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罗燕
作为一名记者,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自己报道中的呼吁得到回应,报道中期待推动的事情落地开花。
2019年,最让我开心的事是家庭教育火起来了。从政府到社会,从家庭到学校,都涌起一股关注家庭教育的热情。家庭教育讲座、父母课堂、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课程开展起来,而且大多是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我相信,当我们的关注点从孩子的学习成绩移开,注意到更好的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时候,我们离正确的教育之道就更近一步。
最开始做家庭教育报道的时候,我有些迷惘,不知道从哪个点入手。一次,偶然路过一所中学,正好是放学时间,家长在门口接孩子。一个老师向一名学生的妈妈反映了一些情况,之后只见那个妈妈挥手就扇了孩子3个耳光,并大声斥责,要求孩子认错。
在那么多老师、同学面前,孩子毫无尊严,掩面痛哭,说“我错了”,老师站在那里也不知所措,只是让孩子“以后不要再这样”。
这3记耳光对我触动很大,家校共育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这是真正的家校共育吗?看起来更像老师和家长在联合欺负孩子。
家校到底应该怎样实现“共育”?谁来指导家庭教育?我决定去探寻这些问题。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了几所小学、中学的老师、家长,也请教了几位专家,最后形成了一组特别报道《寻路家校共育》。
北京顺义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社区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在采访中,我遇到很多老师,他们给我讲了很多故事。多年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做着家校沟通,处理一些家校矛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有一些困惑。
有些案例在报道时没有采用,但我依然印象深刻。有位老师讲道,现在很多孩子都有电话手表,跟家长随时保持联系。一次,班上有个女生被一个男生划拉了一下,那个女生立刻给自己的爸爸打去电话。很快,女生的父亲赶到学校,怒气冲冲地说孩子被打了。
老师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后才发现,女生手上有一道划痕,是一个男生不小心用书划的。当时,老师只能安抚女生和家长,让男生道歉,但她心里也感到一些委屈,为什么学生在班上发生矛盾不能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而是通知家长?为什么家长不先了解情况便责问老师?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超过九成的班主任报告与家长的沟通遇到困难。其实,反过来想一下,可能家长也会觉得跟老师的沟通不畅,因为沟通是相互的。关注点不一样,信任度不够,成为很多家校矛盾的触发点。
如何更好地跟家长沟通,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北京海淀区的很多教师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
其实,在《寻路家校共育》的报道中,我有一个遗憾,谁来指导家庭教育?显然,仅仅依靠学校是不行的。有老师告诉我,让学校或老师指导家庭教育是不合适的,因为老师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但没有教育家长的义务,也不具备这个能力。老师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实在没有精力再放到家庭教育指导上。
我一再追问,到底谁来支持家庭教育?专家的看法也分成两种,一种是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可以由学校承担,因为学校联系家长更加方便,开展家长课更高效。另一种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应该由社会力量进行,这样更容易让家长接受。
在后来的持续关注与采访中,我发现这种分歧并不重要,多方力量都在积极支持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比如,今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修订)》,明确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并根据时代特征增加了多子女养育及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媒介教育等内容。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份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要求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
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一些家长讲座,家校共育的意识在不断深入。在《北京为家庭教育赋能》的报道中,我到北京顺义区、朝阳区采访,发现两个区都在积极推动家庭教育。顺义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经常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沙龙,并且在一些社区开展绘本领读活动。
最早在朝阳区开始试点的“伴随成长每周一信”,按照孩子周龄,通过短信或微信的方式向家长推送育儿知识,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在全国很多省份落地。
家长课堂多起来了,但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家长,是不是愿意学,是不是能学以致用。
事实上,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这种焦虑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如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何让孩子顺利地幼小衔接、小升初等问题都让家长费尽心思。
為此,我们在今年儿童节来临之际,推出了封面报道《跨越焦虑,成为更好的家长》,探讨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怎样走向更好的家庭教育。
“优秀的父母要有农民的心态。”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的这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少指责孩子,多反思自己的问题,如同农民种庄稼,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不会责怪庄稼,会想这是自己没种好。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炼,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路上。网络上各种育儿技巧很多,但我逐渐发现,相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更加重要。
记得一次在早高峰的地铁上,拥挤的人群中,一个年轻妈妈在看家庭教育的视频,这让我想起顺义区开展的家庭教育讲座,放到公众号上常有10万以上的点击量。家长课堂这么火,相信家庭教育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