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俞燕
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中心和中国唯一的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和创新正在成为引领青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历经三年的探索和建设,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下称“财富管理试验区”)不断向纵深拓展,“财富青岛”正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品牌。
2016年6月,中央深改办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24个金融改革试点区域进行改革创新综合评估,财富管理试验区获得优异成绩。
2016年4月,青岛首次被纳入伦敦金融城国际智库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榜单,列第79位,9月跃升至第46位,成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紧跟上海、北京、深圳,列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第4位。在“全球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15个金融中心”及“全球金融中心声誉优势”专项排名中,青岛均列全球第2位。2017年3月,第2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发布,青岛再次跃升8个位次,排名第38位,“财富青岛”城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2017年2月,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中心和中国唯一的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改革和创新正在成为引领青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今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也是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财富管理试验区“十三五”推进方案,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国家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时,财富管理试验区将努力在中国特色财富管理道路的理论、路径、措施、政策等方面取得体系化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牢固确立,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框架初步形成。2020年,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争取达到10%左右。
和其他试验区不同,财富管理试验区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试点任务和新的使命,有望在金融政策、体制突破层面,获得更大的灵活度和发挥空间。
三年前,十一部委下发的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财富管理试验区要推动财富管理相关金融改革创新,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对财富管理进行综合性金融监管。在探路金融监管改革创新领域,青岛将继续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突破。
2016年,青岛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68.8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市GDP增速4.9个百分点,比财富管理试验区获批前增长42.9%;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7%和12.2%,比财富管理试验区获批前分别提高0.9个和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4年2月,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培育多元化财富管理机构被列为首要任务。根据规划,主要围绕金融机构改革转型、新兴财富管理行业两条主线做文章。
传统类机构层面,未来的具体思路是,培育和打造与青岛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的法人金融机构集群,引导现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特色化财富管理机构转型,争取在寿险、期货、公募基金、金融租赁、证券公司、民营银行等法人机构方面实现突破,争取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设立的财富管理专业机构在青岛聚集发展。
在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领域,以国家出台互联网金融发展意见为契机,青岛将规范发展财富管理相关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物联网金融业态,以及新兴独立财富管理机构。
青岛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要像培育制造业领域的海尔、海信一样,培育青岛形成2家-3家在业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确立财富管理试验区在新兴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中的核心和优势地位。
为此,青岛提出金融机构布局2020的目标:金融机构总数达到300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达到600家,金融及财富管理机构托管资产规模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长远目标则是:到2050年,在财富管理试验区带动下,中国特色财富管理道路形成,中国特色财富管理理论、模式、实践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战略,试验区的任务和使命基本完成,青岛作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面建成。
财富管理试验区获批以来,青岛市政府与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人寿和国泰君安证券等19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财富管理资金、机构、市场等资源聚集达成100余项合作意向,强力支持了青岛经济转型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
经过三年的建设,目前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已聚集于此:工商银行瑞华国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农业银行信恩润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青岛)中心、光大银行资产托管青岛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揭牌运营,私人银行、私募基金等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呈现加速聚集态势,财富管理专业供给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6年2月,青岛市地方版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青岛市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运行,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批量收购和处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业务的市级AMC(资产管理公司)。青岛成为全国获此资质批复的第一个计划单列城市。
总部位于青岛的当地法人金融机构青岛银行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银行,青岛银行旗下的青银金融租赁公司开业,综合经营特色逐步显现。中路财产保险公司、青岛港财务公司和青建财务公司等一批总部位于青岛的法人机构获批设立。
此外,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开业运营,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获批成立,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正式开业。目前全市权益类市场达到8家,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二,保持稳健运行。
据了解,青岛与伦敦金融城、卢森堡、新加坡、韩国等境外重点区域的合作率先实现突破,机构落户、业务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财富管理公司——青岛意才财富管理公司进驻青岛,带来国际财富管理行业标准和较强的示范引领效应。此外,德意志银行、星展银行和澳新银行等全球知名金融机构进驻落户,青岛金融业的国际化色彩凸显。
全国第一家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第一只以“人民币”字样注册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山东省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纷至沓来。作为财富管理试验区的核心区, 2016年以来,金家岭金融聚集区新增金融及类金融企业170家,累计落户企业530家,涵盖20类金融业态。
截至2016年末,青岛市金融机构(不含地方金融组织)达到230家,比财富管理试验区获批前增加37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27家,是获批前的1.8倍;外资金融机构34家,比获批前新增8家。登记私募机构106家,比2014年底增加66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128家,比获批前新增29家;合计注册资本达到198亿元,比获批前增长46.1%。已有13家银行机构总部在青岛设立私人银行。
经过三年建设,财富管理试验区基本形成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全业态金融组织体系。
根据青岛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在金融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上,将围绕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市场为核心的财富管理交易体系,构建涵盖股权、产权、债权、矿权、林权、航运、海洋产权、农村产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类市场体系。
2015年12月,青島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这是青岛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又一项重要成果。该交易中心由原北京金交所董事长熊焰推动建立,主要经营各类金融资产注册登记、托管、交易、结算及其他相关服务。截至目前,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已突破10亿元。
涉及区域股权、金融资产、海洋产权、场外市场清算、信用资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财富管理特色要素市场,则纷纷投入运营或获批筹建。比如,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70家,展示企业1790家,累计实现融资52亿元,财富管理交易板块的累计备案金额达到234亿元;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已促成交易额580亿元。
山东金交所青岛分公司2016年6月正式成立运营。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正式落户。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基金板”,进一步完善了平台的生态系统。
此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扩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设立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和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等60项政策获得突破并进入实施阶段。
财富管理市场体系的完善,提升了青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意识和水平。2016年,非金融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982亿元;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到38家,发行股票40只,是“十一五”末的近两倍,形成了全国资本市场的“青岛板块”。
为促进财富管理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青岛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健康、教育、影视、体育、会展、时尚消费品零售、中介、慈善、高档汽车、航空与邮轮游艇等财富管理十大配套产业规划。为加快这些配套产业规划实施, 促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11月,青岛市政府又出台了《加快推进财富管理配套产业发展的意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动力,提升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智本支持,根据青岛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青岛金融从业人员总量超过10万人。为了向财富管理试验区和“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人才保障,激发金融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16年11月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关于青岛市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推出了在全国最有力度的机构落户、人才引进、金融创新等扶持政策,实现了青岛金融人才政策的突破。
根据该意见,青岛每年引进10名左右、五年引进50名左右金融领军人才;每年培养引进100名左右、五年培养引进500名左右金融高端人才;年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五年引进培养5000名左右金融专业人才;每年培养数千名、五年培养1万名左右金融技能人才。
为了把青岛打造成金融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发展的阵地,青岛与高端金融智库、重点院校合作开展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是把国内人才和机构引进来,比如,以彭实戈院士为带头人的中国金融风险量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协同创新金融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金融与财富管理研究院揭牌运营。山东财富管理研究院在青岛成立,致力于为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及企业投融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此外,青岛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战略合作,成立青岛四十人研究院和基金会。二是与国际机构牵手合作,面向海内外积极吸引金融及财富管理教育资源,比如,上海财大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青岛共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将全球顶尖金融工程专业引入青岛。与剑桥大学、联办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试验区共建剑桥大学青岛联办财富管理中心;与英国证券与投资协会、美国沃顿商学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达成国际化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合作意向,正在有序推进。此外,试验区举办卢森堡财富管理专题培训班,搭建财富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化平台。
财富管理试验区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发布《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报告》,对全球主要财富管理中心、全球著名财富管理机构、财富管理行业监管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以进一步发挥财富管理行业的风向标作用,积极探索财富管理业务统计体系建设,形成首个财富管理统计指标框架。
青岛从地理位置看,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是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在金融业走向高度聚集的现代金融格局下,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金融市场容量,还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任何一项金融指标看,青岛似乎都不具备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必要优势。
从全球财富管理市场的格局看,传统的财富管理中心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过去几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年均增速超过30%。相关研究数据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增长至全球首位,达1.09亿,预期中国的财富总值于2020年前将增至36万亿美元。
随着全球财富管理市场格局演变,逐渐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从国际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资源推动型。比如美国的各个财富管理中心,是依托其金融中心地位,发达的金融体系本身对高净值人士及财富有着吸引和汇聚作用。另一类是政府推动型,瑞士、新加坡、香港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形成,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崛起和财富的聚集,在中国内陆,上海、北京、深圳等中国主要的金融中心的定位已经确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岛启动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路径,确定自身的定位和模式,是摆在相关决策各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财富管理金字塔”方法,是国际上比较权威的针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细分方法。主要是按照客户拥有的可投资金融资产额进行分层。目前,世界主要的财富管理中心大多以服务“高净值客户”为导向。
青岛市金融办负责人认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应坚持普惠与高端并重的财富管理体系建设理念。分别针对工薪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高净值人群和超高净值人群,量体裁衣、设计财富管理金融产品,提高财富管理服务的针对性。这就是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的地方特色。
从这一角度看,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不可能照搬国际经验,瑞士建立在私密+信任基础上的欧洲模式和开曼群岛的离岸模式与青岛有着本质不同,并不具有借鉴意义,反而新加坡、香港依托港口的政府主导模式,具有一定参照价值。
香港和新加坡均为港口城市。青岛某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认为,港口货物流带来资金流,围绕在货物流基础上提供相应的资金流金融服务,这是青岛未来发展金融中心可以学习的模式。此外,新加坡政府在建设金融中心层面强有力的推动和引导,也值得青岛借鉴。
对此,亦有市场人士提醒道,目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存在明显的刚性兑付,资金委托人往往收益率期望较高,但对潜在风险承受准备不足,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当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发育程度和专业水平仍然不高,财富管理市场不应脱实向虚,不应该盲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配置,应该根植于中国现实和实体经济自身,寻找财富管理中国特色之路。
总之,财富管理中心是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没有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金融市场的繁荣,很难形成财富管理中心,经济中心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财富中心,对于青岛而言,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是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的重中之重。
财富管理试验区自国家批准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双重角色:一方面要立足青岛,探索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特色化的财富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区域的先行先试,积累推动全局性金融改革可供复制和借鉴的经验。
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市场主体的不健全、投融资渠道的不畅以及产品服务创新的不足都成为制约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因素,与迅速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率先在业务层面上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不同的监管部门对相同的财富管理业务的监管规则并不一致,金融机构之间往往会通过复杂的交易链条来规避监管,矛盾日益突出。
财富管理试验区作为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改区,全局性金融监管体制障碍是其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金融监管架构本身与市场发展不适应,成为制约青岛金融改革试验推进的最大困扰和障碍之一。推进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打造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探索创新中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做好规划引领,铺垫好上升轨道。
2014年以来,青岛方面一直在尝试率先启动财富管理综合金融监管改革,将各类具有财富管理性质的机构进行统一监管,由地方政府牵头,地方金融办、一行三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青岛证监局、青岛保监局)等金融行业相关部门形成联席监管机制。目前,财富管理试验区发展委员会框架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青岛市金融办与驻青一行三局建立了政策联动机制,结合各自职能细分政策领域,明确分工,定期交流,推动形成了一批既符合金融改革导向又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政策争取与改革诉求意向。
比如,针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投资机构设立,专门建立了跨境财富管理工作小组,形成了涵盖机构准入、业务监管、风险防范等各环节的综合监管体系;由市金融办、一行三局、相关部门组成打击非法集资、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机制;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建立了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涉及到财富管理综合经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投融资、新型金融机构设立等金融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多个全国“第一单”在青岛落地。
比如,青岛保税港区获得国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现货交易外汇管理政策试点,在全国首创“贸易项下前置美元保证金制度”;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创新试点被中国保监会作为“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青島获批成为个人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首批试点城市;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扩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设立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和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等60项政策获得突破并进入实施阶段。财富管理试验区政策“试验田”的功能充分显现。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区地位日益巩固。
据了解,为了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财富管理试验区将重点围绕“打造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全业态金融机构集群,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增加金融服务供给,优化金融服务结构,推进深层次金融改革创新,形成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拓展多渠道直接融资方式,完善广覆盖保险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金融基础工程,发展特色化金融空间布局和优化高质量金融生态环境”等十个方面的重点继续向纵深推进。
根据构想,未来财富管理试验区将实现“全域布局,梯次提升,高点突破,特色组团”的发展理念,搭建起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
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从获批到建设,正好跨越“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如果说“十二五”是奠基阶段,“十三五”则是大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青岛市金融业实现了倍增式跨越发展。2015年,青岛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88.3亿元,是2010年的2.4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3%,较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1%,较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一批金融机构茁壮成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比如,青岛银行实现上市,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信托公司进行重组,中路财产保险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青岛啤酒财务公司、青岛港财务公司和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和市场机构设立运营,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韩国产业银行、釜山银行、台湾国泰世华银行、韩国现代财险、日本兴亚财险、台湾国泰财险、中德安联人寿和德华安顾人寿等一批外资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市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推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打造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根据青岛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青岛市将以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重点发展蓝色金融、绿色金融、高端金融、普惠金融和外向金融,聚集金融资源,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能力,全面提升财富金融型经济的规模比重和效益水平,在探索中国特色财富管理道路方面有显著进展,为建成面向國际财富管理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则是,到“十三五”末,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牢固确立,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框架基本形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实现这个目标,青岛需要一套有规划、有步骤的建设措施。《财经》记者从青岛市金融办获悉,青岛市制定了十项举措。
具体而言,“十三五”期间,推进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既需要增加市场机构数量,引进和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金融企业,搭好金融唱戏的平台,又要做好金融业的供给侧改革,引导更多资金“脱虚向实”,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既要进一步拓展本地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放眼外界,发挥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推动金融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金融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
在“十三五”期间,既要营造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的发展小环境,也要构建青岛金融发展的大格局。除了搭建好人才培养、金融研究、后台服务、配套产业与文化培育等平台对财富金融型经济的支撑作用,搭建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又要把握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方向,利用好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突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打造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经过三年的建设,财富管理试验区的政策“洼地”效应已初步形成,一批重点项目进入对接落地阶段,“财富青岛”城市品牌正受到国内外关注。
“以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作为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总抓手和新引擎,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青岛方面表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