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保险系基金:猛虎下山

时间:2024-04-24

俞燕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保险系基金,在“拼爹”式的经营策略下迅速打开了局面,然而股东业务绝不会是其全部的追求,开拓来自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和个人投资者的业务,才是长久发展的决胜之道

端午假期前夕(5月26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弘基金”)一则关于余额宝的最高额度将从100万元调为25万元的公告,在余额宝投资者中引起了一番骚动。

对于广大“基民”来说,相当一部分人对基金的认知由余额宝启蒙。截至今年一季度,余额宝规模已达1.14万亿元,在天弘基金1.2万亿元的基金总规模中占比高达95%。天弘基金不仅成为唯一一家基金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亦成为基金投资者人数最多(3亿人)和净利润最高(94.87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

如今成立12年的天弘基金,在2013年推出被称为“余额宝”的首款互联网基金产品——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之前,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余额宝不仅改变了其自身的命运,亦改变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业态。

天弘基金创造的“神话”虽然很难复制,但是以新模式发掘“基民”对基金的兴趣和投资潜力,亦对逾百家基金管理公司拓疆大有启发。

对于正在市场上崛起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开发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兴趣,更是成为当务之急。

基金是保险公司最早投资的品种之一,从买基金到卖基金,保险公司走过了十年时间。早在2006年就在讨论和酝酿的保险系基金公司,经历了几轮牛、熊市的起起伏伏,在余额宝出现的同年,首家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安保”)才正式成立。

也正是在这一年,一家叫中原英石的基金公司成立。后来被中国太平保险集团(0966.HK)旗下的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收入囊中后改名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基金”),成为首家以股权收购方式而来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仅用三年时间,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已由一家发展到如今的七家(含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有五家尚在筹建或申请中。今年以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募基金事业部挂牌开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601601.SH、2601.HK)宣布通过旗下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拟收购国联安基金。至此,四大保险巨头已悉数集结于基金业。

背靠保险公司股东这棵现成大树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被外界视为“衔玉而生”,然而“高富帅”也有成长的烦恼。太平基金董事长汤海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言,在初创期没有集团的支持不行,仅仅靠“拼爹”是不够的,“外因固然很重要,但自身努力更重要”。

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形成了银行系、券商系和信托系等几大派别,与之相比,成立只有三年的保险系尚属新兵,既没有银行系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也不如券商系在权益类品种的投资能力强,亦不及信托系身段灵活。

诸位受访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表示,保险系基金需要尽快从以往主要面向机构客户,转向个人投资者,尽快打开个人财富管理的渠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平台,成长为普惠金融的生力军。

2016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行业格局剧烈分化。诸位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表示,将尽快建立起多元化的产品线,开拓互联网新型销售渠道,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同时,补齐短板。

面临挑战的同时,机遇当前。在货币市场基金依然保持强劲增势之时,FOF基金获准开闸、税优养老型基金厉兵秣马,对于一向擅长机构投资的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来说,亦是新的发展机会。多位保險系基金高管认为,机构投资者未来将是公募基金业的中坚力量之一,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除了开拓个人投资者,还要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保险机构、社保机构以及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

“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挑战刚刚开始。”汤海涛表示。一位保险系基金高管则认为,目前金融普惠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线上客户依然还有开发的空间,保险系基金目前“还没有出现行业领跑者”。

十年探索,路径各异

2004年,随着股市复苏,基金销售开始升温,保险公司开始有意进军基金业分一杯羹。几家险企都曾有所行动,比如,人保财险曾与汉唐证券商谈过以债转股方式接手汉唐澳银基金,平安保险则谋求与美国大联资产管理公司谋求成立合资基金公司,太平洋保险亦传出与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而中国人寿则曾与华夏基金有过接触,讨论过投资事宜。

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年全国证券监管会议上曾表示,将研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保监会亦对外表示正加快研究通过多种方式设立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

不久,保险系基金试点获有关部门原则同意。证、保两大监管部门曾举行协商会议,起草“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彼时,平安保险和中国人保向保监会提交了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方案,中国人寿高层亦表示,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可以抢占综合金融制高点。

然而,当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已走上扩容之路,分享到2006年以来的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保险系基金公司仍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经历了数个牛熊市的转换后,保险业终于在2013年迎来开闸。2013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发布,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6月新《基金法》实施,正式允许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当月,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保险机构可以采用发起设立或收购股权等方式进入基金业。

曾有数位保险业资管人士对《财经》记者感叹,最初是保险公司急于进军基金业,特别是2007年大牛市带来基金井喷之时,奈何一直未获放行。后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一再拓宽,保险公司对于拥有自己的基金公司意兴阑珊,反倒是有关部门更希望其加盟。

保险系基金开闸的时机颇为微妙:2012年股指在震荡中走低,11月27日上证指数收于1991点,重回“1时代”,12月4日更是以下探至1949点创下2009年1月以来新低。2013年2月初股指虽然一度冲上2444点,但此后掉头向下,甚至创出1849点新低。

2012年7月“基金业一哥”王亚伟辞职,开始掀起一波延绵至2015年的基金经理“奔私(私募)潮”。

正是在这样的时局下,保险系基金入场。国寿安保作为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于2013年10月低调成立。据了解,当时基金经理纷纷“奔私”,作为一家新公司且是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在成立后近一年时间里,很难找到合适的基金经理。

据《财经》记者了解,按照国寿安保成立时确立的市场化发展之路,为了吸引人才,国寿安保开始在股票投资部试点事业部制,将人事、财务、投资等权限下放至事业部,股票基金经理可以参与公司净管理费的分成,专户投资经理和其他公募基金经理则分享超额投资收益的激励。

国寿安保试点事业部制后,发展得不错,公司成立第一年即实现盈利。

《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发布当月,余额宝横空出世,原本通常被机构投资者用来保持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经由支付宝平台包装,变身为国民级理财神器,启蒙了众多从未接触过基金产品的人的理财意识。一个万亿级货币市场基金市场悄然撬动。

有保险业人士指出,回頭来看,2013年余额宝引爆基金市场潜力之时,保险系基金适逢开闸,也不失为踩准了点。

而受访的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则表示,保险系进入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领域,是大资管时代全方位竞争的必然趋势,是切入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是保险集团进行金控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环。

时势适然。多家保险公司加快了进军基金业的步伐。2015年,阳光保险参股的泓德基金成立,当年,安邦人寿和民生人寿分别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和收购基金公司。

这几家保险系基金公司路径不一,各有特点:国寿安保是国寿资管公司与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华泰保兴基金由华泰保险集团发起并控股,其中高管及核心人员合计持股20%。泓德基金则是首家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原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德晓持股26%,作为第一大股东,阳光保险集团持股25%,位居第二。太平基金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一张现成基金牌照。泰康资产管理公司是首家以事业部制开展基金业务的保险系资管公司,人保资管公司亦采用了这种形式。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则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牌受让的方式,拟收购国泰君安所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的股权。

民生人寿进军基金业之路则复杂一些。2014年8月14日,浙商基金原股东浙商证券和养生堂在浙江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以1.77亿元挂牌转让浙商基金合计50%股权。民生人寿旗下民生通惠资管公司曾参与竞购,但最终被浙商基金股东之一、万向系旗下的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竞得。随后,同属万向系的民生人寿获保监会批准以2.04亿元收购浙商基金50%股权。

发展进度上,各家亦有差别。从目前成立的情况来看,国有背景的老牌公司从批筹到开业,进展神速。而2015年已获保监会核准的安邦人寿成立安邦基金和民生人寿收购浙商基金,截至目前未有新的进展,仍尚未拿到证监会批文。

至于哪种是保险机构进军基金业的最优路径,业内亦有不同的声音。参与了太平基金收购过程的汤海涛认为,通过收购的方式,比新设公司效率高,能很快进入基金业,但是找到好标的并不容易。对于太平这样具有国企背景的公司来说,收购的首要标准是壳资源要干净,没有负面,亦未受过监管部门处罚。

业绩居末但身家清白的中原英石基金进入太平保险的视野。该公司股东中原英石的股东中原证券和英国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Ashmore)亦希望太平保险集团接盘,双方洽谈顺利,从达成股权收购意向到开业,仅用了一年。太平资管通过先收购再增资的两步走方式,最终获得70%的控股权。

不过,汤海涛亦表示,虽然收购牌照可以较快进入基金业,但进入后的整合过程则比新设立的公司艰难得多,就如同旧城改造比新建楼盘要复杂。双方在文化、人员、业务等方面的融合非常不容易。“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仍在进行。我来这儿以后,头发都白了很多。”汤海涛笑称。

汤海涛认为,几种模式相比,可能新设公司是较好的选择,虽然筹建期较长,但法人治理清晰,经营布局可以一步到位,效率最高。

与国寿安保只在某个业务板块实行事业部制、泓德基金对优秀基金经理采用事业部制不同,2015年4月27日获得基金牌照的泰康资产公司,在旗下采用了公募基金事业部制。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公募基金事业部总经理金志刚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事业部形式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在起步阶段可以借助公司现在的优势,在资源共享、运营、IT、法律、风控和财务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不过,联合风控和沟通的成本也会增加。

汤海涛则认为,公募基金事业部制虽然成立相对比较便捷,但一个问题在于,如果放在保险资产旗下,则事业部将面临同时受到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而各自的监管体系不同,在产品审批、业务经营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监管要求。另外,在保险资产公司的机构投资平台上直接运作个人理财产品,经营的方向也有所差异。

金志刚亦表示,事业部和独立子公司形式各有利弊,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组织形式。据介绍,泰康资产公司也在论证成立基金子公司的可能性。

大树下好乘凉?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公募基金资产合计达9.53万亿元。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保险资管公司则有2家。

随着新的主体不断进入,基金业竞争日趋激烈,进入行业前列的门槛亦随之提升。比如,2014年,进入行业前十的门槛是1157亿元,2015年则升至2513亿元,2016年,进一步升为3387亿元。

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则呈逐年下降之势。2014年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占全市场的52.33%,2015年为49.07%,2016年为47.29%。一位基金业人士表示,这反映出行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的特征,体现出新进入者对于市场份额的抢占。

“基金业就是拼爹的行业。”基金业人士常以此自嘲。

“拼爹”的趋势在去年下半年愈发明显。2016年下半年以来,多家行业领先的老牌基金管理人规模排名下滑,有的规模下滑千亿。银行系基金则在规模排名前十中占据四席。其中,总规模仅次于天弘基金的工银瑞信基金的非货币基金以3742亿元规模排名第一,成为唯一一家非货币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基金公司。今年3月,工银瑞信一单募集规模便高达909亿元,羡煞同行。

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进军基金业,保险系基金板块也开始逐渐发力。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国寿安保以908亿元位居第25名,位次上升7位,规模增长123亿元。泓德基金和太平基金的基金规模都已过百亿元,特别是2015年末仅有1300万元资产规模的中原英石基金,变身为太平基金后,发行的首只公募货币基金首募119亿元,创下保险系公募基金产品首募资金规模纪录。到2016年末,其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激增至152亿元,名次则从末席升至第71位。

汤海涛透露,除了第三方机构认购,太平保险集团也给予了很好的支持。“顺利实现首发,为公司的运行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关键是提升了信心。”

据介绍,为了支持太平基金尽快打开市场,根据太平集团的规划,将给予其一定的支持。

一位保险机构出身的保险系基金高管谈及保险公司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的切身感受是,母公司的品牌效应,使得他们在与机构投资者谈合作和投标时非常容易得到认可,“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理念和风控方法,与很多机构投资者风控要求一致,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一些保险系基金公司管理层跨界履历所长期积累的人脉,也为公司迅速打开局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成立后,得到了很多原来的银行客户的支持。如果是(别的)新基金公司,和国有大行达成代销合作太难了,包括人才招聘,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果没有一定的口碑,人家凭什么选择白手起家的公司?”一位保险系基金高管表示。

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层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一直是基金大户,现在成立了保险系基金公司,到哪家银行谈合作,银行多少都得给面子。特别是有大公司背景的,更是银行的座上客。

诸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认为,保险系母公司的支持和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对其产品的“买买买”模式,而是来自保险系的思维特点和投资风格这类企业DNA。华泰保兴基金总经理王冠龙认为,保险公司擅长做固定收益类投资,比较关注国家宏观形势和国际大局,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思维,“这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在这一点上可能和别的基金公司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保险系基金公司普遍更重视风控,风险偏好相对比其他基金低,看重回报与风险之间的相对平衡,受托保险资金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使得其与保险机构合作时,比较能够得到昔日同行的认同感。

对于保险系基金公司来说,股东业务绝不会仅仅是全部的追求,开拓来自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和个人投资者的业务,才是长久发展的决胜之道。

对于保险集团来说,进军基金业是其顺应大资管时代开拓财富管理领域的现实,完善金控平台的重要一步。从目前保险集团的布局来看,基金公司正是切入财富管理的绝佳平台。

保险系基金之于保险集团的意义在于,使得其金融综合化经营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推动其在金融业务领域的战略性布局。借助基金公司的平台作用,实现集团旗下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

但是,从以往主要做机构业务,如何转而面向个人投资者,是保险系基金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整个保险系公募基金行业都是一个挑战。”王德晓表示。

在外界看来,保险公司股东庞大的代理人销售团队,是现成的销售资源,银保长期的渠道合作,亦可为之所用。据了解,国寿安保的兄弟公司中国人寿股份公司(601628.SH,1628.HK)去年已取得公募基金的销售资格。按照其规划,依托中国人寿150余万保险代理人团队的强大销售能力,有望成为具有保险系基金公司鲜明特点的保险代销渠道。不过,受访的多位保险系基金高管表示,以保险营销员代销基金产品并非顺理成章的事。目前已开业的公司中,保险系股东的销售团队都还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多位保险系基金高管剖析,这有几个原因,一是营销员代销基金,需要首先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目前获得该资格证书的营销员并不多。

另外,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的销售佣金提取方式、比例有所不同。如何让保险营销员有强烈意愿代销基金,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索,目前还没有成为主要渠道。

目前保险系基金仍以银行渠道、第三方平台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直销渠道为主。银行代销手续费压力日益加大,而银行渠道的基金客戶群体存在不稳定性。而互联网平台的特性,则适合销售三个月以内的能产生持续流量的产品。

在上述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层人士看来,保险系基金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用自己资产配置中的货币类、指数类基金等产品去置换资源,因此保险系基金公司的直销规模比较容易做大。

一位保险系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在非牛市环境,第三方代销渠道的产出和价值贡献占比并不高,需要找出相对贡献率比较大、比较有特色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深度的合作。而这类比较有特色的第三方平台的价值在于,其有自己的资金管理业务,可以作为保险系基金的机构客户开展直投业务,因此“双方的合作是有多方面的”。

王冠龙表示,未来一段的生存和发展,销售可能是保险系基金公司最关键的环节。对于渠道端的发展困境,保险系基金迫切需要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比如与保险的交叉销售、新兴的互联網营销渠道等。

此外,多位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都表示,正在积极研究智能投顾这种新模式新业务,另外高净值人群也将是尝试的方向。

汤海涛表示,“拼爹”固然有助于迅速打开局面,但不能一直“拼”下去,要回归基金业“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受托理财的本源。

布阵多元产品线

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在几家保险系基金公司里仍占据大部分比例,产品线相对单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9.16万亿元,产品数量达3867只。而保险系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数量还仅为两位数。

多位受访保险系基金公司高管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打造丰富的产品线,特别是对FOF基金等新品种进行研究布局,是当下的重点工作。

金志刚表示,今年公司的产品线建设,将进一步发挥股债双线投资优势,除了巩固现有的产品优势,继续开展工具化产品的布局,推进沪港深基金、主动量化基金、定开产品等热点产品开发,还将对目标日期基金(TDF)、养老金产品和FOF等新型产品进行前瞻性布局。

丰富基金产品线,不单是保险系基金公司面临的问题,亦是整个基金业面临的问题。今年3月,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第12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上表示,公募基金产业链发育不足,过多依赖外部销售渠道,代销关系削弱了公募基金募集职责,销售利益最大化加剧频繁申赎。另一方面,结构化产品、定增基金和定制基金等短期资金驱动型产品层出不穷,短期化行为突出。

在洪磊看来,基金公司要打造适合不同市场周期的投资工具,形成“春、夏、秋、冬”完整产品链。

洪磊强调提出,通过公募FOF的大类资产配置,可以化解基金业系统性风险,要推动理财资金通过公募FOF产品转化为长期资产配置需求。

FOF(Fund of Fund)称作组合基金,绝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其他的基金。FOF起源于美国,首只FOF基金由VANGUARD公司发行。

2016年9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以来,基金、保险等机构都在厉兵秣马。据了解,该文件发布后,保监会原则上同意在保险资管产品中,除了之前所包含的权益类、固收类、流动性以及险资发行的债权计划等非标外,还包含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通过MOM和FOF方式进行资产管理敞开了大门。

2017年3月17日《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已有27家基金公司上报了57只FOF基金产品,涵盖了全天候策略、量化精选、多类资产配置、稳健目标风险和中证金牛成长20等不同策略和风险特征的产品。

5月17日,证监会发布的《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草稿显示,“养老型基金可以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运作”,为FOF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空间。

对于诸保险系基金公司来说,FOF同样是重要的发展新机遇。多位受访高管认为,基金是国内保险资金最早可以投资的标的之一,脱胎于保险资管的保险系基金公司在FOF投资上已有多年的实战经验,且经过了几轮牛熊周期的考验,专户FOF已得到了许多机构客户的认可,这是保险系基金公司优于其他基金公司的一大优势。

民生通惠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葛旋认为,保险资管应该是各类资管机构中最适合采用FOF和MOM(Manager of Manager)投资平台的机构,因为“保险资金是MOM、FOF理念的天生实践者,有这样的基因”。

根据有关统计,按养老型基金指引列出的基金管理人条件,目前国寿安保和平安大华基金各有一名基金经理符合条件,基金经理符合条件、所在公司尚不符合条件的则有太平基金和泰康资管公募基金事业部。

十几年来亲历了保险资管业崛起整个过程,如今从已成熟的保险资管业,转到新生力量的保险系基金,多位受访高管表示,目前所有保险系基金公司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市场空间足够大,但现在还没有出现行业领跑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