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 | 王 键
“地方政府在胡批项目!”年逾60岁的姚学忠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在2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回响。
整整24小时不眠思考后,王志荣律师登上了红眼航班。这次银川的行程对他有铭牌式的意义:第一次为行业协会辩护。
“尼古丁能让我更清醒。”预感这场官司意义重大,王志荣烟不离手。该案是全国行业协会成为被告的标志性案件,尤其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这是第一例,其审判结果将成为未来类似案件的风向标。
一包烟很快变成了半包,王志荣在银川稍作休息后,马不停蹄赶往中宁县——一个不再因枸杞而闻名的水泥之城。过去,这里以“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而著称。而今,几大水泥厂包围了这座拥有10万人口的县城。
站在中宁火车站,映入眼帘的是不远处的各种“烟雾”,这些都来自工业园区里的企业。
这个县城的轴线不足10公里,沿线分布着两个水泥厂,一个年产水泥100万吨,叫中材赛马;一个年产水泥240万吨,叫宁夏瀛海。距县城不足40公里的周边,还分布着日产2500吨的青水赛马水泥和日产5000吨的胜金水泥。
这只是宁夏水泥产能的一个缩影。
保守测算,截至2012年底,宁夏运营生产、主动关停、正在建设和获批未建生产线的水泥产能达到2500万吨左右,人均熟料占有量达3.3吨,人均水泥占有量达3.96吨,是国家控制标准的4倍之多,高居西部12省(市、区)榜首。
而这一现状亦没能挡住水泥产能越筑越高的围墙——投资16亿元、年产320万吨、当地最大规模水泥项目在中宁县开工。
从县城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山路颠簸,记者在当地出租车司机的指引下,来到了这个水泥厂所在地。厂区门口,一辆辆载满货物的卡车轰隆驶过,飞尘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厂区内,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夹杂着员工列队交接班的脚步声。
“这是水泥厂的一期工程,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生产水泥熟料了,1月中旬大概可以产出成品。目前人手不足,已从其他公司调来员工帮忙,加快生产进度。”一位在厂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指向对面的一片空地,“二期工程马上要动工了。”
这名员工的蓝色工作服上,印着醒目的黄色“M”标志。这一标志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代表的是该水泥项目的操盘者——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下称天元锰业)。
不久前,这家公司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中国水泥协会告上法庭。王志荣此行要应对的正是这场官司。
“地方政府在胡批项目!”年逾60岁的姚学忠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在2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回响。
作为宁夏水泥工业协会的第八任会长,姚学忠对天元锰业提出的“侵害名誉权”大为恼火:“当地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他们违规上了新项目,中国水泥协会只是如实反映情况,并没有商业利益在里面,怎么能叫损害名誉权呢?”在他看来,行业协会组织如果连这种情况都坐视不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律师王志荣的到来,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姚学忠不断抗争的结果。
而姚学忠的一封无音之信,正是这场官司的导火索。
2012年4月,姚学忠从宁夏经信委退休后,在宁夏水泥工业协会换届中被选举为会长。“干了一辈子水泥,还是放不下。”他如此解释。彼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凸显。
为查清实际情况,姚学忠亲自到企业进行摸底。天元锰业在建的水泥项目进入了他的视线。
“当时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项目不应该上,理由有两个,一是违反产业政策,二是环保理由站不住脚。”姚学忠注意到,200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下称“38号文”)已经明确规定,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若需新建项目,必须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论证和核准。
调查后姚学忠发现,天元锰业新上的水泥项目是2012年3月30日由宁夏经信委核准的,这与国务院要求遏制产能过剩的要求相悖,也违反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年发布的《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精神。
2012年6月26日,一封由姚学忠执笔的《关于促进我区水泥工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送至宁夏区委、政府,上面特意提到天元锰业的水泥项目。没过多久,他便被告知文件已收到,主要领导也过目了。随后,文件被转到政府办公厅,再没了下文。
天元锰业的水泥项目越建越快,多方打听,姚学忠得知文件最后到了区经信委。“自己批的项目怎么可能自己推翻呢?”姚学忠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该做的我们都做了。”眼看建议石沉大海,姚学忠紧攥的拳头松了下来,毕竟协会只能向上反映问题,没有权利做出任何决定。在此期间,区经信委曾托人给姚学忠捎过话,让他别再追究。
事情迎来转机是在2013年8月30日。当天在银川召开的全国水泥工业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工作会议上,天元锰业新建水泥项目再次被摆上台面进行议论。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项目的情况得到了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的一周时间里,姚学忠几乎没有休息,他受命将天元锰业新上水泥项目的情况书面汇报给中国水泥协会。
2013年10月21日,一则《宁夏天元锰业违规新上水泥项目 中国水泥协会上书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新闻率先在中国水泥协会的官网出现。随后,这一消息被相关行业网站纷纷转载,至今仍能在百度搜索中查到。
随后,天元锰业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中国水泥协会告上了法庭。
麦欣甫做梦也没想到天元锰业会把事情闹大。
“什么!打官司了?”得知天元锰业把中国水泥协会告上法庭,这位宁夏经信委技术改造与规划处处长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不解。
他是天元锰业水泥项目的审批负责人。
麦欣甫立即拨通电话向天元锰业负责人确认此事。“这事有时候没法太较真。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讲,水泥确实属于产能严格调控的行业,即使我们有100个理由,希望国家能够照顾宁夏的实际情况,这是一个沟通理解的事,打官司没有任何意义。”他随后补充道,“不相信哪个省的审批项目全是合法合规的。”
这家让麦欣甫又爱又恨的企业,位于中宁县石空镇石空工业园区,年产金属锰2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材料生产基地,也是当地重点支持的骨干企业之一。“客观讲,天元锰业确实对当地经济作了很大贡献,换做其他企业,我们也不会批。”他说。
这不是项目获批的唯一理由。锰渣是电解金属锰行业最大、最危险的污染源,全国每年新增1000万吨锰渣,渣库垮坝导致死人、污染饮用水水源事件时有发生,锰渣中的镉、硒、砷等极易渗透到外部环境造成污染。至今,锰渣处理仍是世界性难题。在生产过程中,国内每生产1吨电解锰,将产生锰渣7吨~9吨。换句话说,天元锰业每年产生的锰渣至少为140万吨。
2011年4月,天元锰业因为防渗漏措施不到位、堆放废渣造成环境污染,接到宁夏环保厅下达的限期整改令。在天元锰业厂区东面,就是堆放锰渣的废料厂,挡风墙扬尘板内堆放着近千万吨锰渣。这个渣堆“长城”高8米、全长4公里。
这些锰渣让周围百姓叫苦不迭,搬家、索赔等各种抗议轮番上演。
“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执法检查组曾催促天元锰业“作为企业不能只顾赚钱,还要处理好环保问题”。
2012年,中宁县政府将天元锰业的水泥项目上报至区经信委,项目申请的理由上注明:企业以电解金属锰、镍铁、铬铁、石膏制酸项目等及周边地区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渣为原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
“水泥产能即使饱和,我们也要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宁夏经信委主任张作理的态度很明确。
项目虽然不是他批复的,但在他看来,越堆越多的锰渣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隐患必须尽早处理。“化解产能过剩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命重要?”他如此反问记者。
一位中宁赛马水泥厂负责人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他告诉记者,中宁赛马和天元锰业曾一起去当地政府申请项目审批。“当时我们要上一条产能等量置换的水泥生产线,迟迟没有消息,而天元锰业的新建项目很快就获批了。”
中宁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曾告知他,要以循环经济上项目才管用。“循环经济在做什么工作,能有多少资源循环利用了?连这些都没搞清楚就盲目批项目。”在他看来,有些打着循环经济口号的项目,其实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
这种抗议并非个例。
该项目周边有4家水泥企业,分别是中宁赛马、瀛海水泥、青水赛马和胜金。天元锰业以循环经济为由上马水泥项目后,这4家企业纷纷上书区经信委,并联名呼吁立即停止该项目建设。他们的理由是:天元锰业谎报配比,发展假循环经济。
宁夏水泥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天元锰业水泥项目上报区经信委《可研报告》称“消纳工业废渣51.69%”,但并未另外提供建材科研部门对原材料和废渣配比试磨、试烧的结论报告,与建材水泥行业利用固体废渣8%~10%的通行掺加比相差甚远。即便加入锰渣,也仅仅消纳3%~5%的锰渣,这种循环经济在同行企业看来得不偿失。
随后,区经信委约谈了这4家企业负责人,但企业的建议和意见最终未被采纳,天元锰业水泥项目获准批复。一位参与谈话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当天只告诉他们这是个循环经济项目,已经批了,就到此为止吧。“最起码,应该把项目先停下来,调查企业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吧。”
面对水泥企业的不断质疑,张作理认为从目前来看,用水泥项目解决锰渣问题是最简便的途径。“但具体能消耗多少锰渣并不十分清楚。”
没过多久,天元锰业再次以利用废渣名义申报新上水泥生产线项目评估。但考虑到上次审批事情的影响,张作理此番出言十分谨慎。他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主任办公会议对项目进行论证,由于意见分歧较大,最终该项目以“暂缓批复”而告终。
虽然张作理的决定暂时消除了当地水泥企业的怨气,但之前获批的水泥项目依旧是隐忧。
其实,早在中国水泥协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披露天元锰业违规水泥项目的时候,天元锰业就曾派人前往北京,希望中国水泥协会能在官网撤掉这一文件,但遭到常务副会长孔祥忠的拒绝。之所以认定天元锰业水泥项目是违规项目,是因为孔祥忠深谙水泥产能为何越调控越过剩以及地方政府的游戏规则。
一直以来,行政审批权作为政府调控经济和产业的“杀手锏”,用来遏制以钢铁、有色、水泥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出现的盲目投资和扩张难题。
水泥行业的行政审批权在2004年时曾归属地方政府,《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版)》显示,水泥行业除禁止类项目外,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但审批权限下放的结果是企业逐利式野蛮生长,导致产能快速增加。
2009年国务院“38号文”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一纸禁令反而引发了扩张热潮,为赶上“最后一班车”突击建水泥厂的情况比比皆是。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
“虽然控制权在中央,但是GDP考核制度决定了只有上项目,政府官员才能升得更快。”在孔祥忠眼中,水泥与钢铁等其他产能过剩行业相比,拥有建设周期短、投资规模较小、利润可观的竞争优势。同样条件下,上水泥项目对当地政府来说性价比最高。
孔祥忠算了一笔账,如果地方政府上一个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投资大概在6亿~7亿元。不算就业,光对物流、生产等其他环节的拉动,附加值一般在投资的3倍以上。
在接到诉状后,孔祥忠曾前往宁夏进行实地考察。
他认为宁夏的自然环境基础很脆弱,区经信委以解决环保问题上水泥项目,看上去是个很好的理由,但值得注意的是,水泥项目本身就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如果不能大量消纳锰渣以解决其污染问题,新上项目的意义便大打折扣。
为此,他找到全国水泥标准技术委员会的专家进行论证,最终得出“锰渣利用率极低,利废盛名其实难副”的结论。“这就是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
记者从区经信委原材料处了解到,即便将该地区日产1000吨以下的产能全部淘汰,总淘汰产能也只在230万吨左右,这与天元锰业水泥项目320万吨的产能仍有一定差距,总量依然是增加的。而“38号文”提出的要求是,“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
同时,宁夏年人均水泥占有量近4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规定: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
水泥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国家上收审批权后,在很多上亿元的项目审批书上,留下的都是各省领导的名字。“孩子已经生了,能不给落户口吗?”在孔祥忠眼里,宁夏的水泥项目绝非个案。在全国各地,类似的违规项目以及未批先建的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研究咨询部主任高智统计,自“38号文”发布后至2013年底,全国违规多建了200多条生产线,多增熟料产能近3亿吨。“这些生产线又是谁核准的呢?”她反问道。
201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版)》称,水泥行业的投资项目将由省级政府核准,成为全国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首先下放审批权的行业。
一时间,这则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热议,支持与反对意见此起彼伏。孔祥忠认为“都愿意搞审批,没人愿意做监察”的大环境必须要改变,不然水泥行业还会出现更多的“宁夏现象”。
从半年前被当地水泥企业质疑时的沉默应对,到如今将中国水泥协会告上法庭进入司法程序。天元锰业的高调变脸让王志荣十分好奇:这家企业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和当地人相比,王志荣对天元锰业的了解仅限于“略知一二”。有人称,这是家财大气粗到处上项目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有人称,这是家对当地经济贡献较大,连政府都要“敬三分”的支柱企业。
抛开各种评价,让王志荣更为疑惑的是,从最初的争执到反映至国家有关部门,为何一系列事件都丝毫没有影响到天元锰业水泥项目的施工进度?
2013年12月18日上午11时,天元锰业总经理焦双在鞭炮齐鸣声中,登上了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回转窑悬梯点火。这意味着,仅用时20多个月,天元锰业又一个项目实现投产。这与一个水泥项目正常的建设周期相差无几。
水泥厂区内有一座深红色的3层小楼,里面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天元锰业所生产水泥的销售工作。据了解,天元锰业还在大量招人,其给员工开出的工资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这一度遭到了来自当地同行的抱怨:“简直就是在扰乱市场。”但关键是,宁夏这个产能过剩重灾区,新增的这320万吨水泥卖给谁呢?
一位当地水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天元锰业水泥熟料的前期销售工作已经开始了,主要销往甘肃兰州等地。
水泥产品本身有销售半径的限制,一般在200公里左右。如果运距过远,即使生产成本再低也毫无利润可言。“这只会加剧整个地区间的恶性竞争。”而对于天元锰业打算用船将水泥外销至国外的传闻,一些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水泥运输路程稍微远点就是亏本买卖。
早在天元锰业上马水泥项目之际,周围水泥企业就曾提出过“如果非要解决锰渣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我们的水泥厂进行处理,没必要再新建一个水泥厂”的建议,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建议最终未被采纳。
针对水泥项目的质疑远不止于此,“批小建大”就是其中之一。
水泥行业内部人士都知道,产能达到日产5000吨以上水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经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项目能尽快开工建设,上报时默许把日产5000吨以上的项目改为4500吨。企业在规避环保部门的评估后,甚至将批准的日产4500吨的项目扩建成日产7000吨的水泥生产线。
据知情人士透露,天元锰业获批的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就是一条日产7000吨的水泥生产线,这是可以通过回转窑尺寸推算出来的。天元锰业水泥项目厂区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厂回转窑的尺寸为5.2m×74m。按照这一尺寸规格推算,这条生产线的设计日产能为6000吨,全部达产为7000吨。
为验证以上问题,记者前后两次前往天元锰业求证,并分别将书面采访函通过邮件和传真的形式发至中宁县宣传部和天元锰业。
截至发稿,未接到对方任何回复。
之所以和中国水泥协会打官司,焦双给出的理由是对方“胡说”。当问及能否提供相关证据时,他婉拒了。天元锰业法务主管肖忠对记者表示:“官司还在诉讼阶段,按照规定,在诉讼期间,一切等待法院判决,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能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