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月升
(天津市刘岗庄中学 天津 300270)
笔者在农村中学教学中开展了多年的绿色小发明实践(利用废旧物进行小发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环保、廉价,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废旧物开展科技教育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废旧物后期的制作利用上,还体现在学生对废旧物的收集、分类及制作等每一个环节中。
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废旧物。生活类的废物包括各种规格的饮料瓶、易拉罐、包装盒等;生产类的废物包括各种木材、铁材、铝材、铜材下脚料等;一些机械电子类的废物包括小螺丝、小齿轮、电子元件等。这些平时看似不起眼的废旧物,一般都被人当作垃圾扔掉了,既浪费又污染环境。笔者在开展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发明制作所需的原材料锁定在废旧物品上时,帮助他们经过思考和实践把废旧物品变为一件件实用的小发明,从而体会到科技制作发明创造的巨大价值。有了绿色发明的理念,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开展科技小发明。
收集利用废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后期制作上,更体现在材料的搜集过程中。
首先,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兴趣。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学会创造。学生在寻找发明创造所需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经常想着设计作品的思路,还要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的特点,考虑利用和改造它的可操作性,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有目的的观察实践。
其次,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日常生活与小发明课程教学中,笔者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使创新思维更活跃更开阔。在利用废旧可乐瓶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根据可乐瓶的材质和形状练习发散思维:有的学生把可乐瓶的底部组合后想象成汽车轮胎,又利用这个汽车轮胎特有的浮力设计成水陆两用车,这辆车在区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有的学生把可乐瓶的底部想象并加工成螺旋桨,还有的学生把可乐瓶纵向刨开后设计成小船。这种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创意。
再次,能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联想是一种深入广泛的思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在制作小发明的过程中,学生想找的物品往往和自己看到的东西差异很大,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本不相关的物品进行相似联想,根据手头的材料更改自己的制作方案。笔者所在学校的发明作品电动冰下穿绳器是学生在搜集废品时想到了利用找到的透明有机玻璃容器,在不断更改方案后制作的作品,获得天津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这些实践,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创造的乐趣,避免了单纯课堂教学的弊病。
在对废旧物品的搜集、利用及加工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对不同材质、不同特点材料分类加工的各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利用废旧物品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有些作品需要合作完成,原材料搜集准备制作的过程,更能体现出分工协作的重要性。
对废旧材料的利用优势更突出地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通过收集各种废物,间接实践了环保及环保宣传工作,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的电动升旗杆就是科技小组的成果,步进电机是老式打印机上拆的,时间继电器取自废电器,只有驱动板由学校出资购买,比购买成品节约了 300多元,节省费用效果明显。
利用废旧物开展发明创造,经常要在成堆的废旧物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耐心,发现废弃物的可用之处并把它用于创新,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废旧物进行小发明活动适合于各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尤其适于在农村学校开展,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进行废旧物收集前应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如对一些需要回收的废旧物进行分类,列出表格并加以介绍,使学生在进行收集前,先对其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还应为学生大量收集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建立百宝箱。笔者的做法是专门为小发明小组建立一个百宝箱,存放学生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并由专人管理进行分类记录。
收集和使用废旧物品一定要重视安全方面的教育,这不仅体现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工具的安全,还体现在搜集废旧物的过程中。一些废旧物品本身就带有病菌或毒素,如一些医疗废弃物,一些并不了解出处的容器以及一些尖锐的金属物等。这种情况下应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对收集来的废旧物进行适当的保洁措施,同时养成使用前后及时洗手的习惯。
总之,利用废旧物开展小发明活动是充分利用本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的一种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把整个小发明的教学活动同废旧物利用的各个环节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探究方法,操作过程同样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复杂性。笔者相信通过绿色小发明的教学实践,一定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实践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娄肇昆. 播种希望[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2] 夏幼德.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2):74.
[3] 杨李娜.试论中学科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方法[J]. 俪人:教师,2013(21):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