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范菁菁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 404100)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健。化验室是水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化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和全方位的监督,正确地指导生产,确保水泥质量。水泥生产是流水线式的多工序连续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关系密切,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关,在生产中原燃料的成分与生产状况又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前一工序控制不严,就会给后一工序的生产带来影响。为此,在水泥的生产中,要根据工艺流程经常地、系统地、及时地对生产全部工序包括从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直至成品水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只有把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做到水泥生产的全过程中,才能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品质指标[1]。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水泥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对生产进行全面监督;二是水泥生产的原料控制与生产必须的燃料控制保证水泥生产按要求进行,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优质和稳定,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三是做好对水泥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产品的时时抽样检查,是生产高质量水泥的关键之处。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依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水泥企业应设立以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和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化验室。厂长(经理)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厂长(经理)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化验室主任在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各车间、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物检、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水泥年生产能力 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通用水泥企业以及特性水泥、专用水泥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其它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1)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编制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制定质量奖惩制度,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并考核工作质量。 (5)组织企业内部质量审核。 (6)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负责好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7)负责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8)监督企业质量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9)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1)质量检验 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资料,掌握质量动态,保证必要的可追溯性。 (2)质量管理 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标,按照《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强化过程控制,运用科学的统计技术掌握质量波动规律,不断提高预见性和预防能力,并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 产品监督 出厂水泥(熟料)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出厂水泥(熟料)质量进行确认,按有关标准和供需双方合同的规定进行交货验收,杜绝不合格品和废品水泥出厂。 (4) 质量统计 用正确、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工作及改进工作。 (5) 试验研究 根据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等需要,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1)根据上级下达的质量指标,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根据国家水泥标准和质量管理规程规定的要求,起草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网、合理的配料方案,确定合理的检验控制项目(包括控制点、检验项目、检验次数及国家标准的控制指标等)。 (2) 原燃材料和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和检验 化验室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和出厂水泥的检验、监督和管理工作。取样要具有代表性,检验必须及时和准确,检验结果要及时通报有关生产岗位和单位,加强工序控制,提高半成品的合格率,确保出厂水泥达到百分之百合格。负责进厂原燃材料、办成品、成品堆场(库)的管理,做好质量调度,坚持预先控制的原则,使生产工序处于受控状态,避免工序质量事故。 (3) 检验资料记录和统计 化验室要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负责生产岗位质量记录和检验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及时报告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做好质量档案的管理工作。(4) 定期检查试剂和仪器 试剂和仪器及试验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要求。重要仪器、设备要专人管理,并定期校正,建立抽查对比制度。 (5)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配合有关部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协调各单位的质量职能,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6) 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 及时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的动态,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7) 研发新产品 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工作。 (8) 做好售后服务 负责水泥质量方面的技术服务,处理质量纠纷问题,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定期走访用户,征求对水泥质量的意见,不断提高和改进水泥的性能。 (9) 负责质量认证 负责企业的创优、创名牌及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10) 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化验室内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好质量教育,质量考核,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质量,正确贯彻检验标准,严格遵守检验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差错,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其目的在于制备成分合适、均匀稳定的生料,保证熟料煅烧状况良好、熟料质量达到或优于配料设计要求。 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原料和燃料的合格供方,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采购 28 合同应经审批,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料燃料符合规定要求,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料燃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原料燃料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按质分别存放,存放应有标识和记录,避免混杂。坚持“先检验,预均化(或按质搭配),后使用”的原则。 矿山开采必须执行《水泥原料矿山管理规程》。制定开采计划及质量指标时,首先要满足配料要求,不同品位的矿石要分别开采,按化验室规定的比例搭配进厂。企业自备矿山包给其它单位开采的水泥企业,要签订外包协议书,并进行控制。
原料燃料应保持合理的贮存量,其最低可用贮量为:石灰石或钙质原料5天(外购石灰石10天);硅质原料、燃料10天;铁质原料、铝质原料 20天。企业根据各原料燃料准备的难易程度,在保证正常生产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其最低可用储量。
(1) 进行矿山资源的勘探 矿山资源勘探的目的一是保证储量满足工厂生产年限要求;二是做到原料储量级别、品位满足矿山开采要求;三是掌握有害成分情况,严格限制其含量,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2)编制石灰石矿山网 在矿山开采的掌子面上,根据实际开采的情况,定期按一定的间距,纵向、横向布置测定点,测定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果矿山成分稳定均匀,可 1—2年测定一次,测定点的间距也可适当放大;如果矿山构造复杂,成分波动大,应半年甚至一季度测一次。 通过制定矿山网,工厂就可以全面掌握石灰石矿山质量变化规律,预测开采和进厂石灰石的质量情况,更主动地充分利用矿山资源。 (3)实行有计划开采 根据掌握的矿山分布规律,编制出季度、年度开采计划,按计划开采。根据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原则,对质量波动很大、品位低的石灰石矿床也应考虑其充分利用,从而有利于延长矿山使用年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做好矿山开采准备工作 矿山开采中,坚决实行“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2]。石灰石矿山一般都有表层土和夹层杂质,要严格控制其掺入石灰石的数量,以免影响配料成分的准确及运输、破碎、粉磨等工序的正常进行。因此,对新建矿山或新采区,应提前做好剥离开采准备工作。
9.3.2.1 定期编制粘土矿山网 粘土质原料经过地质变化迁移,成分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对粘土质原料矿床应分层取样,定期编制矿山网,以全面掌握粘土矿山的质量情况。 9.3.2.2 粘土矿开采质量管理若粘土矿山地表植物和杂质多,应先剥去表土,除去杂物。然后按不同品位分区、分层开采。 9.3.2.3 进厂粘土质量管理 有粘土质原料矿的工厂,在粘土质原料进厂前搭配开采和装运。无粘土质原料矿的工厂,进厂后的粘土质原料分堆存放,并施以简易的平铺直取措施,取得均化效果。 生产规模大,粘土质原料成分波动较大的应采取预均化。
水泥工业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的水泥生产企业目前绝大部分采用煤来煅烧水泥熟料。回转窑可使用烟煤、烟煤加无烟煤、无烟煤;立窑采用无烟煤或焦碳屑,也可就地取材,使用地方较差的褐煤、石煤等煅烧熟料。 9.3.4.1 煤的质量管理 燃煤最好能定点供应。进厂燃煤应按产地分批分堆存放,按批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和煤灰化学全分析。按质量控制要求,分批搭配使用,以稳定烧成煤的灰分、挥发分和热值。煤的来源比较复杂或采用劣质煤的企业,应分别采取不同的预均化措施。烟煤存放还要防止自燃,其措施可将煤堆压实,防止氧化,减少自燃。签订燃煤合同时,应明确品质要求,加强进厂时质量验收,坚持不合格的燃煤不用于生产。为保证连续生产,要相对稳定煤质,做到先进先用,防止热值损失。 为提高熟料产质量,降低煤耗,作为烧成水泥熟料的燃料,最好用高发热量、低灰分的煤。使用高灰分、低热值劣质煤的企业,更应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燃煤量尽可能稳定。
水泥生产是连续生产工艺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可通过水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予以清晰表示。水泥生产流程控制图是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集中在一张平面图上,将生产过程的各控制点按生产流程顺序列成一张 33 表格,即控制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要根据本厂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点的设置情况而定。
从矿山到水泥出厂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主要环节都应该确定为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的确定,要做到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生产的真实质量情况,并能够体现“事先控制,把关堵口”的原则。 如果是为了检验某工序的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质量控制点应确定在该工序的终止地点或设备的出口处,即工艺流程转换衔接、并能及时和准确地反映产品状况和质量的关键部位。如果是为了提供某工艺过程的操作依据,则应在物料进入设备前取样。每一控制点上的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应根据国家标准、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等管理文件来考虑,但这些文件仅规定了控制产品质量的最低限度,而在实际生产中,工厂为了严格控制各工序的产品质量,还必须制定切合本厂实际、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项目及相应的控制指标。因此,在生产中工厂应根据水泥品种、等级的变化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控制项目及控制指标,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键,制备成分比例符合要求且均匀的生料是生产稳定煅烧热工制度、优质熟料的保证。原料和生料的质量控制是水泥厂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点,而熟料的质量、混合材的质量、水泥的细度、水泥的均匀性都直接影响到出厂水泥的质量,也都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本章重点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水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建立以法人为责任人,化验室、生产和管理部门等组成的质量管理组织和以化验室为中心的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制。 (2)原料燃料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按质分别存放,坚持“先检验、预均化、后使用”的原则。原料燃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制备成分合适、均匀稳定的生料、保证熟料煅烧质量的基础。 (3)生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重点,出磨生料的化学成分、均匀性、细度、含煤量等要满足工艺要求,并通过生料的均化链保证生料的质量,合格生料是维持正常煅烧操作、保证熟料质量的前提。 (4)熟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水泥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熟料和混合材质量是水泥质量的保证,熟料质量差的要分别堆放,搭配使用,熟料质量不均匀,应做好熟料的均化工作,减小熟 的质量波动,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 (5)出厂水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出厂水泥合格率100%; 28天抗压富余强度合格率100%;袋重合格率100%; 均匀性合格率100%。 (6)重视售后产品质量跟踪和服务工作。
[1] 陈青来 钢筋混泥土结构平时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中国建筑2007第27期 56-58
[2] 陈达飞 平法识图与钢筋混凝释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第12期 23-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