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高温色釉的再创作的作品意境之美*

时间:2024-07-28

刘剑斌

(问瓷璇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什么是“釉”

什么是“釉”?简单来说就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那一层玻璃质薄层。颜色釉作为瓷画的本体语言与历经千年岁月的敦煌在艺术上不谋而合。高温颜色釉的流动性、质感、窑变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二维平面绘画语言不可比拟的。色釉与色釉之间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感觉令人着迷,吸引着人们不断深入探索。色釉之间的碰撞更让画面看起来有一种线色相溶的感觉,仿佛这些线不是画出来的,更像是火的艺术让他们融化自然形成。

釉下彩和釉中彩的绘面,因为有釉质隔开,不与食物直接接触,所以在日用瓷中是安全的。釉上彩的绘面直接与食物接触,不但对身体健康有害,遇酸后更容易析出,就会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还有一些销量很高的餐具也是釉上彩,可怕的是并没有给出质检报告,让人心惊胆战,重金属对未发育完全的孩子伤害比成年人要高出许多,这关乎孩子和人们的健康!这是釉在日用瓷中的表现,也就是说经过上釉高温烧制的日用瓷才能更健康。装饰艺术瓷也是一样需要经过高温把铅镉含量挥发掉,装饰在室内才不会在发出铅镉等有毒成分来危害居住者。高温颜色釉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在艺术瓷和日用瓷中广泛应用。笔者主要讲述高温色釉在艺术瓷中的运用以及高温色釉的再创作与画面构图探析。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陶器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用途最广泛的器物。瓷器的出现相对较晚。陶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成本低廉可以大规模生产。瓷器较陶器坚硬且精美,但制造工艺与温度控制相对要求较高,大规模出现并普遍使用在南宋以后。唐宋(北宋)时期,贫民百姓使用陶器居多。另外,其他的骨、木、漆、金属、角类器皿虽然有,但材质、工艺,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而陶瓷可以大规模生产,且经久耐用。不但运用于日用瓷器中,釉面瓷还已经广泛的运用于装饰艺术瓷中。

2 高温色釉的再创作

高温颜色釉的烧成温度为1 300 ℃以上,而其他的色釉,如中温颜色釉和低温颜色釉的烧成温度为别为1 200 ℃左右和1 000 ℃左右。从烧成结果方面,高温颜色釉则表现出多个比其颜色釉优异的特点。其一,色彩更加丰富晶莹透体;其二,稳定性更好,由于其烧成温度比其他颜色釉要高,所以化学分子更加稳定,安全可靠,且有着永不磨损、永不褪色、永不变形的特点;其三,收藏价值高,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自然形成了绿色环保陶瓷,每件陶瓷都是孤品、绝品,正因为其独一无二,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高温颜色釉,手感很好,因为是在1 300 ℃左右的高温下窑变而来的,而且颜色是自然烧制出来的,有些颜色画上去和烧出来是不一样的。每件作品颜色釉的流动、色泽都不一样,这就保证了在二次创作过程中也要依据釉面效果构思创作,自然保证了每件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是在白瓷上绘画以粉彩、古彩、墨彩、青花斗彩等彩饰为主体;传统的高温窑变色釉以抽象性装饰如“三阳开泰”、“火焰红”、“钧红”、“祭红”、“美人醉”及各色花釉品种为主。在高温窑变釉瓷胎上空间一隅彩绘,这种借用了窑变釉彩的肌理语言作虚拟意象的掩映,又以传统的工整肇绘作实景真意。有釉彩的部位也就勿须再用笔绘;只需在无釉彩的空白处、浅色处绘画,省略掉了大部分笔绘的时间。从表面现象看,似乎以空间换取了时间,偷工减料。但在这些本身就美轮美奂“神无可绘”的窑变釉彩上,再用低温700 ℃釉上颜料绘画,要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妙境非常不易,相比于在白瓷胎上的慢工细活,不见得省力,要在意境上多研究。如何构造将自然雄浑豪放的釉彩与严谨纤细的手绘组织协调融合,自然过渡、动静合一、气韵生动连贯一气的整体,还有赖于在艺术创作中反复研究。窑变釉彩丰富色彩的幻象;斑驳肌理的纹路能唤起极大的艺术创作热情,是瓷器综合再创作崭新的畅想曲,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绘画不论是国画还是瓷画讲究的是虚实相应的境界,“虚境”指的是作者在感悟大自然后自身内心将客观事物的主观虚化;而“实境”指的是作者经过观察大自然吸取大自然的真实一面加以提炼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成分。绘画中需要将大自然中实景加以表达,同时更加注重虚景的构造,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高出的部分则为虚景的内心传达。唐代画家张璪也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在高温颜色釉二次创作瓷画中天然的意境其实在釉的烧制中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作者也是根据高温颜色釉所呈现的效果构思立意,在此基础上添彩加物,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3 高温色釉的再创作作品意境

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先生的作品《瓷上丝绸之路》,就可以感受据釉作画的造诣之高超。整件作品先采用高温颜色釉烧制第一遍,作品在未斗彩创作之前呈现四个色块,底部第一层大面积留白;第二层是黄沙色,好似西域大漠的场景;第三层是红黄蓝的色泽,恰如西出阳关夕阳西下染遍西边的壮观色彩;作者根据这样一片西域大漠场景构思出丝绸之路之艰辛。从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一层留白出画出浩大的骆驼队和马群队伍,整个队伍有疏有紧,主次分明。大部分骆驼和马背上装载着货物,应该是去往西域中东地区贸易的物品,少部分骆驼和马匹用来商人骑行,骆驼背上和马背上的商人有汉人,也有衣着特点突出的波斯人,还有具有脸颊明显高原红的西藏人等各地商人汇集在一起,足可见当时丝绸之路贸易之繁荣。见证了我国古代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也高举党中央一带一路的政策,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次共享经济带的红利。《瓷上丝绸之路》这件作品可以看得出世界各国人民爱好和平,共建共享的观念深入各国人们,各国人民为经济贸易的互通有无做出重要的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