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国强
(广州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在工程结构中桩基础属于基础形式之一,工程建设部门应加强对桩基质量检测的重视度,采用钻孔抽芯检测技术对桩基质量进行直观的定性分析,检测混凝土强度、离析、胶结与级配等情况,使其充分符合标准。
(1)注重误差修正。在钻孔时应经常校正钻机立轴,以免参数与设计不一致,导致其构件在检测期间出现破损,确保钻孔垂直误差低于0.5%。在实际操作中,应确保钻孔位置的准确性,可采用大直径钻杆、长岩芯管等,缩小环状间隙,以免钻斜现象发生[1]。
(2)质量检测达标。为了便于对芯样试件进行抗压试验,钻芯应采取率应超过95%,直径最小值应超过最大骨料直径的两倍以上;采心率应符合以下标准,即确保钻具质量,严格按照标准去实施。将回次进尺严格控制在1.5m之内,卸芯时应采取正确方式,以免芯样折断受损。
(3)在抽芯检测时,大多采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以中等压力和泵量高速转进,在施工时钻进数据应保持一致,匀速钻进,还可实时观察设备钻进的实际情况[2]。
(4)待到芯样取出后,检测者应对芯样胶结性、骨料大小与充填情况进行记录,还应根据设计标准在芯样上标记孔号、进尺与回次等信息,以免丢失或更换。在验收工作之前,应对芯样全长进行拍摄,并按照规定保存。
(5)在钻进过程中,如若出现钻速异常、孔口往外返泥水,将大量混凝土拌合后有沙带出等现象,应立即起钻,分析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6)当钻孔与桩底之间相距0.2m时,应减小设置的钻进参数,并经常查看泵压、进尺与钻压等变化,一旦桩底被钻穿,应立即对钻进余尺情况进行记录。此外,钻入持力层深度应低于1.2m,并将桩底沉渣、基岩、混凝土芯等一同取出来。
(7)检测关键点。在桩基的选择方面,需保证其可以准确反映整个项目的情况,并将客观条件纳入到考量的范围中。接受检测的部件其龄期需超过28天,确保其强度质量达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二次检查,并重新规划具体的处理技术,经由有关部分机构通过后,方可进行实地操作。
2.1.1 工程概况
以某物流公司地下室工程为例,采用钻孔抽芯技术对灌注桩质量进行检测。该工程中灌注桩的桩径为1400mm,单桩承载力为1100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端持力层以中风化花岗岩为主。为了提高灌注桩质量与强度,确保其与地下室项目设计要求相符合,实时钻孔抽芯检测方法。在检测工作中,检测桩数为3根,抽芯孔径为φ1 01,每桩钻1孔,2#桩钻2孔,整个检测工作共计钻4个孔。检测技术采用的抽芯总进尺为82.4m、持力层进尺为21.52m、混凝土进尺为56.1m。为了确保单轴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共计选取3组岩芯样进行检测。
2.1.2 成桩情况
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可对各灌注桩的成桩情况进行检测,桩号分别为1#、2#与3#,三个桩号的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C30、单桩承载力均为11000kN,持力层均为中风化花岗岩,但是在桩径、桩长、桩顶标高等方面存在不同,具体如下。在1#桩中,桩径为1000mm、桩长为15.95m、桩顶标高为-4.10m;在2#桩中,桩径为1000mm、桩长为13.89m、桩顶标高为-1.67m;在3#桩中,桩径为1400mm、桩长为13.25m、桩顶标高为-1.80m。
2.1.3 检测结果
2.1.3.11#1桩结果
该桩体在质量检测时,布孔设置在与桩心相距12cm之处,钻孔深度为21.50m,混凝土进尺为15.95m,持力层进尺5.42m,采用70%的岩芯采取率,100%的混凝土芯采取率。在0—15.95m的范围内,桩身混凝土芯样完整,柱状,表面光滑,骨料分布较为均匀;在0.8—1.48m的范围内,混凝土芯样出现小型蜂窝状。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在不同抗压强度下进行检测,取值为38.6MPa、40.2MPa与38.5MPa,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桩底没有沉渣,并且混凝土岩直接接触。在15.68—21.52m的范围内,1号桩体的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表面为黄褐色、质地较软、岩面较为粗糙,以短柱状为主,风化缝隙发育良好。
2.1.3.2#2桩结果
在检测该桩体质量时,布孔设置在与桩心相距14cm之处,钻孔深度为19.10m,混凝土进尺为13.89m,持力层进尺5.26m,采用72.8%的岩芯采取率,80%的混凝土芯采取率。在0—13.89m的范围内,桩身混凝土芯样完整,柱状,表面光滑,骨料分布较为均匀;在0—3.55m的范围内,混凝土芯样较为松散,且胶结较差。在7.58—8.12m的范围内,芯样出现明显的沟槽型蜂窝;在7.42—8.55m以及10.52—10.95m范围内,桩身混凝土芯样具有轻微沟槽,并出现一些小型蜂窝。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在不同抗压强度下进行检测,取值为38.9MPa、19.4MPa与4.38MPa,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桩底没有沉渣,并且混凝土岩直接接触。在13.59—14.25m的范围内,2号桩体的持力层为微风化花岗岩,表面为青灰色、质地较硬、岩面较为光滑,以短柱状为主,风化缝隙稍发育。在16.28—19.35m的范围,该桩体的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表面为黄褐色、质地较硬、岩面较为光滑,以块状为主,风化缝隙发育。
2.1.3.3#3桩结果
该桩体在质量检测时,布孔设置在与桩心相距21cm之处,钻孔深度为18.54m,混凝土进尺为13.38m,持力层进尺5.24m,采用73%的岩芯采取率,100%的混凝土芯采取率。在0—13.56m的范围内,桩身混凝土芯样完整,柱状,表面光滑,骨料分布较为均匀,以灰色为主;在0—0.52m的范围内,混凝土芯样出现明显的大型蜂窝,且胶结较差。在0.52—1.26m、4.35—4.88m以及6.35—6.80m范围内,桩身混凝土芯样胶结较差,并出现一些大型蜂窝。在检验过程中,分别在不同抗压强度下进行检测,取值为39.8MPa、20MPa与42.85MPa,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桩底没有沉渣,并且混凝土岩直接接触。在13.69—13.99m的范围内,3号桩体的持力层为微风化花岗岩,表面为青灰色、质地较硬、岩面较为光滑,以柱状为主,风化缝隙稍发育。在16.84—18.46m的范围,该桩体的持力层为微风化花岗岩,表面为青灰色、质地较硬、岩面较为光滑,以短柱状为主,风化缝隙稍发育[3]。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可知,1号桩体完整度为Ⅱ类,与设计强度要求相符合,但地质性质与规定不符,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2号与3号桩体完整度均为Ⅳ类,强度均与设计要求不符,且地质条件也不满足,同样应进行处理。
2.2.1 工程概况
此项目为某高层建筑物,主要用途是办公,其实际项目中包含桩基检测环节。在正式开展此环节工作前,有关技术人员需掌握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案,以了解其桩基长度和直径,和当地的地质结构。基于此,根据既定的标准,判定此建筑工程的桩质量,之后便可开展后续的工作。在此工程项目中,共应用300根桩基,其中摩擦桩有100根,嵌岩桩有230根,另外,嵌岩桩需深入到风化岩石中,混凝土施工的厚度不可超过5厘米。
2.2.2 钻孔用具
具体而言,技术工作者需掌握桩基的实际状况,包括其型号、标高和长度等,根据相关规定,在实际操作期间,不可因任何因素,出现失误。确保作业参数标准,并保持匀速作业,同时,相关人员需对整个过程实施细致观察,以免出现异常情况。
2.2.3 检测重点
此项工程的作业量较大,且包含数量较多的装机,且各个位置的构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际作业期间,若直径达到1.6米,应在该构件上钻三个孔洞,若处于1.2-1.6米的桩基,仅需两个孔洞,同时,需要高正其定位准确以及大小一致。与中心需保持0.15-0.25D的间距。而持力层的作业,需在特定的上钻出不小于2米的孔,以确保质量达标。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在水利、交通等领域不断发展完善,桩基础作为工程结构的基础所在,应充分发挥钻孔抽芯技术优势,对桩体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与评定,得出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使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促进工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