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叶 鹏
(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1)
浅析地质灾害的防治办法
叶 鹏
(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1)
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是受到了一些破坏作用,一部分是来自于天然的还有就是人为原因,因此根据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可以划分成自然地质和人为因素这两大类,在自然地质灾害中,受到地点以及规模或者时频率的限制,而人为因素主要是就是人类在近年来的一些开采活动和开发活动,对地质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也带来了很多危害,甚至毁灭性的,因此加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从实际的工作中或者是人们的思想上得到认识,才能够引起重视,从而把地质灾害的防治有效率的完成。
地质灾害 制约 防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众多问题,对其进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防治地质灾害必须要避免用惯性思维进行思考,因为地质灾害不仅是一种地质环境现象,它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内涵方面来看,还要将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来理解,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要求全员参与,上至各地政府、企业下至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防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加强对整体防治过程的管理。
(一)、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在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近些年来人口的越来越多,使得土地的利用非常的紧凑,同时很多建筑的兴起,使得大量的植物被砍伐和破坏,使得各种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的发生。在我国的地形当中,主要是分为东部、西部、高原等三个主要的台阶,并且西部较高,东部低。由于西部较高,这里比较常见的就是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东部地区主要是平原,则以沉降为主要的灾害。而高原地带中也是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较为频繁的位置。
(二)、气象因素
随着近年来地质灾害较为频繁的出现,相关的部门也对其产生了非常高度的重视,在进行全国天气播报的时候,也特意将天气和地质灾害结合在一起进行播报,这样可以体现出天气和地质之间的密切的联系,在极其恶劣的天气面前,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变得非常的多。
(三)、历史原因
这种情况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一般是人为活动所形成的隐患。这类情况也是由政府负责对灾害进行治理。
(一)、地质灾害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居民缺少地质灾害防治的知识与能力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薄弱,相应地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储备不足,违规作业的事件屡禁不止,在山区开发煤矿、建立房屋,在没有科学计算的情况下修建铁路与隧道,一旦爆发地质灾害,居民群众完全没有能力开展与组织后续的治理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除了很多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群众对地质灾害工作的防治意识较为薄弱之外,它的经费问题也成为了防治地质灾害中的一个显要问题,首先在我国的经费上来看,首先必须要通过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相加,然后才能上报给国务院,然后经过处理,发下来审核通过的文件,然后再层层下发到下面的各个部门,经过这层层的部门,最后真正能够用于治理地质灾害的经费也就所不能原封不动的用于治理中了,因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发生经费不够的问题,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相关研究。
(一)、泥石流的防治办法
①防治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近年来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生物防治措施,这种方式是通过对原来的地质通过植被的培养或者是对原有的地貌进行恢复,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很好的保护和修复被破坏的地质,特别是对于很多已经出现崩塌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段也要对耕种工作进行制止。②除了上面所说的这种修复方式之外,进行一些必要的工程建设也是必要的,大坝的蓄水和引水工作是对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中的主要工程,不仅能够帮助坡体达到加固的目的,还能在泥石流发生时对其进行拦挡。同时在进行大坝的建设时,有着非常多的技术性要求,在大坝的内部应该设置排水孔,并且在进行布置的时候,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够在面对泥石流的冲击时能够最大程度上进行分散,另外就是可以对这些排水孔逐级进行建设,从而使冲击力能够分级减弱。同时,还可以建设引水渠或者是蓄水库等设施,这样的建设工程不能能够将洪水的水量最大限度上减少,还能够在洪水来临时的暴发力进行减弱。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发生与之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水,因此在进行滑坡这种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地表水的危害作用。主要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点,比较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地下水的排除,这样方式可以根据周围的水文地质状况和特征来进行,一般采用的方法有:①垂直方向上进行孔位的钻进,从而排水;②对周围的盲沟进行支撑;③水平方向上进行钻孔疏干;④竖井抽水。第二点就是对周围可能会流入的地表水进行截止,这就需要相应的工程了,就是修建截水沟,在容易发生滑坡的位置,可以在坡面上修水沟,同时修建完成之后,需要在上面铺上人工制造的植被或者是堆砌上浆,这样来防止地表水发生下渗的状况,其次,对边坡土(岩)体力学的强度进行改进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具体的措施主要是包括三点,首先要保证滑坡基础的稳固性,可以在山脚处较为陡峭的位置修建挡土墙或者是护墙,达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其次就是通过对滑坡位置进行支撑,可以打入钢筋桩或这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桩体。最后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灌浆来加固或者是电化学。
(三)、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体系,主要可以从技术上还有行政上来进行考虑,这是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的对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一个预知的最好方式,针对出现的不同信息来进行灾害形式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灾害和危险,为之后进行处理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应急处理体系的完善主要是需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的支持和处理来整合,根据对相对比较重大的地质灾害进行管理,从而形成科学的支撑平台和科学的技术系统。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做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将上文中提高的气象、地质或者认为因素都应该要考虑进去,这样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出造成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缘由,不能只是在现有的地质灾害发生点的一些监控上,因此,不仅是在国家的角度还是下面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对地质灾害的各种原因进行调查或者是监测,从而研究出影响机制。
在我国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地质灾害前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地质灾害后的治理工作。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运用到地质灾害的防治中去,以便于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出预警工作,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努力将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以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1]刘传正,刘艳辉.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2012,42 (5) :1469-1476.
[2]刘传正,张明霞,刘艳辉. 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06,13(1):242-245.
G322
B
1007-6344(2015)12-0026-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