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丁玲玲 俞益辉
(苏州太湖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13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苏州市危废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但与苏州市危废产生单位和产废量的增长速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8 年,全市共有9245 家企业申报产生危险废物156.4 万吨,分别比2016年增长了92.0%和60.6%,占全省产废企业数和产废量的50.47%、28.49%,部分危险废物仍处于简单贮存或低水平综合利用状态。尽管各级部门出台了众多关于危险废物处置的法律、法规,且违法责任追究力度极大,但企业对于危险废物处置难的呼声依然很高。
企业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工作职责不清,压力传导不力,危险废物管理相关人员不熟悉政策要求,规范化管理未得到有效落实。部分企业对工业源危险废物处置的认识不足,对产生废物性质界定不明晰,对危废的申报、贮存、转移运输等环节均重视不够,疏于对危废运输转移过程的监管,可能引发危废非法处置倾倒事件发生。2018 年,苏州市危废产生企业自行处置量占危废产生总量的19.6%,与2016 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8 个百分点,但委外处置量仍处于高位,受价格因素影响,转移出苏州的处置量增长较快,2018 年转移市外处置量占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27.3%,比2016 年提高了近13 个百分点。
一是危险废物鉴别基础较为薄弱。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危险废物鉴别的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苏州市除了两家司法鉴定机构可以开展部分类别的危险废物鉴定检测外,暂无专业危废鉴定机构,对于具有争议或者暂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认定,无法提供有力证据以及日常指导,当危险废物环境污染案件需移送司法机关时,环保部门需委托外市开展鉴别工作,鉴别程序过于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突显。二是缺乏统一、规范的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随着危险废物管理要求的不断更新,部分企业和受委托的环评机构编制的环评报告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固体废物的定性、危废的类别、数量也企业实际产生情况多有不符的现象,导致企业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识别不清,同时也加大了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管理难度。
现有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处置设施无法完全发挥。一是处置设施陈旧导致老化现象严重,无法保障长期稳定运行,实际处置能力达不到设施的设计处置能力。二是部分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单位的入厂分析能力不强,物料预处理和配比能力较差,导致危险废物焚烧负荷率低。
苏州市有50%以上的企业的危废年产生量不足10 吨,但苏州尚未建立危废分散源规范化收集运输体系,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困难,企业贮存压力大。小微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少,在委托处置企业收集、转运和处置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处置企业拒收、处置费用根据“打低价”收费且无议价空间等问题,加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
建立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制度,由产废企业每年对自身的危险废物技术处置设施、一般管理、事件管理、排放、监测和记录、维护和报告等内容进行评估,并由环保部门定期抽查。将绩效评估结果纳入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并与征收企业年度环境税费的金额挂钩,根据不同绩效评估结果等级订立不同收费系数,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分级管理。公开企业的绩效评估结果,引导上下游供应链企业选择绩效评分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完善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针对危废的类别以及数量,明确污染防治措施,同时细化临时贮存措施的技术要求。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将保险费高低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挂钩,倒逼危险废物处置企业淘汰落后管理及处置技术。
加强对危废产生企业源头分类的工作指导,培育建立危废专业鉴定机构,鼓励第三方为工业企业危废源头分类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危废识别、收集、贮存和利用处置及制定危险废物分类处置方案。完善和落实专项论证、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制度,对企业现有危险废物定性、种类、数量、处置利用方式与原环评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予以认定并纳入监管。建设综合性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利用5G 技术推进危险废物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实现危废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及环保监管单位信息实时互通互联,推动危险废物成分、来源等信息的智能化识别和发展趋势分析,为苏州市新建危废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处理工艺选择提供主要依据。
各地产业结构、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不同,废物处理和利用技术不能直接照搬使用。要加大科研投入,通过集中研究一项或几项量大、有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的再利用技术,促进主要危险废物污染治理。依托国家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平台,建立废铅蓄电池等回收体系。对危险废物回收利用行业给以行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及个人投资。探索成立在环保部门监管下的危险废物交换信息中心,规范废物的交换程序,疏通废物的交换渠道,形成系统的交换体系,努力提高危险废物的资源化水平。
鼓励危险废物年产生量较大的企业自行配套建设危废利用处置设施,同时配套建设在线检测和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建立自行利用设施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按规定实施信息公开,开展企业自建焚烧处置设施集团内处置能力共享试点。逐步提高处置企业门槛,加大引入国有资本和国际一流处置企业,整体提高处置企业水平,降低处理成本。推动危废处置企业合并重组,升级改造,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推行“安全门”管理应用,即危废处置单位在危险废物预接收、进场、入库、预处理、处置五道重要管理控制节点,设置专门安全管理人员,按照不同要求对废物进行目检或采样检测,层层把关、互相监督,做到全程精细化管理。
建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储平台,在苏州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项目初期运营的基础上,研究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模式和具体需求,形成更有助于企业发展的集中收储平台,并在危废产生单位小、散、多的工业园区或一些行业集聚性明显的地区进行推广。平台应对辖区小微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全收集,再分类贮存,指导小微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为产废企业提供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等管家式服务。建立危废处置补贴制度,在全面推广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在危废企业缴纳的税费中划拨一定比例,成立危险废物处置补贴基金,并制定合理的补贴制度和规定,对经营有困难的、受到危废处置成本高影响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危废处置补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