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案例分析

时间:2024-07-28

曾海锋

(江西省寻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江西 赣州 342200)

0 引言

历史文物建筑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这些珍贵的文物建筑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挑战。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保护维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寻乌县大屋下陈氏云魁公祠保护维修工程为例,结合该工程相关信息,阐述了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设计要点和步骤,总结出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1 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的重要性

历史文物建筑是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珍贵遗产,承载着过去时代的记忆和智慧,肩负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维修历史文物建筑可以让子孙后代了解历史,认识传统文化,从而形成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同时,历史文物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筑风格等所蕴含的信息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为今后的历史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基于此,加强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和启示[1]。

2 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案例概况

2.1 地理位置

寻乌县大屋下陈氏云魁公祠位于江西省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当地交通便利,与省会南昌市及赣州市等之间存在便利的交通网。当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5.6%,境内河流众多,以寻乌河、晨光河等为主,水资源丰富,虽然山多田少,但土地肥沃。寻乌地处低纬度区域,距离海洋较近,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650.3mm,干燥度为0.57。

2.2 建筑情况

该公祠建于1736~1795年,建筑占地5450m2,建筑面积4350m2。建筑建设初期,考虑周围环境、地势和气候因素,并将当地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该建筑整体呈现高墙深宅格局,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既呈现赣南围屋格式的九厅十八井特色,也将封火马头墙融入其中。建筑内部各种装饰物雕镂精湛,以飞檐翘角为例,呈现独特的艺术美感。至今为止,该建筑已经历史悠久,是当前寻乌县保存较好和最大的公祠之一。

2.3 建筑布局特征

该公祠坐北朝南,以砖、土、木为主要材料,同时硬山顶与悬山顶并用,马头山墙、小青瓦屋面,抬梁木构架是鲜明特色。从平面布局来看,该建筑主要由正栋屋、左右侧横屋、左右侧厢房、禾坪、水塘五大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平面呈“凹”字形,采用“三堂四横”式布局,俗称“九厅十八井”。

3 文物建筑保护维修要点

3.1 残损情况勘察

为了保证建筑保护维修方案科学合理,在进行设计之前,实地对建筑进行勘察。具体来看,残损情况如下:

(1)整体平面状态:总体格局清晰、基本保持原状,但右内横屋三间倒塌严重,其他横屋部分房间当做厨房使用,后建有炉灶,私厅建有几处砖砌体,横屋厅堂有木隔断拆除和后加隔墙现象;

(2)地面:由于维修不当和自然因素,存在青砖地面酥碱、缺失,后改水泥地面、三合土地面残损等;

(3)墙体:由于缺乏专业维护以及自然因素影响,墙体存在墙面抹灰污秽、脱落,墙角长满杂草,墙体倒塌、开裂等问题;

(4)梁架、柱:现存梁架受气候、维修不当等干扰,出现梁架后改,虫蛀糟朽等情况。

(5)屋面:屋面存在多处残破严重现象,且整体均有待维护;

(6)楼楞、楼板:由于年久失修,造成楼楞、楼板残损严重;

(7)排水及周边环境:四周缺乏管理,杂草生长旺盛,且废土堆积泛滥,部分历史环境遭受破坏,且排水暗沟淤泥堵塞,排水明沟破损严重;

(8)强弱线路:由于管理体系和保护缺失问题,建筑内电气设备为村民自行布设,且无安全消防设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2 保护维修方案

3.2.1 地面维修

正栋屋、左右侧横屋地面采用青砖墁地施工技术进行维修。维修时将现有地面清基至原标高后平整、夯实,将石灰与砂按1∶3的比例混合成砂浆均匀铺至地面,然后按照原来铺法用原规格和材质的青砖重新铺设,在铺贴过程中应用手轻拿轻放,使砖底与铺贴面平衡,便于排出气泡,然后用木质锤轻敲砖面,让砖底能全面吃浆,以免产生空鼓现象;再用木质锤把砖面敲至平整,同时用水平尺测量,确保青砖铺贴水平。表面平整度达到《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正栋屋、左右侧横屋内均采用三合土地面施工技术进行修复。选购一级生石灰块,熟化后进行粗筛,黏土选用未扰动的生黏土。按生石灰:黏土=3∶7的比例拌和均匀,堆沤3个月。基面整平夯实,铺料平整,夯实先虚铺150mm,夯实至100mm,分三次拍实,最后一遍拍打时间应在三合土凝固结实初期进行,务必用力拍打致实。直至出面浆为止,然后用泥抹子压平抹光。

庭院地面以水泥进行重铺,以三合土地面施工技术为主,禾坪两侧厢房地面按照原来规格补配明间条砖,清理次间素土地面,以三合土地面施工技术为主导,恢复原三合土地面。

3.2.2 墙体维修

如果墙体裂缝宽度<3mm,用抹灰砂浆抹灰,填塞缝隙,进行灌浆加固。如果裂缝宽度>3mm,用三合土灰填塞裂缝,三合土灰的用料配合比为:石灰∶黏土∶沙砾=30∶40∶30,并按当地传统做法加入糯米汁、桐油、黄泥等保持原状。如果墙体开裂严重且出现倾斜等病害,考虑拆除以消除隐患。

对于砖砌墙体和剔补墙砖必须将断砖取出后进行修补,灰缝要求平缝对齐两端原灰缝,看不出明显接槎痕迹。灰浆配比按照砌筑灰浆∶石灰∶麻刀=100∶6(重量比)的方式进行设计。对于割缝灰浆需要按照石灰∶窑灰∶麻刀=100∶10∶4(重量比)的比例进行配置。墙面除藻采用BYB1007 岩石抗藻保护液进行抗藻处理。基于不同结构,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施工,一般至少涂刷两遍,且在施工后的24h内需保持干燥养护。

与原状规格大小不符的墙砖应予以拆除,订烧原规格青砖,按原样式砌法重新砌筑,砌墙时在墙内每隔50cm横向放置钢筋,加强老墙与新砌墙体间的稳固性。拆除墙体时注意不要损坏原条砖,清理条砖表面砂浆及杂草,清理后挑选比较好的条砖按原砌法重砌,新老砌体之间的搭接一定要处理好,基面清理干净,砌筑砂浆必须饱满密实。

3.2.3 梁架、柱维修

梁、枋构件糟朽断面面积大于原有断面1/5时,应更换新的构件,<1/5时,可加固。将糟朽部分剔除干净,并凿成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选用好木料制成同样几何形状的木块贴补,用胶粘牢,铁箍箍紧。梁、枋构件弯垂挠度>1/200时,应采取处理措施。原构件完好,因断面小而弯垂的,可在梁内埋设型钢,加强梁的刚度。因构件糟朽、劈裂弯垂的应更换新料[2]。

对于柱子处理过程中,采用剔补施工法时需要先用铲子、凿子将糟朽部分剔除,并将外形修整成几何形,剔挖的面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构件没有糟朽的部位为宜,然后用干燥的杉木依样作形,以胶黏结,嵌入构件内,并用竹钉钉牢,再用刨子或扁铲做成随加铁箍构件外表的形状。对于裂缝的处理,可以采取嵌补方式进行施工,用旧木条嵌补严实,用胶粘牢,最后隔1000mm加6mm×4mm规格的铁箍一道。

3.2.4 屋面维修

对屋面进行全面揭顶维修,剔除风化酥碱、碎裂的瓦件,按原规格订烧新瓦添补,若发现糟朽严重的椽子则应按原样予以更换或剔补。然后按“压七露三”重铺,不足部分按原规格订烧新瓦;旧瓦与增补的新瓦,要分别集中使用,新瓦集中用于房屋背面屋坡上。应用的灰浆应按照中砂∶石灰为2∶1的配合比方式进行配置,并掺一定比例的108胶水,提升粘合力。

对于只是表面糟朽的檩条,如果腐朽深度小于1/4直径的,将糟朽部位剔除后,用杉木条加工成型进行修补,并用铁钉和两道铁箍加固。如果腐朽深度大于1/4直径的,对于只是端头糟朽的(糟朽长度小于1/3),则将糟朽部位锯除后,用同规格杉木进行接补。对于糟朽长度大于1/3的,则按原直径更换。

3.2.5 楼楞、楼板、周围环境、排水及强弱线路维修

对于缺失的楼楞和楼板等按表1方式进行修复。

表1 楼楞、楼板保护维修过程总结表

同时,清理周边废土和杂草,保持建筑周边清洁,按原样修复排水明沟,疏通排水暗沟。基于实际需求,全面清除原有强弱管线,重新根据需要安装布置,布设过程中,线路沿屋面阴角处安装,强电线均用硬PVC管穿线,使用卡管钉卡固[3]。

4 保护维修原则和注意事项

分析寻乌县大屋下陈氏云魁公祠保护维修方案,研究工艺细节,总结出保护维修的关键原则和注意事项。

4.1 保护维修原则

(1)不改变原状原则。保护维修工作应尊重历史建筑的原始面貌,力求保留其历史特征、建筑风格和原有结构。任何修复或修缮工作都应避免对原始材料和构造的破坏,保留历史和文化痕迹,以尊重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4]。

(2)尽可能减少干预原则。在进行维修设计时,应该避免过度修复或翻新。修复应局限于必要的范围,不对历史建筑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当存在安全隐患或损坏时,采取最小干预的方法进行修复,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原貌。

(3)加固处理的可逆原则和可识别性原则。在进行加固处理时,应尽可能采用可逆的方法。这意味着应该避免使用永久性的改变或材料,以免对历史建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同时,修复后的工作应当与原有部分明显区分开来,以保持历史建筑的可识别性[5]。

4.2 保护维修注意事项

(1)重视调查与评估。在进行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包括对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建筑风格、材料使用和结构状况等方面的了解。通过详尽地调查与评估,可以准确把握建筑的特点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保护维修方案提供依据[6]。

(2)合理设计维修保护方案。在制定保护维修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价值、文化传承和现实需求之间的平衡。保护维修的目标是尽量保持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和特点,同时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性。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技术至关重要。应尽可能使用与原有材料相似的材料,并遵循可逆原则,以便将来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更为便捷。

(3)关注文物修复伦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是一项涉及伦理道德的工作。在进行修复时,要避免过度修复和人为创造“古旧感”,以免破坏其真实性和历史价值。修复过程中,要尊重历史文物的原貌,尽量保留历史和文化的痕迹[7]。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本文以寻乌县大屋下陈氏云魁公祠为例,结合该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维修方案进行阐述,从屋面、墙体、地面、强弱线路、周围环境、排水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总结出保护维修的关键原则,即不改变原状原则、尽可能减少干预原则、加固处理的可逆原则和可识别性原则;维修中应以调查与评估为基础,合理设计维修保护方案,应特别关注文物修复的伦理。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同类建筑保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