Olypmic Rings

2.3 生动的任务实例

设计教学任务活动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比如捉蝴蝶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小时钟、qq聊天室等实用程序。这些实际案例能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制作的欲望。有了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如通过修改、添加代码实现更多的游戏效果和功能。学生也能通过这样的反复锻炼,感受到程序设计的真正魅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 讨 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们上课的状态改变了,告别了刚开始时对程序设计的恐惧,探讨越来越积极,提问越来越到位,想法越来越多。

4 结 语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为科技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们不仅要培养大批科技精英,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因此,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展,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尝试。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拥有宽厚的肩膀,才能帮助学生攀登科技的高峰。

[1] 余胜泉. 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0):40-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