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景观园林设计之空间转换研究

时间:2024-07-28

刘浩强 韩继文 刘文惠 张建林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空间转换是中国传统园林趣味性的灵魂所在,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空间转换是指随着行进方向的不断改变,人们在行走路线中会获得婉转隐约、步移景异、妙不可言之感,体会到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精髓。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转换的次数越多,就代表景观设计的浪漫性与趣味性越强;反之,则代表实用性、交通性越强。而我们的景观设计就应该多在空间转换上做文章。广义上的空间转换是指在一定研究范围内对两种不同空间在空间属性、空间风格、空间感受等方面完成转换,达到平滑过渡且不违和的效果。

1 空间转换的理论体系

空间转换理论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通方面,指人群顺着路线在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转换,这个定性为初级路线转换;二是视线层面,指视线在在游览景观过程中从一个节点转移到另一个节点的转变,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是视线转换。视线转换是人为可控的,是由路线和周围环境景物相互关联的。

1.1 路线转换

人在行进过程中是根据眼睛提供的信息来移动的,但是行走轨迹又是由路线限定的。要到指定目标首先要有路线,再者也不一定能直接通达,很可能还要再绕路,进行一定的路线转换。转换的次数,路线的长短都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

1.2 视线转换

视线转换的研究对于空间分析应该更有价值,由于景点之间的吸引力和路线上的不断调整,视线转换得以实现,而且,路线转换的频率影响着视线转换的频率,路线转换越频繁,视线转换也会越频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通过频繁的路线转换创造了

高频的视线转换,而在视线层而上看到的内容则是景点营造的关键。因此,如果说游园是一种“阅读行为”,那中国传统园林正是通过不断的视线转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来丰富“叙事内容”,延长“阅读时间”,以利于“阅读者”深刻理解园林的主题和内涵。

1.3 视线和路线的差异

在空间设计当中,视线通达与交通通达是不同的概念。人群行走在路线上来到达目的地,具体轨迹是大致固定的,但是视线是不固定的,可以随着人眼四处张望。但是人眼又受限与人的位置,说到底还是和路线有关联,并不能完全摆脱路线的限制,只是有一定的差异。

2 具体对象研究

选取的研究对象基地位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东部,其北边是篮球场,南边隔路与田径场相望,东边临近夷山大街,西边隔路与试验田相望,交通便利且地势平坦。考虑到基地范围为北宋外城城墙保护区且现状为城郊结合部,设计时则基于校园与城市的双重属性,将校园景观与城市景观在此地相结合,满足河大师生需求和社区人群丰富多样的需求。设计整体架构上采用“转换”的主题,意在城市与校园的转换、中华传统与西方现代的转换、闹与静的转换、运动与休憩的转换等,满足校园与城市的双重诉求。另外我们也采用“肌活”、“生长”的概念,合理地组织空间序列与架构,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采纳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理念,争做海绵城市的细胞——“雨水花园”,打造本地化的植被。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也面临较大调整。城市用地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深刻改变,尤其在城市新城区的更新建设速度愈发加快,导致新老城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更新不到位、新老城区城市肌理割裂、城市文化脉络断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尤其在开封这样的闻名古都,这些问题在新老城区结合部表现的最为直白。

以人为本出发,设计的立足点是使用人群,主要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我们的设计应同时满足师生和社会人员的需求。以自然为宗旨地看待评级为第二自然的基地,应适当保留原有的植被与肌理,将实用与美学有机结合。以生态为主体,应大力采用当下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出符合当前基地的“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的细胞。以地域为特征就要求我们根据开封当地的文化脉络来设计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来,使设计不仅作为物质景观更作为人文景观出现在公众面前。

基于对“转换”的思考,考虑到景观与都市发展的关系,将景观引入城市的同时也使城市的扩张融入周围的景观。城市是为了健康生活而建,而不是为了单纯的赢利和投机,关心的首要问颐是将绿色空间作为新老城区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案致力于在新老城区之间、大学校内外之间、中式传统与西方现代之间完成“转换”。同时通过功能和事件的重组,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希望改善区域微环境,打造生态示范区,建立生态网络。同时创造了富有弹性的水平表面,允许具有行为表述性的社会模式和社会群体以临时的,突发的,相当里要的方式占据这些表面,重组活动与事件。此地块处于区域敏感节点,是师生进校的门户,而合理的规划最终将使场地焕然一新,重新肌活区域活力。通过功能与事件的重组,向周边社区“借”功能,将形形色色的城市生活卷入绿色公园,创造差异性丰富性的空间,为各色人群提供舒适且合用的空间,功能联系更为密切和有机,辅助了城市职能,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公园与建筑,绿地与城市因借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综合体。

狭义上的空间转换在本设计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湖面北部传统园林展示区用一堵堵直墙相互围合、嵌套,造成一个个转折路线,创造出一个个有趣的转换空间。这也是对传统园林空间转换设计手法的深切缅怀和祭奠,以此来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3 研究总结及感悟

通过上述景观园林空间转换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传统私家园林如江南私家园林,正是通过空间转换手法的广泛且巧妙的应用,它的空间塑造在得到良好视线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功能使用的效率。所以优化路线设计、强化建筑群体之间的关联,是设计的重中之重,以此来达到完美的境界。

第二,在景观园林空间转换的分析中,对于更大范围内的研究,我们也应该注意空间转换有狭义与广义的分别,我们要区别对待。

第三,也应该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大众到个体,系统的分析可以方便达到更真实可信的结论。

第四,在景观园林设计当中,有许多极具特色的构件,对视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不同状态下,会有迥然不同的效果。我们应当注意景观园林设计中节点小品的妥善应用,来使设计添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