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唐克静 胡立群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随着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另一方面讲也更加重视职业教育了,同时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的重点,现本文针对工程测量课程谈谈对本课程改革实施的几点看法。
从词面来看,“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术技能人才”有相似性。它俩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及职业能力;二是职业认知水平,如职业的综合文化知识、职业的通识知识水平、特定职业的核心理论;三是职业实践能力,如基础的职业操作能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实践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等[2]。高职侧重于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要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从课程入手是关键,利用好校企合作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书本上的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输送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
在设置工程测量课程时,坚持***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实践课程教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材料时将思政融入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各类教学资源。测量是工程建设第一步,工程测量人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必须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工地上的生活十分辛苦,测量人员经常拿着仪器东奔西跑,所以作为土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在第一堂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进行课程介绍,告诉学生未来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提前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在课程实施时,一是可以带学生去工地进行测量认知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测量的工作环境;二是可以在课程中播放测量实际工作的视频给学生看;三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天气,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野外测量工作的辛苦,从而锤炼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数据在测量工作中显得很重要,例如在基础中放线、定位关系到后续的工序,如果定位、放线某一方面出了问题,出来的基础就会有问题,所以在教授测量课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一个点反复测量,从而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发掘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资源,采用多种教学资源途径,运用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工程测量职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思政元素和专科课程的锲合度。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20 条职教举措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获取多类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习成果的认定。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是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3]。
工程测量课程是动手实践能力很强的一门课程,在高职中一般设置为专业基础课或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没有把证书与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学完一门课,参加考核即可。教育部现启动“1+x”证书制度,这样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要能去的相应的证书,实现“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以八大员中的施工员为例,将施工员的有关内容融入到测量课程里,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考核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考核方式由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构成,理论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中的理论部分相对应,考试成绩不低于总成绩的60%;实操部分对应学生申请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成绩不低于总成绩60%为合格,理论和实操都通过后,可申请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与该专业课的学分不挂钩。
湖北省这几年都会举行高职组工程测量大赛,近两年考试形式有变,采用推荐和抽测相结合方式,如何让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知识,如何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值得探索。工程测量课程一般会设置在第二、三学期,建议课程设置在第二学期更合适,一是这样学生可以提早接触测量课程,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刚进入大学,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更容易沉下心学习;二是可以在大一的学生中开始培养,强化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意识;三是进行工程测量课程的课外拓展,从大一直延续到大二,在大二的时候去参赛,然后大二的学生回来再带大一的学生进行“传帮带”。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性比较强,除了平时上课增加实践学时之外,可以在学生寒暑假时,提前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联系,给学生们安排企业实践锻炼岗位,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大家遇到的通性的问题,由于测量大赛有抽测组,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检查学生学习测量课程整体的水平,在进行课外拓展备赛时,将学生集中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进行集训,效果不理想。即使是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到课率、听课效果仍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约束,最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将备赛与课程挂钩,将省赛融入课程当中,这样一是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二是也给了学生约束,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认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测量人才。需要从课程本身下手,一是融入课程思政;二是实行“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三是以赛促学,将省赛融入课程中。本文针对这几点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这些点能为工程测量课程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