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郑剑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必须抓好的重大任务和举措,是我们党关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集大成。这实际上是在继续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决定》站位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创新亮点很多,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十九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特别是实现长治久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必要要求。
《决定》的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是讲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问题的,同样亮点很多、富有新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此相关联,我们党的重要文件在结构上基本按照这个布局来展开。
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过去大都放在一起讲。这次《决定》在结构上有变化,把社会建设分为两部分即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来讲,从而论述更充分、部署更全面。这两部分共有9条,分别为4条和5条,条数是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部分之和。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有着深刻的道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是保证:经济建设是做蛋糕,社会建设是分蛋糕,五者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又各有所指、互有区别。从社会建设自身看,民生就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生老病死,民生保障更是分蛋糕;社会治理是为分蛋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与民生保障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决定》把二者分开来讲,深化了我们对二者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直接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社会治理直接提升人民安全感,又促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决定》第八部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条内容分别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表述很有特点,就是对民生保障以及就业、教育、社保、健康制度机制都有一个定语:民生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的,就业促进机制是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教育体系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覆盖全民的,健康制度保障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其中包含一些新提法新举措,有着丰富的政策含量,比如提出“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等。所有这些,都强调统筹城乡、覆盖全民,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决定》第九部分“坚持和完善关键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共有5条,内容明显增多,增多就增多在把“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展开来讲。其中也有不少新提法新举措,比如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面”“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过去往往是一两句话,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条内容非常充实,明确提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等。这些内容与要求,与今天的论坛主题密切相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落实,也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此,提几点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但这些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原因。马克思说,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我们要著眼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来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工作举措、推进实践创新,努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又致力于通过实践创新、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改善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不是庸俗的抽象思辨,而是现实的重大选择,关系党和国家性质及发展方向。这样,我们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总称,它包括多方面制度,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需要展开、做实、具体化,同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实际生活中,我们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有短板、有弱项,需要健全完善起来、补齐加强起来。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无论治国理政还是管人管事,如果制度有短板,效果就会打折扣。
以制度推进工作,有制度保驾护航,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才能走得更实更稳,取得更大成效,更好造福人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而不能执行、不便执行、不去执行,就会失去意义。现在我们不少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往往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在嘴上,虽然也能起点作用,但作用不大、效率不高。尤其是我国有着长时间的封建传统,一些人不习惯按制度行事、受制度约束,有的领导者不善于运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动工作,结果造成制度无力、法治不彰。事实充分证明,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单位,依法办事、按章办事效率都是最高的。强化制度执行,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治理效率、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归根结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要下大力气。
制度是正确方针政策和成功经验做法的升华和固化。制度有刚性,也有温度;是规范,也是依据。以制度推进工作,有制度保驾护航,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才能走得更实更稳,取得更大成效,更好造福人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