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佛心犹在 紫韵传情——论紫砂雕塑“静思罗汉”的造型艺术和佛教文化*

时间:2024-07-28

夏 立

(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 江苏 宜兴 214200)

1 紫砂雕塑“静思罗汉”的造型艺术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中,雕塑相较于其他书法、绘画、音乐等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在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从雕塑艺术的历史来看,很早以前从事雕塑工作的艺人,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以及与书法家、绘画家等相提并论,而是当做寻常的民间匠人,从事的是匠活,并不认为是艺术的创作。一直到西方雕塑的艺术和理念传入我国之后,雕塑才被重视起来,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紫砂雕塑虽然古已有之,但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也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直到现代雕塑的兴起,回头再看紫砂雕塑艺术,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从紫砂茶宠到文房用品,再到非常重要的佛教雕塑题材,紫砂雕塑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时期,充分地折射出紫砂雕塑艺人的匠心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又充分地利用了紫砂原本五色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意象和形态,让我们在欣赏紫砂雕塑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参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这件紫砂雕塑艺术作品《静思罗汉》(见图1)主要围绕佛教僧团之中密行居首的静思罗汉展开,从面部的表情到身躯的结构,再到服饰的设计以及周围的环境,都表现得非常详细与和谐,表现出紫砂雕塑的艺术特点和罗汉自身的独到之处,带给人们一种静谧、笃定的智慧和行动力。雕塑的下端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宛如一个桌案一般,上面的细节褶皱都通过大概的形态捏塑和细节的处理,和天然的几乎相同,上面端坐的罗汉头部凸起,眉毛也是标志性的浓密,两只巨大的耳朵,耳垂及肩,面部的表情作沉思状态,身躯干瘦,但是矍铄有力,袒胸露乳,服饰的设计也是非常符合僧人的装束,旁边还有一个钵盂,和周围的环境密切融合。

图1 静思罗汉

在捏塑的手法上面,采用了大写意小写实的技巧,把西方的雕塑艺术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泥塑手法结合起来,呈现出具有东方韵味的艺术特征,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则是最大可能的保持了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肌理的古朴,浑然天成地展示了紫砂雅器的另一面。

2 紫砂雕塑“静思罗汉”的佛教文化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雕塑艺术作品《静思罗汉》,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之上,把“静思”二字做了重点的呈现和处理,在欣赏这件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心如止水,但是脑海之中蕴藏着不断的思考和哲学的思辨,为以后的行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这件紫砂雕塑作品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笔者对于佛法的专研和深刻的领悟,这样精妙艺术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精湛技艺的支撑,还需要对于佛教文化和理念的至深感悟,才能够坚守到今天。在不断的思考和不停探索之中,找到属于紫砂雕塑最为合适和贴切的艺术创作,恰好也在这一过程之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更好地领悟了佛教的哲理性,为广大的紫砂爱好者也带来了艺术佳品。

佛教自汉代时东传我国,洛阳白马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在传入我国之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文化影响力。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统治者的支持,还是佛教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明其自身有很多值得可取的元素在其中。

佛教的精髓其实就是今天经常提到的智慧、慈悲、空性、解脱等,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其在中国大地上盛行的缘由,在丰盈的物质基础之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需要能够得到巨大的满足,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紫砂的原产地江南宜兴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也有着“江南佛国”的美誉,鼎盛时期曾经建有寺庙几百座,目前在册登记的还有100多座,真正呈现出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景。紫砂和寺庙的关系也非常地紧密,在紫砂艺术书籍的记载当中,紫砂壶“供春”就是小书童在寺庙僧人的指点之下捏制而成,过去寺庙也有属地,多为种植茶叶,紫砂和茶在寺庙之中融为一体,非常的和谐。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宜兴紫砂雕塑之中的佛教题材也是屡见不鲜,还有用紫砂制作的香炉等用品,一起构成了紫砂和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件紫砂雕塑艺术作品《静思罗汉》充分地表明了宜兴紫砂艺人在传承历史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发挥了其中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把佛教和宜兴的渊源呈现出来,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罗汉作为设计制作的题材,而且紫砂天然的肌理和罗汉的形态非常吻合,制作出来的那种质感和天然的和谐,几乎其他的材质都不能比拟。这样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在茶座之上陪伴我们品茗摩挲,还是陈列起来欣赏,都能够反映出紫砂雕塑艺人的匠者之心和文化涵养,也能够体现出主人的与众不同和艺术审美,这样的作品令人观之心情平复、荡涤灵魂,起到更好的缓解情绪、启迪思想的艺术魅力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3 结语

紫砂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为宜兴的地理关系和历史缘由,佛教更是在紫砂艺术之中埋下了丰富的种子,从紫砂壶形的僧帽、容天等到紫砂陶刻之中的佛教题材,再到以紫砂为材质的佛教用品,还有人们更为熟悉的佛教雕塑。一方面让紫砂艺术以一种更加广泛而又充满韵味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另一方面则是让佛教更加的普及,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对于我们进行熏陶,这二者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达到了双方共同的目的,这也是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更大的惊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