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马 燕 林子伊(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方法
马 燕 林子伊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水土保持则是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有效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应用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在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方法的概念、评价目的和原则及评价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提供相应的参考。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指用于保护水土资源的各项手段或方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农业技术三大技术性措施,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统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成为我国“人与自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都较大,不同区域环境下的水土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具体落实离不开其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支持。
1、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内涵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是基于“水土保持措施”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具体是指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区域环境特征出发,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体系为依据选择出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对这些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由此可见,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评估及筛选是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及目的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筛选出最适宜于当地区域环境水土保持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水土保持措施。因此,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在基于当地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气候特征等区域环境基础进行的;二是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三是经济性和生态型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考虑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恢复性价值,亦要注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促进两者的有机统一。
3、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讲,我国用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对比分析法、模拟分析法、成因分析法等。但就其实施现状而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理论的不完善性,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关于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多数集中在对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及保存率的研究上,而却鲜少有对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的;二是缺乏可操作性,就目前来说,虽然存在着水土保持适应性评价的成因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且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但其缺乏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三是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是一个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的动态化综合评价过程,但就目前来讲多数评价将重点放在了各类措施的实效性评价上,即事后评价环节,但在此阶段所有用于水土保持的措施均已完成,再对其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仅可以对其它水土保护措施的评价起到参考的作用,而无法再改变事实已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效果,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健全的。
1、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的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参考
正确的理论对于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从整体上提高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水平,应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从而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这就要求,在对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在因地制宜区域理论指导下对不同区域环境下的水土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正确把握水土保持的客观规律性,并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掌握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或者是实际参与过的适宜性评价工程,利用 GIS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对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空间适宜性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以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2、完善水土保护措施适宜性评价体系,提高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在水土保护措施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定性及定量的原则,明确各项适宜性评价指标,建立起不同等级的适应性评价指标子体系。如可将评价体系分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子体系、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子体系以及经济效益评价子体系,这为一级指标体系,并分别于每个子体系下再构建二级评价指标子体系,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或者是根据前人研究建立起产出和期望评价指标体系,将水土保持措施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视为投入,其对自然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视为产出,而将对其的预期效果视为期望,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衡量。这样以来,就可以将不同的评价方法融合在一起构建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库,以便于根据实际的适宜性评价需求选择合适的适宜性评价方法。
3、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流程,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既要注重事后评价,获取相应的评价结果,并对其进行存储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可将案例的评价过程、采用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分析等输入进数据库中,以用于以后其它水土保持措施适应性评价工作中;亦要注重以当地区域环境特征及前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事前及事中评价,以选取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或者是实施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加以纠正,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在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结合我国水土保持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及最终目的,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我国的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方法,健全我国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体系。
[1]张玉斌,王昱程,郭晋.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 水土保持研究,2014,01:47-55.
[2]郭剑,向万丽,罗婷.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106.
[3]代富强. 水土保持技术的适宜性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4,12:8-12.
[4]黄琴.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5,05:115.
[5]蒋明红. 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过程构建研究[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6:14-15.
G322
B
1007-6344(2016)06-0305-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