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耿世成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0)
周朝时期,餐桌礼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受到孔子的称赞和尊重。餐桌礼仪成为历代文化资本、礼仪状态和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在汉族传统的宴会礼仪中,形成一套相应的程序,主人写好请帖,在宴请前送达客人手中,以便他们来参加盛宴。客人将要抵达之前,主人要起身到门口迎接,当客人按照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到达宴会现场时,主客双方相互亲切问候。
宴会开始前,带领客人到餐厅坐下,享用美味的小吃和茶。当所有客人到达时,把他们领到餐厅的一张桌子旁,从左上角依照次序开始(以左为上),将贵宾安排到前排贵宾席。
用餐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先尊重长辈和贵宾,再尊重主人。宴会结束后,带领客人坐在客厅里,为客人端茶道别。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种传统的宴会礼仪模式已经被完全保留,目前在北京、河南、香港和台湾实行。
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的管仲说:“百姓的粮食充足,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在享受了衣食住行的物质保障后,礼仪、仁义的精神生活将得到丰富和发展。通过饮食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礼仪传统,这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没有规则,就没有立足之地。从最初的语言限制到今天的餐桌礼仪,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或法律性,但餐桌礼仪作为一种生活技能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渗透到我们的一日三餐之中。
作为瓷都的景德镇有着浓郁的地域饮食文化,在餐桌礼仪方面与全国相得益彰。圆形餐桌受到大多数人群的喜欢,景德镇市的大型酒店几乎采用圆桌来安排宴会餐饮。
民间大型宴饮中,客人在主人邀请下入座,主人要照顾好客人。上菜位置要预留空位。在位置上也有一定讲究“主陪”、“副陪”、“三陪”、“主宾”、“副主宾”、“三宾”等,准备开餐时,要先请客人或长者动筷,吃饭时尽量不发出声音等。中国人传统上使用八仙桌,面对门的座位为上座,其次两边都是偏座。招待客人时,老人、主宾或地位较高的人坐在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同的客人坐在下座,其他客人按顺序坐在两边的偏座。
少年现在指的是10~1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相当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在该阶段人群是礼仪教育培养的黄金时期,餐桌礼仪文化是最能直接表现出个人的社会交往中的礼仪素质,但往往在少年人群里不太注意到这些,像是在平时的聚餐时可以不用过度注重餐桌礼仪,但是在宴席或比较正式的会餐时餐桌礼仪就极为重要了。
青少年通常指的是从初中(13~15岁)到高中(从16岁至成年)毕业。青少年接受礼仪教育的阶段是青少年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餐桌礼仪是礼仪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个体而言,在正式的聚餐或宴会时能体现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对长者的尊敬与对客人的礼貌态度,有一个好的餐桌礼仪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会餐时有一个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能让长者感受到晚辈的尊重与爱戴,让宾客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等。就社会而言,通过个人餐桌礼仪习惯,能看出这个人家庭的教养,对个人在社会交往上起到促进作用。
仪式感(将日常生活的行为仪式化,赋予其意义的行为),此次设计思考的想法源自于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食用过程,在准备吃生料块(肉、鱼等原料)之前,将其放入汤中轻轻搅拌,使其煮熟后,放入新鲜蔬菜和香料后煮熟,最后放入豆子酥,豆子酥是由熟面条、豌豆制成的,豆子酥的味道是过桥米粉汤,在没有味精时风味独特。之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咸、淡、辣等)微调,然后加入米粉慢慢吃,还要搭配一些菜肴。米粉也反映了夫妻和亲戚之间的情感友谊,同时,长长的米粉很坚韧,反映出亲友之间持续的友谊。
在中国人的心中没有上帝,只有祖先和亲情。我们在这里吃的是“食物”,用来表达文化仪式背后的情感。这种仪式感的重点在于,能够让食客参与过桥米线制作过程。像这样的仪式感是每位使用者都很乐意接受的,在这种方式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餐桌礼仪。吃米线所用到的陶瓷餐具以一个大的汤面碗为主,旁边配有6~7个陶瓷小碟(见图1)盛放配料,进餐时由食客依照顺序倒入面碗中。在这种简单的仪式之中使进餐有了秩序,并且能潜移默化地唤醒人们餐桌礼仪的意识。
图1 陶瓷小碟
景德镇的陶瓷餐具之中较少有成套的关于餐桌礼仪的陶瓷餐具设计,在景德镇几个热门市场乐天、陶溪川、三宝村等地展示陶瓷餐具大多也是最普通的陶瓷套件。因此,笔者从书中和往届毕业生的作品中发现一些关于礼仪的陶瓷餐具,给笔者所探究的餐桌礼仪陶瓷餐具设计提供了一些帮助。
如图2所示的一套家用套装陶瓷餐具,其中写有“言辞和食物一样,显得是内在,藏得是峰机”。此套设计意注重言语的礼仪,其中盖碗的搭配是设计的关键要素,盖碗既能保留食物的温度又对应了“言辞藏与显”的用意。如图3所示的一套丝路为主题的陶瓷餐具,上面刻有丝路字和纹样。如图4所示的一套京剧脸谱的陶瓷文创设计,理念是把传统与现代结合,把京剧文化与餐具融合到一起,这种设计方法也可以运用到餐桌礼仪类陶瓷餐具设计之上。如图5所示的一套陶瓷拼接式的设计,以荷花为形式的拼接套装,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之感,陶瓷拼接方式也是对餐桌礼仪类陶瓷餐具设计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
图3 陶瓷餐具
图4 京剧脸谱陶瓷文创设计
图5 陶瓷拼接式套装
此次探究以陶瓷餐具表现出餐桌礼仪的特色,旨在唤醒少年及青少年的餐桌礼仪意识。最主要方式是以文化仪式为主导,让参加餐宴的人自然地去接受,而不是一种强制和约束性的设计。因此笔者从云南蒙自过桥米线的饮食方式中看到了一种设计方法的创新,就是每套餐具配有各自的盖碗,盖碗放置在几个主菜之上(如几个荤的热菜上),这样既可以保持菜的口感又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方式,待到食物全部上齐后,由参加宴会的食客参与进来,共同将盖碗揭开。这样的方式较能让人接受,在盖碗的基础上再加以文创、拼接、主题式等结合更能锦上添花。但有人说用一种方式带有餐桌礼仪的贴花、拼接等也能起到唤醒的作用,可以不用在食物上加以碗盖,直接以陶瓷装饰的方法来提醒食客注重餐桌上的礼仪。当然这也合理,但效果可能并不明显甚至容易被人忽视。笔者探究的目的是想让饮食的少年与青少年阶段的人群,参与进来再加以文字或贴花等方式更加容易让该阶段人群意识到,最终起到唤醒的作用。本次探究的设计思考仅用于正式宴和家宴等较为庄重宴会,像是普通聚会吃饭则不必太讲究。
在日常亲朋好友的社会交际中,由于青少年和青年群体的礼仪方面的教育还未完善,有时在正式宴和家宴等较为庄重宴会上容易做出不当的举止,会让宴会的双方产生尴尬的气氛,如果在此情况之前让参与宴会的家长或者青少年意识到要注意和规范自己的礼仪,那会促进宴会的顺利进行和结尾,有时无意的举止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则会给双方都留下好印象。笔者以陶瓷餐具来唤醒少年及青少年的餐桌礼仪意识,为有意愿设计相关题材的设计师们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一些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